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鲁迅: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伊犁 于 2010-12-03, 02:11:12:

回答: ZT: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和绘画 由 伊犁 于 2010-12-03, 02:06:21:

引用:

第十一章 点点滴滴(4)

作者:刘再复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朝花社尽管倒闭了,然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却留下了闪烁着光辉的业绩。从1928年6月6日至1929年9月21日,它出版了二十期《朝花周刊》和十二期《朝花旬刊》,发表了许多文艺作品和评论,还介绍了东欧和北欧的一些作品。此外,朝花社还编辑出版了介绍外国美术作品的《艺苑朝华》,开创了刊物致力于介绍美术作品的新风。朝花社所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一)、《比亚兹莱画选》、《蕗谷虹儿画选》、《新俄画选》等至今还生存在中国的文化土地上。鲁迅作《〈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时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是怀着这种献身精神做着培养花卉的工作的。

鲁迅后来回忆这段生活,自己觉得是满意的。他说:“创作木刻的介绍,始于朝花社,那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虽然选择印造,并不精工,且为艺术名家所不齿,却颇引起了青年学徒们的注意。”鲁迅和柔石共同创办朝花社,首倡木刻,确实在青年艺术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的木刻运动这个时候便开始兴起。朝花社的结束,并不是鲁迅倡导新美术的终点,而是他开拓的中国现代木刻运动的起点。这之后,他自费出版画集七种,编辑出版画集五种,作美术评论文章二十余篇,办木刻训练班一次,向国外输出木刻新作展览会一次,举办三次外国版画展览会,写了激励和指导美术青年的通信二百多封,收集中外版画原拓三千多种,已列入计划而未出版的画册十二种。鲁迅对于木刻的倡导,在当时美术青年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在三十年代出现的一八艺社、木铃社、 MK木刻研究社、野穗社、无名木刻社、广州现代版画学会等进步木刻团体,就是在鲁迅的影响和支持下,在中国美术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新芽。而这些新芽从草莽中出现的时候,又得到鲁迅心血的润泽。

以一八艺社来说,这个小小的绘画艺术团体的成员,是一批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的、被艺专当局开除或被迫退学的进步学生。他们的活动场所只有在上海江湾路租到的两间房子,一间作画室,一间作宿舍,社员们虽然在穷苦中挣扎,但敢于同泛滥于画坛的庸俗习气相抗衡,追求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在他们探索的时候,看到鲁迅先生自费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仿佛见到艺海的航标,顿开眼界。这个德国木刻家,以强烈的黑白对比和豪放有力的刀法塑造的工人形象,以及工人们奋发劳动所构成的场面,使他们感动不已。这种崭新的革命内容与艺术技巧相兼的作品,在这些艺术青年身上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从此下定决心:放弃油画改作木刻。那时木刻运动尚未兴起,连木刻刀也买不到,他们有的就用刻图章的刀代用,有的在日本小学校的文具店里买到了日本小学生用的木刻刀,有的用大小不等的蘸水钢笔尖根部磨锋利了使用,有的甚至用遮阳伞上的钢撑骨磨利了当小圆口刀。那时,江丰和陈铁耕在先施公司发现了有美国制的五把装的木刻刀,每副定价七元。他们欣喜若狂,江丰马上当掉了一件毛料夹长衫,把刀买了下来。这个当时不引人注意的小小的艺术团体,首先得到鲁迅的关怀。鲁迅从一八艺社看到自己对于木刻的提倡,在社会上终于有了反响,十分欣慰。他不仅给艺社送外文绘画书,让他们借鉴,而且在 1931年6月,特为沪杭两地一八艺社举办的展览会,写了一篇对进步木刻萌芽洋溢着爱的着名短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这是一篇赞颂萌芽美的情意真挚、寓意深刻的散文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