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展播照片看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报道中的弄虚作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Yush 于 2008-09-06, 13:32:28:

回答: 质疑有关中南大学技术发明奖的报导 zt 由 Yush 于 2008-09-06, 13:31:42:

从CCTV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展播中的一张不真实照片看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报道中的弄虚作假

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项目获得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已经三个年头了,尽管在媒体上大奖得主们还在往脸上贴金,但是,在业内仍得不到一点共鸣,不满和谴责之声依然不绝于耳,这在历年国家奖项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很难以同行相轻或者红眼病来解释。究其原因还是许多宣传报道与客观事实大相径庭,无法使人信服和认可,一些夸张得过于离谱的以及不知不识话语早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资料。所有这些,网络上已有所揭露,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直到今天,大奖得主代表黄伯云院士却依然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一举成为当红”科星”,还当上了 。2007年元月5日,在CCTV的上又出现了黄伯云院士的身影。堂堂中华大国,几百万科技人员,近千名院士,那么多科技成果,令人费解的是许多涉及科技、涉及院士的报道中都少不了这么一个项目和这位公众人物,且时间长达3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如果是回答业内人士的质疑,应该用事实说话,单靠娓娓动听的言词,即使亮相千篇也是无济于事的。要知道“假的就是假的,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担心是否有人企图用这种办法将谎言变真理,让时间来磨灭不同的声音。
在有关中南大学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报道中,不仅文字报道内容不实,甚至连图象照片也在作假。在此,仅从一张出镜率特别高的照片说起,看看他们是如何欺骗领导,愚弄全国人民的:
请大家注意,大凡涉及中南大学获奖项目的报道,就有那么一张图象频频出现,特别是在2005年12月26日东方时空《CCTV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展播:黄伯云》的视频中,在2006年2月10日《CCTV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伯云》颁奖典礼上,配合对黄院士的颂扬又多次展示同这一图象 ——仔细观察它是一幅照片,画面上有三个中国人(想必可能有中南人士)围着一个伸出手指的老外。它到底传达什么信息呢?请看05年12月26 日CCTV《东方时空》,面对这一图象黄院士是这样解读的;
画外音: 三个月后,就在中南大学已经获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片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并在发动机上使用炭 /炭材料之时,当年卖给黄伯云废品的那个国家仍然未能实现技术突破。(此时视频上出现这张放大了的照片,黄院士接着说---),
 黄伯云:他们看到我们的这些东西以后,他们举起大拇指,你们干得好!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全面地超过了他们。
06年2月10日,在《CCTV 2005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这一图象又出现在主席台的大屏幕上,在它的背景下黄院士欣然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和颁奖颂词。
配上解说词的图象 明白无误的告诉观众,这位老外在看到黄院士的所说的东西(“东西”当然是指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 以后,(“时间”当是2003年拿出东西并获得中国民航颁证后),举起大拇指,说黄院士干得好!而且确确实实全面地超过了他们,言外之意连老外对认可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呢?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老外看到黄院士的东西,不论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即使是一家之言,人们不会也没有理由怀疑老外说黄院士“干得好!”的真实性。但是,善良的人们又错了,笔者极端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 一张不真实的、做了手脚的、移花接木的照片。就是它把全国人民都忽悠了。当然,提供照片的大奖得主们是不会道出实情的,好心的编辑们更难了解真相,现在,让我们从这张照片入手,看看 黄院士的面对公众的说教有多少是真的。
笔者在此提供三张照片供大家鉴别,前两张分别为05年、06年《东方时空》视频翻拍照片,第三张(由知情人提供)系多年前曾在原中南工大产品展室内悬挂过的(附有上下解说词)照片。尽管翻拍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将三张照片摆放在一起,再粗心的观众也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原来,它们均来自同一底版,前两张(05 年、06年《东方时空》视频照片)是从第三张克隆出来的,有意思的是仅克隆了上半部,特地把原照片的下半部(即老外的左手和他手上拿的东西)裁减掉了,再仔细看:老外右手也并非举起大拇指,而是伸出食指在指着什么(也许这就是所谓“夸奖”吧)。显而易见,搞清楚第三张照片的来龙去脉就可判断是否真有“夸奖 ”之说,以及在夸奖什么?那么,原照片拍自何时呢?展室中照片上下的两句解说词“加载试验成功,相当于创立了一个新的飞机机种”,“生产的刹车盘得到国外专家的赞誉” 为我们提供了线索。从时间上分析,照片的成相时间必然是加载试验成功后的某一天,至于具体时间,笔者还是通过因特网请出黄院士作了解答,查《院士的相关信息黄伯云教授详细介绍》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1997年5月,该种刹车盘(副)还成功地通过了由-------------组织进行的加载飞行试验,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这段话和解说词都说到加载试验,也都说到高度评价,想必是同一所指,由此判断原照片的出生时间当是十年前的1997 年。