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真的吗?缅共人民军中的“保尔•柯察金”(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Nixrreg 于 2009-08-28, 12:27:43:

缅共人民军中的“保尔•柯察金”
——新中国一代红色知识青年的骄傲,国际主义战士、革命英雄康国华同志

  五十六岁的康国华独自住在昆明市某印刷厂宿舍五楼的一个单元房里。康国华走路腰杆挺直,不用拐杖,除了宽大墨镜背后深陷变形的眼窝,几乎看不出是个盲人。
  三十七年前,康国华在缅甸以知青战士的身份参战。那天夜里,康国华就像他的偶像,电影《英雄儿女》里的志愿军战士王成一样,怀抱轻机枪,跳出战壕,不顾一切地往山下的敌军扫射。英勇的康国华变成了敌人的活靶子,一颗枪榴弹直接命中了他怀里的重机枪,剧烈的爆炸将他炸飞回了战壕。浑身是血昏死过去的康国华奇迹般地没死,却被炸烂了半边脸,失去了双眼、两颗牙齿和两截手指。康国华被称为缅甸共产党的“保尔•柯察金”。
  一九六○年代,缅甸共产党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与缅甸奈温军政府的政府军争夺整个缅甸。缅共的战争是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获得了北京的支持,战争同时吸引着国界对面在云南的知青。大批知青在默许和帮助之下,偷偷越过边境进入缅甸,加入人民军与政府军作战。他们包括昆明、北京等城市在云南的知青、中缅边境云南本地知青,以及少数在甘肃、内蒙、新疆的知青。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段浴血奋战的历史,更没有人知道康国华曾经是缅共人民军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一九六九年初,知青康国华从昆明到腾冲高黎贡山脚下插队。康国华的父亲解放前从学徒做到工厂主,在“三、五反”运动中打成黑资本家,全家遣送下放到了滇西的一个偏远公社。康国华下乡前曾经报名参加红卫兵,因为是资本家的儿子而遭到拒绝。康国华引用毛泽东的话力争,却被四个“红卫兵”围着打了一顿。到腾冲农村才半个月,康国华就听到了缅甸人民军欢迎知青的消息。康国华喜出望外。同样是共产主义革命,康国华决心在缅甸的战场干出比国内的红卫兵更红的事业来。
  康国华约了两个同学步行、泅渡,向中缅边境的芒海进发。途中,看到山路边的巨石上刻着巨幅标语:
  支援世界革命,直接支援缅甸革命!

  康国华在缅甸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因为勇猛而荣立三等功:打完十发子弹后,康国华第一个冲了出去,扔出手榴弹,然后迅速卧倒。康国华听见爆炸声中对方的惨叫,于是顺着声音冲上去继续射击。康国华说,在国内战斗电影看的太多了,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冲锋起来根本不用学,就像天生就会一样。勇猛成为知青战士的共同特征。一支以知青为主的英勇却伤亡巨大的部队,特务营侦察连,甚至号称“不硬的骨头不啃,不艰巨的任务不给”。勇猛的背后是战斗英雄们的高大形象,这些形象来自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或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知青们参战前的绝对偶像。
  战斗异常紧张,政治学习也不轻松。每天晚上各班召开班务会,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战斗间隙对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则从未中断。国内派出的顾问团和缅共东北军区领导经常在战斗间隙为知青们做形势报告。与电影相比,顾问团成员则是知青们现实中的偶像,包括解放军十三军英雄师三十七师师长安玉峰。偶像们告诉知青:无产阶级是不分国界的。你们的行动就是无产阶级行动!

