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得维基百科?(续)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snowyowls 于 2007-08-28, 01:52:27:

2007-08-28
谁懂得维基百科?(续)
http://snowyowls.blogbus.com/logs/7967150.html
Tag: 方舟子 维基百科
连续剧第三集,这一次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了心下先生的一篇文章,心下先生以他在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经历,证明了“‘毕竟编辑者不可能熟悉所有的领更多的人参与,才能得到更高的品质。’和‘希望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能让中文维基百科不断进步。’是在玩假招子。”

这位心下先生很有记仇的本领,端出2005年的编辑记录作为证据,可惜,这些证据什么也证明不了。

首先,如前文所述,维基百科的任何参与者,无论是管理员还是普通用户,都只对自己做过的编辑操作负责。因此,无论shizhao用户,对匿名用户心下先生所做的操作是否合理,都与这一次争执的核心问题,即何祚庥条目出现的错误无关。shizhao无需因为他没有发现何祚庥条目的错误而向维基百科的读者道歉,这正如方舟子先生无需为他发现改条目的错误却不去修正而向维基百科的读者道歉一样。

其次,shizhao对心下先生的编辑的处理并无不妥。中文维基百科的历史记录显示2005年8月16日,心下先生对同音词条目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

这是原本的条目内容:

同音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版本:2005年7月11日 (一) 14:46 Wooddoo (对话 | 贡献)
(差异) ←上一修订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同音词是指语言里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词汇。在汉语里,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因此还有同音字,也就是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汉字。

由于文字的书写形式问题,有人还把同音词分成两种:

同形同音词:也就是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例如杜鹃既是一类鸟的名称,又是一种植物的名称。(这种同音词在维基百科中可以使用消歧义的办法解决条目名称冲突的问题。)
异形同音词:就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例如乐器琵琶和植物枇杷。
虽然同音词可能会在交谈时引起词义混淆,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配合上下文、手势、声调等,很少真正会引起混淆。同音词也是文字游戏、修辞、猜谜等常用的元素之一。


参看
施氏食狮史
双关语
同义词

外部链接
同音字短文50篇
论汉字的同音现象(邱崇丙)
Alan Cooper's Homonym List
Quiz to learn homonyms
Quiz Using Picture Clues
1个分类: 语言


这是心下先生编辑后的内容


同音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版本:2005年8月16日 (二) 13:15 217.244.216.228 (对话)
(差异) ←上一修订 | 查看当前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同音词是指语言里读音相同,但是意义及语法功能不同的词汇。
汉语里到底有多少同音词,至今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有过一些对书面材料的统计,如:胡双宝对《现代汉语拼音词汇》(1963年版)的统计。他的结果是:在57920个词汇当中,同音词为5453,占9.4%(胡双宝1998. p.190-193)。

从书面材料当中找出来的同音词数量,并不等于语言当中的数量,因为书面材料的统计结果受到了汉字和汉语拼音写法(书面上)的干扰。干扰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1.语言里发音不同的词,用汉语拼音记录的形式却是相同的,于是统计者便机械地把它们算成了同音词,如:a.部队bùduì—不对 bùduì[bú];b.故世gùshì—故事gùshì[shi];c.被面bèimiàn[miàr] —背面bèimiàn[mian]。2.不少同音词,用汉字写出来的形式是一样的。因为这个原因,这部分同音词在计算的时候就被忽略了,如:白bái。它代表的是三个同音词:a.形容词(白皮肤);b.副词 (白来了);c.动词(白了他一眼)。因此,可以说,就书面材料得出的统计结果并不可靠,只能作参考。

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之后,就会发现:即使是在与文盲交流的时候,出现由于同音词而造成的交流障碍也是及其罕见的,也就是说,听到文盲“啊á?啊á?”的反问几乎是没有的。这说明了,在口语当中,同音词是不成问题的。要么是因为同音词的比例低,即低于书面语里的9%,要么是因为还有其他原因。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待研究。

