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的德国兼职教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datu2 于 2007-05-01, 11:04:46:

JFF发表了“五问新任科技部长万钢”,我想就第三点做点解释,因为我在德国大学工作过六年多,目前也在德国工业界工作,对德国的体制比较了解。

JFF的原文第三点:

3)万部长1994年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之前,获得过在德国大学任教资格的Habilitation 吗?或者那个教授职位是经登报招聘委员会麟选后获得的?简而言之,你可合法地在德国自称 Universitaet Professor(大学教授)吗?小声问一句,那个德国教授职位C3 还是 C4?你的名字可曾正式以博士生导师的名头写在你指导过的博士论文上?如果是,请给一个例子,德国的博士论文
在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里都可以借阅。

我的解释:

一、在工程学科方面,九十年代以来,Habilitation 不再是德国做教授的必要条件,有工业界的相应经历者申请教授有时更受欢迎。

二、德国工业界有一部分出色的Dr.会在大学兼课,为日后重返大学当教授做准备。一般开始是Lehrbeauftragter(可直译为有任教资格者),然后是Professor。

三、我曾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德文介绍中看到万钢自1994 起是“Lehrbeauftragter der TU Clausthaler”。

网页: http://www.ifvw.de/dokumente/public/CDHK-Newsletter_Juli.pdf

四、我个人认为把Lehrbeauftragter译为兼职教授没什么不妥,因为:
1)汉语没有对应翻译。
2)只有“兼职教授”才能反映这个职位的真正内涵(在德国只有教授才能上课,除非是练习课)。

德国和美国体制不同,大家了解德国相对较少。其实,只有很少很少在德国工业界工作的Dr.有机会在大学兼课,作为中国人当然更少。不知有没有人能再举出一个中国人、在德国工业界工作而持有Lehrbeauftragter资格的? 获得这个Lehrbeauftragter远远超过在中国申请一个兼职教授。

翻译之难本人深有体会。本人在大学六年多,目的是读个博士。按国内应叫博士生。但正式名称是wissenschaftlicher Angesteller。本人有正式合同,有一个完全的职位;自己不用听一门课,而是给学生上练习课,并指导硕士生毕业论文;独立地承担科研;去美国开会住4星级宾馆;Verdi罢工,我跟着涨工资;教授明确说,我没有权力要求在一天38.5小时内写自己的博士论文。所有这些都说明这个职位超过一个博士生的范畴。但翻译成什么呢? 本人胆小,只敢翻译成“从事科学研究的职员”。显然,这个翻译在中文中是无法很好体现这个职位的。而我在德国求职,一个 wissenschaftlicher Angesteller 一下子就把我放在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

综上所述,我认为,把Lehrbeauftragter翻译成兼职教授能准确地反映了万钢当时在德国的地位。

我个人认为,万钢的成就是了不起的。 但他能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多大贡献,是另外一个话题,因为这不取决于他一个人。
他对国际游戏规则的熟悉是国内很少有人能比拟的(比如,他目前在领导制定燃料电池汽车的标准,他知道这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说话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一点对促进西方人对中国的理解会有很大好处。

我也在德国汽车行业工作,我深深地理解欧洲人对环境的担心。无疑,中国人也应该有汽车开,不能光美国人和欧洲人开。但凭心而论,当中国人手一辆汽车的时侯,全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的灾难也就到来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看好新能源汽车,尽管还有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难点要解决,而这正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