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毅然”的洋教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eng 于 2006-08-06, 16:37:18:

警惕“毅然”的洋教授

近日在网上读到长江日报7月6号的一则新闻([1,2]),文章开头就说:“一个正常人修完研究生课程至少需要4年,但一个人工大脑4秒就能完成。面对人工大脑的学习能力,人的能力似乎微不足道。本世纪人工大脑将比人脑聪明很多倍?”虽然说人工智能不是我的专业,但是如此夸张的描述还是让我背上直冒凉气。

再接下来,记者说道:“上月离开美国,被誉为’人工大脑‘领域先驱的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雨果·德·加里斯博士抵汉,成为武汉大学全职教授,受聘该校国际软件学院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59岁的他’准备在中国呆15年‘,希望在武汉实现这个愿景:’试图使武大国际软件学院、武汉大学和武汉市成为世界上人工大脑研制中心。‘”我更是觉得有问题:这位快退休的加里斯博士还要在中国干15年?难不成是个“毅然”的洋人版?武汉大学的新闻则更夸张,称其为“人工大脑之父”[3]。

由于从未听说过“人工大脑”一词,我怀着景仰的心情在google上很容易就找到了加里斯博士(Hugo de Garis)在犹他州州立大学的个人主页[4],自我介绍[5],简历[6],甚至在维基上都有以加里斯博士为名的网页[7]。从加里斯博士的简历上看,自从1988年以来,他发表了120以上的学术著作,包括20篇杂志文章,93篇会议文章,与人合著了13本书,并且从主页上看也有一本新书刚刚问世。虽然从数量上来说并非高产,但是至少是真正的“国际期刊”。虽然说没有什么“加氏某某某”,也创造了不少“国际”认可的新名词([7])。更是获得了几个“国际大奖”([6])。一眼看上去,虽然不能肯定是否国际一流人物,但是放在中国拿个院士什么的肯定是绰绰有余。

由于国内“脚踏两只船”的现象之多,让我不由得多看了两眼。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在长江日报新闻中,记者说道:“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雨果·德·加里斯博士抵汉,成为武汉大学全职教授”。再看看加里斯博士自我介绍上[5],是这样说的:

Prof. Dr. Hugo de Garis,
Head, Brain Builder Group,

Adjunct Professor, Computer Science Dept.,
Utah State University, Logan, Utah, USA.

而在加里斯博士的简历上是这样的[6]: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

Guest (Adjunct)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这几条记录互相矛盾,应该相信哪一个呢?好在加里斯博士还提供了教授职位证书的扫描版[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加里斯博士在两边都是兼职!在犹他州州立大学他是附属教授(Adjunct Professor),在武汉大学他是客座教授(Guest Professor)。长江日报记者可是把大家都涮了一把。

诸们里面细心一点的可能已经发现了,加里斯博士不光是在简历上把“附属教授”笔误成了“副教授”,还在所有的地方称自己是“Prof. Dr. Hugo de Garis”。且不说把“教授”和“博士”放在一起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有听说过“某某博士教授”的吗?),光是把“附属教授”直接给“简称”成了“教授”就有严重的误导之嫌。估计看到这里有些人要高兴了:看,连洋人都打擦边球,我们要和国际接轨!

再来看加里斯博士教授的学术水平。由于我不是搞人工智能的,无法深入的评论其论文的学术高下,不过有些简单的东西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比如在他列出的"journal article"即杂志文章中,有一个很奇怪的“文章”是这样的:

->ECJ, "Evolvable Hardware 2004", Hugo de Gari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journal, Fall 2004, Vol. 12, No. 3, pp 397-402, (.pdf version)

这篇文章的题目“Evolvable hardware 2004”居然是一个会议的名字!好在加里斯博士提供了pdf的版本,打开一看,原来是为这个杂志写的一个会议介绍。这个可比用摘要充论文有创意多了,值得好好学习。接下来的一篇是一本书的介绍:

->ECJ, "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ary Computing", Hugo de Gari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journal, Summer 2004, Vol. 12, No. 2, pp 269-271, (.pdf version)

粗看了一下,象这样的还有不少。除掉这样的水分以后还剩多少呢?我们可以看看,在DBLP上,加里斯博士只有49篇的记录[8],大概相当于平均一年不到3篇。虽说数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总归是做个参考吧。

再来看看加里斯博士的研究活动。从他自己的简历[6]中可以看出,他拿到过两次研究经费,一次在日本,40万美元,第二次在比利时,100万美元。这个和新闻中所说的相吻合:“目前世界上有4个人工大脑,其中2个是由他负责完成的——一个放在日本,其智力与家猫相当;一个放在比利时。”但是加里斯博士没有提到,日本的那个ATR人类信息处理研究实验室,在加里斯博士于2000年离开后,在2001年2月28号就关门大吉,而加里斯博士只是“声称”他的目标是要做出一个相当于猫脑智力的系统,而最后做出来的系统却无法显示其中有任何的智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Starlab加里斯博士用100万美元并未做出任何成绩,而Starlab也于2001年六月破产(见[7])。

在维基里面[7],网页的作者如此总结加里斯博士的研究工作:

批评者们认为加里斯倾向于求“量”而不求“质”。加里斯认为他的进化后的电路所显示的复杂度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而不承认其实更困难的问题是要让所创造系统的复杂度能够真正有用,任何用处也好。

Critics find that de Garis tends towards "quantity not quality" in asserting that the degree of complexity displayed within his evolved hardware is a breakthrough in itself, without acknowledging that the harder problem is to create systems whose complexity is actually functional and fit for its purpose, or indeed, any purpose.

此前某某“毅然”一把,也好歹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如今连洋人都要“毅然”了,是不是说明中国在某些方面还真的就已经是世界领先了呢?

[1]长江日报新闻:
http://www.roboticfan.com/Article/general/200607/165.shtml
[2]长江日报新闻扫描版:
http://iss.whu.edu.cn/ISSWebNews/ShowArticle.jsp?articleID=560
[3]武汉大学自强新闻中心新闻:
http://202.114.99.44/zqweb/news/onenews.jsp?bid=118&mid=5502
[4]加里斯博士在犹他州州立大学的个人主页:
http://www.cs.usu.edu/~degaris/
[5]加里斯博士的自我介绍:
http://www.cs.usu.edu/~degaris/about/index.html
[6]加里斯博士的简历:
http://www.cs.usu.edu/~degaris/about/resumeHTML.html
[7]维基上的以加里斯博士为名的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go_de_Garis
[8]DBLP上加里斯博士的论文记录:http://www.sigmod.org/dblp/db/indices/a-tree/g/Garis:Hugo_de.html
[9]加里斯博士的的教授职位证书:
http://www.cs.usu.edu/~degaris/about/profs.html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