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最近跳得好欢,俺也凑热闹评论一下她。欢迎拍砖。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SH 于 2009-02-01, 09:55:00:

颜宁当年在美国能当助理教授吗?

有很多人以为颜宁学生期间在比较高档次杂志上发了几篇文章就很有资格当教授了。本人可以很有把握地说颜宁当年能在像样的美国大学找到"终身助理教授(tenure-tracked assistant professor, 邓红文学生的翻译)"的可能性极小。

美国研究型大学招生物类教授的最重要的标准(对高档次大学医学院来说这几乎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你有无潜力从NIH拿到RO1基金,原因是NIH除了给教授实验经费(direct funding)以外还给学校很大比例的indirect funding用来作为行政开支。学校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这笔钱。对系里来说招收的每个新助理教授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启动经费,实验室,办公室等),指望的就是将来能拿到indirect funding作回报,所以都很谨慎。从这个标准看绝大多数search committee都会得出颜宁是高危投资的结论。

像颜宁这样博士和博士后在同一个实验室蹲着的申请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很难说服别人自己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绝大多数人要换个实验室做博士后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新环境下从头开始照样能干出个名堂,并能开发出与博士后导师有所不同的研究方向。学生期间的成绩在申请工作时有参考意义,博士后期间的工作才起决定作用。颜于2004年底毕业,2005-2007年继续留在施实验室作“博士后”。颜以第一作者身份与施合作的最后一篇文章(JBC,按结构领域的标准算低水平文章)发表于2006年3月,可见她在 “博士后”期间并无多少新的建树。颜宁的另一个弱点是没有任何写经费申请的经验,因为她没有得过任何predoctoral或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07年当清华教授时颜宁才29岁,按美国大学要求过3年(32岁)就该申请到RO1基金。NIH数据显示极少有32岁以下的人能成功申请到RO1基金,拿到第一笔RO1的Ph.D. PI的平均年龄高达42岁以上。这个数据每个负责招人的系主任心里都清楚得很:
http://report.nih.gov/NIH_Investment/PDF_sectionwise/NIH_Extramural_DataBook_PDF/NEDB_SPECIAL_TOPIC-AVERAGE_AGE.pdf

有人说美国生物界有些方向很多人就是从那么几个实验室,那么几个老板那里出来的。须知这些老板往往都是学科开创者,而且从这些实验室出来的助理教授基本上也都老老实实换地方做了博士后。施一工尽管牛,还没有到可以与德高望重的学科开创者相提并论的水平。还没听说过他实验室出来的人里有拿到美国助理教授的位置的。

不知道中国的“博导”相当于美国的什么头衔,能否算“终身副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作为学生颜宁无疑很优秀,她如果找博后位置肯定满地随她挑,但想在美国找助理教授位置还太嫩了,要当“终身副教授”更是绝对没门。清华据说原则上要求海龟教授(非博导?)有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的水平,却像捡宝贝一样把unproven的颜宁捡回去当博导,显然是缘于裙带关系,尽管她自己不承认。但清华没有美国大学的那些顾虑,雇颜宁是为了钓施一工这条大鱼,大鱼上钩后掌管巨额经费,颜宁自然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了。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颜宁会一再拼命地维护施一工的名声,他们俩的利益已经拴在一起了。




所有跟贴:
  • 颜教授早些时候的评论——提供背景 - ziren (1307 bytes) 2009-02-01, 11:17:47 (296689)
  • 这种事情不是那么绝对化的 - eddie (384 bytes) 2009-02-01, 10:56:51 (296679)
  • 好文! - blackbox (149 bytes) 2009-02-01, 10:42:16 (296675)
  • 倒数第三段有问题,最精彩的话是“雇颜宁是为了钓施一工这条大鱼” (无内容) - trus (0 bytes) 2009-02-01, 10:15:31 (296672)
  • 有没有数据显示老施手下已经有在像样点的学校做助教授的? - 爱人同志 (92 bytes) 2009-02-01, 10:14:33 (296671)
  • 颜MM在美国可能还得在其他实验室做一做。生物30岁以下 - 爱人同志 (81 bytes) 2009-02-01, 10:03:16 (296670)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