作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其内部是有自动调节机制的,以免交流时发生歧义,以便交流能够直接顺利地进行。汉语同音词确实存在,但是它们为什么不起干扰作用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同音词的词性是错开的,也就是说,同音词的音虽然相同,但是词性却不相同,这样就使得同音词在语法句子当中不会同时出现,不会发生相撞。简单地说:区分同音词是借助语法来完成的。汉语词汇当中有一个规律:音相同时,词性不同(如上“白”例);词性相同时,音不同(如上“被面-- 背面”例)。这是汉语内部自动调节的一个非常巧妙的机制。

长期以来,不少人动辄以“汉语同音词多”作为反对施行汉语拼音文字的理由。即使是拼音文字的赞同者,也因为在学术上没有办法去解决同音词的问题,因而也认同同音词确实是个问题。同音词的问题,其实不是语言造成的,而是人为造成的,即把汉语拼音用于“给汉字注音”。汉字是表音度差的文字;用表音度差的字音来主导汉语拼音,等于是拿拼音给汉字当垫背,让拼音给汉字背黑锅(如上“不对--部队”例)。汉语拼音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从“给汉字注音”的捆绑当中解放出来, 直接去面对语言。同音词在语言交流当中不成问题,落在记声的拼音文字书面上也不该成问题。

文献: 胡双宝1998. 汉语·汉字 ·汉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看
施氏食狮史
双关语
同义词

外部链接
同音字短文50篇
论汉字的同音现象(邱崇丙)
Alan Cooper's Homonym List
Quiz to learn homonyms
Quiz Using Picture Clues
1个分类: 语言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维基百科原本的版本,虽然内容简陋,尚有很多不足,但确实是一条百科全书条目。通篇都在说明何谓同音词。而心下先生所编辑的版本,除了首段“同音词是指语言里读音相同,但是意义及语法功能不同的词汇。”之外,其余篇幅都是在论证“汉语中的同音词并不会构成语言交流的障碍”。这样的文章,无论其论证是否合理,都不适合作为条目出现在百科全书中。因此shizhao针对此文所做的回退操作并无不妥。

另外还需要澄清的一个事实,心下先生在文章中声称“俺曾经给维基编辑过“同音词”的词条,4分钟之后( 证据见下),维基人shizhao就把词条解释“恢复”到了他自己编辑的旧版。”根据维基百科同音词条目的历史页面,2005年8月16日,在心下先生编辑之后,shizhao将该条目回退至Wooddoo的最后一次编辑,wooddoo不是shizhao,wooddoo的最后一次编辑也不是 shizhao自己编辑的旧版。这是刻意混淆事实的行为。

当然作为热爱维基百科的参与者,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们确实需要反思自己的编辑习惯:为什么心下对同音词条目的破坏能够被迅速发现并弥补,而kallgen在何祚庥条目中加入的错误内容却迟迟不被发现?毕竟,这两者同样都影响了维基百科条目的品质。

我想心下以ip用户的身份编辑,并且将条目修改得面目全非,容易引起其他编辑者的警觉,而kallgen作为比较长期的用户,其编辑内容从形式上又比较符合维基百科的行文惯例,不容易引起其他编辑者的注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热心维护工作的维基人对ip用户和新近用户的编辑投入较多关注,在抓侵权和破坏行为方面,也更多关注此类用户,而对长期用户的关注显然不够,何祚庥条目出现的问题也提醒了愿意从事维护工作的维基人:“对于老用户的编辑行为,也需要加以关注”。但是有必要再一次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有一些维基人必须承担巡视条目的责任。

最后,对于新语丝网站的所有者方舟子先生也有必要提出一些意见,作为一个传统网站,新语丝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我相信都是经过网站编辑遴选的。这一次所发表的心下先生的文章,我宁愿相信方舟子先生并没有认真阅读过,毕竟心下先生将其在维基百科所做的编辑摘录在文后,以方舟子先生的教育程度,我详细方舟子先生能够识别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差别,也不会同意这类论证性的文章作为条目出现在百科全书中,文中所出现的不符合事实的内容,相信新语丝网站的编辑也没有加以验证。以此心下先生此文为论据要求 shizhao等用户对不是自己所做的编辑负责,是非常无力的,这样的文章发表出来,不能说不是网站编辑的失职。建议网站所有者方舟子先生,提醒新语丝的编辑们,对工作要负责任。
snowyowls 发表于13:08:59 | 阅读全文 | 评论(0) | 引用(0) | 编辑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