Re:人也不是理性的动物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mangolasi 于 2006-4-27, 10:51:27:

朝三暮四的例子举得很不好,因为它完全可以通过新古典的思路去解释:我们当下的享受和迟下的享受带来的效用是不同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带来的满足感是比留待明天才饮的要大,因此明天的享受是要打“折扣”的。我们通常是用dynamic programming来表达,两餐总共带来的享受是:u(c_1)+\beta*u(c_2),那\beta就是少于1的“折扣”了。如果你的c_1+c_2是七个生果,而u()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你会分配得c_2比c_1大么?至于是4-3还是7-0,这是由你的u()有多大“非线性”来确定。

而那个不赌的理智,更是为了“非线性”来做注脚,恰恰这“非线性”正是我们理性的体现(新古典的看法)。无饭食的时候,一碗白饭也是珍贵,而对着山珍海味,多一碟龙虾也不觉得多兴奋--这个“边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生来的感受(未涉及到决定,于是与理智无关),倒是作决定时照顾到我们这个特质反而是理性的。“边际”随着手中的钱变而变,于是多一元和少一元,对我们的效用是不同的。恰恰一个正常人不仅是非线性,还是concave的,少一元的影响,比多一元的影响要大,于是我们是讨厌风险的--并非只是由于恐惧。你要我玩那个游戏,必须要赢的钱比输的钱要多,如果概率相等的话。当然,2.5和1的比较有点悬殊,讨厌风险的理性特质未必可以全部解释,而且,他们试验是用两组人来比较,因此思路是对的,不过试验结果要我来解释,我会说是讨厌风险的程度的不同的原因,也说得通--于是只是改一改concavity的不同,理性人的假设仍然可以继续用。

但“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每次都赌,而不应该弃权,因为每次输赢的概率相等,而赢的回报却高于输的损失,对玩家有利”很有问题,理性不是每次遇到风险就算算期望回报(我们应该看回报带来的满足,而不是回报per se),拿最大那个。只有"财雄势大”才会这样做--我们于是可以假设机构的u()是线性。“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能大获成功”,我也可以说是古典的原因:杰出的投资者的u()是线性的,或者是天生如此,或者是因为有钱:有钱的人,多一元和少一元带来的满足程度的改变相差不大。

行为经济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试验室里的试验都是“小儿科”,stake不大,数据能不能extropolate都很成问题。有一些人不做试验,反而是观察电视上的game show的数据,倒是一个可能的出路,因为game show的stake,倒是比较真。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