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与现代科学之间隔着什么?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猩猩人类 于 2006-12-25, 23:26:06:


约在99年863计划的CIMS项目接近验收的时候,北京的IT媒体上已经在炒作CALS了,Logistics或“物流”这个词开始时髦起来。当时又在组建ERP协会什么的,总之接触了一些老专家。记得有个老专家很牛地说:“物流,由物和流两个部分组成……”每至春运,我的耳边都会想起老专家的话——“人流”。

日本人先系统接触近代科学,于是汉语得以舶来“文化”与“科学”、“民主”等词汇。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不是用的“科学”而是用的“格致”,个别精美的国产翻译词汇终究不是系统化的日译词汇的对手而销声匿迹了。

翻看刘正琰、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汉语外来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香坂顺一和太田辰夫著《现代中日辞典(增订版)》(〔日本〕光生馆1965),你会发现现代汉语中与近代科学相关的基本术语和自然语汇绝大多数是从日语中舶来的。

舶来品有个致命的缺陷。因为自然语言与科学元语言不同,它不是在科学体系内整体定义的,而是通过约定俗成来定义的。舶来品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于自然语汇则为妄。科学体系在进入中国之前,其舶来的基本术语早已在中国当作自然语言在使用,没有科学体系的规范,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于科学术语则为伪。

网友心下所说的利用“同型术语”偷换概念主要是说跨学科的“同型术语”问题,而对舶来品的畅想才是造就现代科学文化思维的温床。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