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说法,陈进2002年5月在干什么呢?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Enlighten 于 2006-2-23, 12:37:41:

回答: 陈进自开的ENSOC公司执照 --- 铁证如山! 由 炎阳 于 2006-2-23, 10:38:04:

2002年3月,芯片中心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其中包括工作站20余台、个人计算机90余台、高档微波网络分析仪、示波执行器与逻辑分析仪数;先进的设计软件:与美国Synopsys公司及Cadence公司签订大学合作计划,拥有了前、后端EDA工具软件,涵盖了前端设计验证、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晶体管级仿真等一整套芯片设计和验证流程。"汉芯"小组全部转入新中心,通过整合,芯片设计人员达到56人。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陈进在回忆那段日子时,心绪仍然难以平静,"整个中心就象一辆赛车,我们花尽气力,终于将所有的部分组装完成,并把它推到了赛道上,一切才刚刚开始……"。中国的集成电路任重而道远,中国的腾飞需要海内外更多的仁人志士。

   2002年5月,在美国硅谷举办的关于中国IC产业现状的大型论坛上,陈进教授和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组组长严晓浪教授、副组长魏少军博士一起向广大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前景,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与祖国建设。

  与此同时,"汉芯"的工作,仍然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几乎每一项工作,都带有卧薪尝胆的色彩。在中心工作的日日夜夜,频繁出现交大的书记、校长的身影,时刻能够听到老教授们鼓励的声音,总能看见交大人信赖的眼神。中心的学生和工程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可能失败!"

   2002年7月底,载入存储器的MP3解码程序可以执行,悦耳的MP3音乐播放,至此"汉芯"的所有RTL编码已经完成。

   2002年8月,"汉芯"小组开始讨论在哪里进行最后流片。由于上海刚刚建起的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晶圆厂已经投产,其工艺的先进度及稳定度正急需高端的设计项目参与验证。尽管每一个"汉芯"小组成员都知道,在国内流片会增加工作量和风险,但是一致认为,"汉芯"不应仅以其自身的设计成功为目标,而应该利用这一机会验证上海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成熟度,"汉芯一号"小组在得到上海交大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和鼓励后,决定选择上海中芯国际作为"汉芯一号"的流片单位、同时与上海威宇科技签订"汉芯一号"的封装合同,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的领导在得知"汉芯一号"小组的这个举动后,与上海交大联系,愿意配合"汉芯一号"完成最后测试验证工作,至此"汉芯一号"的后期工艺、验证工作全部落实,而且所有单位的面孔都是"汉芯"小组所期望的--"中国造"!

   2002年9月,"汉芯一号"产业部成立,毕业于香港大学MBA专业的胡立勇加盟"汉芯","汉芯"产业化工作至此展开。

   2002年12月,科技部和863集成电路项目组对该项目的32位DSP新型构架,提供了32位高性能DSP处理器重大专项资助计划,同日,上海市科委启动配套资助计划。

   2002年12月21日,在中芯国际的积极配合下,"汉芯"一号流片完成。

   2002年12月29日,"汉芯"一号在实验室的最后一条指令测试通过,开始应用测试。

   2002年12月31日,"汉芯"小组成员庆祝"汉芯一号"成功会,大家彻夜未眠,迎接2003年新年的曙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