  一九七○年,为打通北部根据地和中央根据地的通道,人民军展开了南下战役。此前,人民军连续打下了孟波、帮赛两大据点,力量空前壮大。更多的知青在胜利的感召下跨国边界加入人民军,仅投奔康国华的就多达近二十人。
南下战役中,人民军派出六个营的兵力,秘密穿插到政府军控制区的缅甸第二大城市腊戌,进行破袭战,破坏当地的铁路、桥梁、机场。人民军的猛烈攻势令政府军惊慌。缴获的资料显示:缅甸政府军总参谋部已经向全军通电,要求顽强抵抗三个月,争取国际援助。三个月后形势如无好转,将放弃城市,到农村展开游击战。这份缴获的材料上提到的红卫兵数目为三千左右。

  康国华参加了腊戌战斗。腊戌城几乎空无一人,飞机场的飞机也全部飞走。中午,找不到敌人的人民军开始在离城区四点五公里处休息做饭。
  突然,天空侦察机盘旋,政府军乘坐军车迅速扑向人民军,从三面发起猛攻。激战从中午一直打到天黑。人民军死伤近四百人,乘着夜色撤退。伤员过多,战士们轮流抬担架,部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一名中国顾问团团级干部阵亡,来不及抢回来的尸体上还带着整个南下战役的作战计划。康国华的部队负责保卫总部,他的好友、北京知青沈大伟阵亡。子弹横飞,康国华和战友们冒死为他挖了一个深不到一米的坑,匆匆掩埋后撤退。政府军步步紧逼,一些撤退不及的知青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南下战役以人民军惨败而告终。主力部队损失过半,根据地丢失三分之二。

  南下战役惨败,康国华的部队回国知青接近三十名。但康国华没有走,继续保持勇猛的作战风格。
一九七一年的冬天,缅共人民军以果敢为基地,出动野战军主力四千人,全力进攻滚弄。“滚弄战役”中,政府军动用了重炮、飞机。双方血战四十二天。康国华就是在“滚弄战役”的一场战斗中失明的。他常常回忆起那场战斗的细节:敌人的凶悍、情报不准、自己的麻痹大意,诸多巧合导致了他的悲剧。
  康国华因为作战勇敢,被临时从战斗组调到火力组指挥重机枪。十九岁的康国华虽然一直打仗却从未玩过重机枪,于是亲自担任重机枪手。
  夜里三点,战斗突然打响。康国华惊讶地发现对手是情报上没有说明的敢死队。此时,敢死队员已经顺着山坡爬到离机枪阵地只有二十多米。康国华抄起机枪要猛烈射击,却发现战壕挖得太深,身材矮小的他踮起脚才勉强看到外面,怎么射击都不舒服。敢死队员继续匍匐靠近,康国华索性像王成一样跳了出去,三次双腿叉开,站在战壕前对着山坡猛烈射击,直到被枪榴弹击中。王成式的英勇令康国华失去了双眼。康国华荣立一等功,成为全军的战斗英雄和缅甸共产党的“保尔•柯察金”。
  康国华负伤后,先是在中缅边境的一○八医院享受二十四小时特别护理。十天后,换上解放军军装,转移到昆明四十三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高干病房,由北京请来的眼科专家进行手术。最终,前来看望的缅共副主席德钦巴登顶亲自宣布康国华的失明。德钦巴登顶赞扬康国华是“缅共的保尔•柯察金”。但康国华感受到的却是彻底的绝望,不久跳楼,自杀未遂。一位老红军负责做他的思想工作。老红军向他描述了长征途中伤员:他们比康国华的年龄还小,却要用菜刀截肢。康国华考虑再三,决定放弃长期在四十三医院疗养的决定,要求回到缅甸,继续为缅甸革命服务。这一要求得到了德钦巴登顶的批准,康也成为与德钦巴登顶私交最密切的知青。
  一九七二年六月,康国华回到缅甸,以缅甸共产党驻外人员的身份任一○八医院党支部书记。此后,康国华历任人民军八○一部队医院党组副书记、北方军区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人民军中央医院副政委、党委副书记,直到一九八九年回国。
  成为英雄的康国华经常给人民军做报告——这和国内也没什么区别。康国华每次回国探亲,解放军也会派军车将其直接从边境接到昆明。一九八七年五月,已经是缅共主席的德钦巴登顶再次接见康国华,并留下了唯一一张知青与缅共最高领导人的合影。
  康国华回忆,那时候他感到很骄傲,甚至觉得牺牲是值得的。很多年以后,康国华还会想,如果缅甸革命真的成功了,自己的命运将会完全不同。

