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zzify请接着来,如果愿意的话。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ldMountains 于 2010-10-01, 19:14:05:

问题焦点本来不多,我从头顺序澄清一下,如果你愿意,就随着走一遍。如果你认为哪里漏掉了,欢迎补充。

《自然》杂志对二方袭击的报道,正文部分(除了第一句),我认为都是事实陈述,客观、中立,中立到可能不讨某些人喜欢。

其标题却用Brawl in Beijing来概括。我认为,作为新闻报道,题目的概括必定是能扣定北京的袭击事件的,否则不成其为新闻报道。就好像报道中国60周年庆典的新闻,虽然正文可以展开到中国60年的变迁,题目用词必须让人理解成是关于60周年庆典这个新闻本身。当然,后续相关新闻可能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对Brawl in Beijing必须、不可能不理解为,是报告北京的袭击事件。

而北京的袭击事件中,没有任何口角,当然brawl只能是理解成斗殴。

这个brawl限定了在北京,也就说明,不可能是为了涵盖所谓“十年来的喧嚣争斗”,因为“北京”对十年始末没有任何概括作用。在北京打过官司,在武汉还打过呢!当初方舟子还在美国呢!何不说跨越大洋的喧嚣争斗?可见把Brawl in Beijing理解成“十年来的喧嚣争斗”毫无道理。

综上所述,用brawl描述袭击事件是不客观的,因为被袭击方是被动卷入,而brawl表明是双方的积极卷入,无论用语言、语言暴力还是肢体暴力还是用凶器。这种不客观,直接导致对被袭击者的不公正。

《自然》杂志对二方袭击的报道,标题是不客观、也不公正的。

这种对被袭击者的不公正,至少是高高在上毫不在意的感觉。说是对“你们这帮中国人”的嘲讽并不为过。

那么,当然就不能理解为殴打(单方面的),因为那意味着对暴行的谴责,对袭击者的同情,而这在brawl中是不存在的。

在不分青红皂白的brawl标题下,那个非关事实陈述而是主观判断的正文第一句中,把中国的科研活动比喻成rough game,若翻译成中性的“困难的比赛”就不知所谓,翻译成谴责性的“暴行”就更是一厢情愿,倒是嘲讽语调的“粗暴竞技”和标题有一致性。

另外,副标题关于二方,不是赞赏的,而是中立的。critics是两个批评家,不是带价值判断的“打假者”。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