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Ohio U的吗?阿巴拉契亚山区真有那么穷吗? 还是中土记者信口瞎掰?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SH 于 2009-01-27, 10:41:02:

知道此地穷困落后,共和党的铁杆票源,不过五分之一的家庭没有取暖设施和自来水? 难以置信.

引用:
阿巴拉契亚山区自纽约州始,至密西西比州结束,总面积约二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两千万。它含盖了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西西比州,纽约州,北卡州,俄亥俄州,宾西法尼亚州,南卡州,田纳西州,佛吉尼亚州,西佛吉尼亚州等十三州共四百余县。阿巴拉契亚为印地安语‘连绵山脉’之意。现有居民大都是早期欧洲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当年从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来到美洲,并于十八世纪后期,随美国血腥的开拓者丹尼尔布恩定居在阿巴拉契亚山区⑴。该地区三分之二面积为农业区,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农业区里,其中一百零八县为绝对贫困县,每户年均收入在一万美元左右。这些人没有任何医疗保健体系,大部份人终身不看医生。五分之一的家庭没有取暖设施和自来水。以肯塔基州奥斯雷县为例,该县为全美最穷的七县之一。三分之二的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分之二全县人口靠社会救济生存。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口从事的是每小时七美元以下的临时工作。

  位于俄亥俄州雅典镇的俄亥俄大学,恰好就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麓,那里有不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据留学生陈九回忆,七年前他在雅典镇读书时是个穷留学生,说人家穷,那时陈九他们更穷。穷学生住不起学校的学生宿舍,只好到外边租房。有次他在报上看到个招租广告:单房,月租仅五十美元,立刻跑过去看。该房位于镇西几英里处一个村落,四周是农田,星罗棋布有些住户。房子没暖气,每间屋子有火炉或壁炉。房东提供斧子,自己到后院树林里砍树取暖。他租的那间有壁炉,每天下课回来就砍树,一棵树能烧个大半夜。有火时屋子很暖,火灭了就极冷。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从北京运来个煤球炉子,可以封火,这样整夜就暖和了。

还有一次他开车送外卖迷了路,闯入个叫娄根的小镇,把车停在路边一家小店问路。走进去发现,靠墙一排放满各式各样的煤油灯。起先还以为是古董,为收藏用。一打听方知,此地根本没电,居民照明就靠煤油灯。那里的很多人都生活在车厢房中,门前还有压把儿井,就是用力一压即出水那种。不过有些家庭房后可看到煤气包,煤气公司定时来送煤气,他们煮饭用煤气。

  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那里的情况并未改善很多。正如纽约格瑞斯教会的执事凯伯西先生所说,用常识是无法想像阿巴拉契亚山区居民是如何生活的。什么电话电脑,就连洗衣机热水炉等居家必备之物他们都一无所知。至于像柏油马路,路灯,人行道之类的城镇概念在那里根本不存在。凯伯西先生和伙伴们曾为一个六十八岁的妇女家安装了煤气热水器,让她洗上平生第一次热水浴。这个女人惊讶得张大嘴巴,完全不相信世间还有此等享受。他们还为孩子们带去靴子和玩具,因为那里的小孩儿从来不穿鞋,也从不玩儿玩具,更不知生日蛋糕为何物。那里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他们祖先刚刚迁徙至此时没太大改变,住在四面透风的木板房里,冬天靠木材取暖,一切供给来自耕种,自给自足,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宗教。

  然而,尽管十分落后贫穷,但那里的居民并不一定不快乐。凯伯西先生感慨道,他对那里人们的纯洁善良印象深刻。他们没有庞大的物质财富,却依然饱含愉快和平和。当凯伯西先生及其同伴在物质上支援他们时,内心却隐约感到当地人的巨大感染力。这与陈九当年的感受不谋而合,在那里我认识个叫布鲁斯的农民,六十余岁。他终身没离开过雅典镇,这个仅有一万四千人的小城。我告诉他我将去纽约讨生活,他惊讶得像我要去火星一样,完全不可思议。今天,当我每天奔波于匆匆人群为衣食忙碌时,布鲁斯祥和充满微笑的面容,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面对这种笑容,我没有任何优越感。凯伯西先生及其同伴们的感觉正是如此,他们往往会陷入迷惑:是我们在帮助他们,还是他们在帮助我们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