  一九七二年,康国华负伤后没几天就发生了“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后的缅甸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变:顾问团首先撤退,直接入缅甸作战的支左部队昆明军区民族一支队、民族二支队也在之后撤退。第二年,邓小平提出分五年逐步减少对缅共的援助,直到彻底停止。这一年起,知青战士也开始分批被批准退伍,回到国内。
  没想到形势变化这么快,康国华忍受着战友们一个个回国,自己选择了留在热带雨林里。
  一九七○年代末,知青返城大潮席卷全国,知青在国内迅速变为历史名词。康国华和其他一些身居人民军要职的知青依然没有回国。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知青”。
  一九八○年代,大陆“改革开放”热闹非凡。康的战友们一些人回国后做生意,一些人通过读书慢慢往上爬。康国华在缅甸有了中国妻子和两个孩子。此时,被北京抛弃了的缅甸革命形势却越来越糟糕。一九八六年下半年起,政府军集中十倍于人民军的兵力,动用飞机大炮坦克,大举进攻北方军区。持续一年的残酷战争中,人民军丢掉了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根据地。回国的战友告诉他,盲人在国内的出路只有三条:卖唱、盲人按摩、算命。

  八十年代末,康国华提出退伍申请。德钦巴登顶说:“小康,你是缅共的保尔•柯察金,你怎么能走!”德钦巴登顶悲伤地说,“小康,不是不让你回去。只是毛主席和华主席都不在了,他们要是在,你回去一定是干休所的待遇,现在回去谁也不会管你啊!”
  一九八九年三月,经过缅共中央组织部与中共中联部对接后,在人民军服役整整二十年的康国华退伍回到国内。康国华的户口回到昆明,被分到了三十平米的公房和未说明名份的九千元钱,再无其他。
  当年十月,缅共发生政变。政变后的缅共各派力量,人员、地盘变化不大,与缅甸军政府“和谈”后改为数个“特区”。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被彻底抛弃了!

  康国华刚回国时,并未感到生存的压力。其知青战友、缅甸联邦第二特区师长车济将从大陆采购的事务交给康国华来做,保证了他的生活。车济是极少数在缅共政变后依然担任高官的知青之一。康国华手中握有大量用来采购的美金,不断有真的或假的高干子弟垂涎他的美金,与他共进晚餐。一九九二年初,手握重兵的车济在缅甸遇害。康国华与缅甸的最后一点关联随之断裂。以后的路,康国华只能靠自己。
  康国华真的曾经去卖唱,之后,他组织起了残疾人艺术团。此后,他还曾开过餐馆、电子游戏厅和网吧。二○○○年,由于政策调整,康国华收入颇丰的游戏厅和网吧被关闭。之后的一次失败的投资,又耗尽了全部的积蓄。
  婚姻同样糟糕。康国华的妻子回国后不久,带着孩子离开了他。第二次婚姻也是短暂而失败,康国华一直单身。
  五十六岁的康国华还要继续拼搏:他没有单位,也无所谓退休。康国华珍惜每一个机会,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再拼搏一次。康国华说,他曾经离再一次的成功如此接近——一名广东老知青钦佩康国华当年的勇敢无畏,与他长谈数天之后,愿意投资五十万让康国华操作项目。但这名知青回广东几天后暴病身亡。康国华等了四年,也没能等到投资。康强调,如果有投资,他完全有能力再拼一拼。但现实中唯一可靠的,只有每月二百五十元的低保。康国华于是经常上访或是给北京和云南的领导写信,要求落实与其他回国知青一样的军龄算工龄等政策,但接待他的官员时常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康国华也曾经要求看中联部的那份六十一号文到底什么内容,却遭到了拒绝。甚至曾经有官员在康国华被采访后来到康的家中,要求他为这段历史保密。但这名官员声称,对于康国华的生活难题,他们无权解决。康国华现在只是个住在女儿家里,靠每月二百五十元低保生活的盲人。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