然而,展室解说词中并未指出“高度评价”的是何种产品,如果认为就是中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课题的产品,受夸奖的时间理应在1997年前后,人们要问,在此期间中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课题组有“东西”让老外举起大拇指吗?回答是否定的,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只要对照中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项目发展过程,不难看出:直到“1998年,在自行设计的设备内进行试验得到的是自己都看不懂的炭团团,离实际应用标准差得很远,再试验又失败了”,“2000年9月项目挤到了倾家荡产的边缘” 黄院士因此还流了眼泪,到了2003年才“装机试飞成功”。由此说明,黄院士有“东西”让老外“举起大拇指”的合理时间应该是2003年成功以后,此时,离成相时间1997年已相隔六个年头了。也就是说,照片拍摄在前,照片上的东西(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出现在后,如同婴儿尚在母腹中,父母就让邻居拿着照片夸奖长得漂亮一样,这真可谓21世纪的新天方夜谈。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老外不可能夸奖《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如果真有夸奖,到底在夸奖什么?仔细观察原片(第三张)不难发现:老外左手还拿着一个东西,它就是是业内人士谁都认得的“钢盘”,与《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是一种东西。现在我们才明白照片的炮制者裁减掉下半部的意图——不能让公众看到真实的“东西”,否则不就露馅了!原来被媒体广为宣染,通过 CCTV、《东方时空》多次呈现给公众的是一张毫不相干的做了手脚的、移花接木的,当然也是不真实的照片。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就要剥去,现在是恢复事物本来面目,消除恶劣影响的时候了。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特别是涉及国家大奖的社会新闻,更需要完全的真实,我们真不敢相信,为了借老外之口给自己造势,打压业内对奖项的众多质疑,连这种伎俩都用上了。我们的分析,大奖得主们是不会认同的,既然黄院士能在这张照片下领奖,想必他知道照片的来龙去脉,那么也请黄院士对照片的时间地点作进一步的解读,让公众来判断是否有道理?他能拿出来吗?
一项货真价实的国家大奖本来是犯不着借老外之口来为自己贴金的,弄一张不真实的照片来欺骗公众就更不应该了,真不知如此高智商的人会干出这样愚蠢的事,简直太难以置信了。可想而知,一张照片都可以挤出这么多的水分,在其他众多的报导中值得相信的还有多少呢?
如前所叙,对于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涉嫌弄虚作假问题的议论,从颁奖的那一天起,从来没有平息过,在网上也不少揭发的文章,但是,至今依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作假者还是以正人君子面目频频亮相,看来科技奖项打假太难了。
本来,在当今社会,连鸡蛋都有人加苏丹红,科技奖励加点什么有何奇怪的呢?笔者深知科技打假的艰难,面对的是大权在握的某些院士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以及被欺骗的、不明真相的科技部、教育部、工程院领导以及该奖项的评委们,力量的对比是如此悬殊,真不想多管闲事。但是,想到诚实始终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恪守的道德准则,不管是做人还是对事,普通老百姓还是为院士,它既是道德之本,也是党和政府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否则,代表国家最高奖项的技术发明奖名不符实,社会阶层的精英,受人尊敬的院土利用国家公众舆论继续愚弄人民,最终损害的远远不是他们自身的形象,而是导致人民群众对奖项公信力的困惑,甚至怀疑是否还有公平与公正可言。特别是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胡主席亲自授予的,且已作为重大事件公布于世,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闲事非管不可。有鉴如此,我们呼吁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应重视对中南大学国家技术发明奖涉嫌弄虚作假问题的反映。不要以为奖励已既成事实,就可以听之任之。我们也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吸取韩国“国家英雄、首席科学家”黄禹锡造假事件的教训,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处理此事,以维护国家最高奖项的权威。我们深信真相只能是越调查越清楚,真理只能愈辩愈明,如果黄院士所言句句经得起推敲,涉嫌问题果真不是事实,届时,黄院士当然应该感动中国乃至感动世界,这样货真价实的“科星”才真正令人信服。也许有关单位对于此项目的评选有千条万条的理由(如按照程序经过多少院士评定、批准等),但是任何理由都不能也不应该以不令人信服的事实为前提。
在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报导中涉嫌弄虚作假的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1,此项目并非发明,更谈不上原创,国内外早已有之并得到广泛应用。
2,所谓“高性能…技术”具体体现仅仅是研制一种进口飞机机轮上的配件,其技术并无特色,性能上也并不高,以此来代表我国科技最高水平很难令人信服。
3, 即使大肆宣传的所谓发明、创新并非中南大学团队自己的创造,而是以不正当手段从业内单位挖人、无偿占有业内单位工程经验和专利技术的结果。
4,堂堂工程院院士,自称搞此项目近二十年,还是国内第一个想到的,却对国内炭刹车制动材料及其产业的发展状况几乎一无 所知,连国内自主开发炭刹车多年,早已装备国产飞机也视而不见,一无所闻实在不可思议。
我们认为,中南大学要回答业内人士的质疑,有关部门真想把问题 搞清楚并非难事,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也无须试验验证,只须回答几个简单问题就可以了:
1, 说该项目“确保了国家航空战略安全”,请问:我国航空工业引已为荣的新飞机,如JH7,
J11、FC-1、新舟60、以及最近傲啸长空的J10----等装备了中南大学该项目的炭刹车盘吗?压根就没有。中南大学项目也仅为一种进口民航客机(B757)的刹车机轮配了炭刹车盘(国内也不只中南一家可配),国家航空战略安全到底是谁在 确保?
2, 被抄成“世界第一”的中南大学B757刹车盘“确实比国外的好”吗?只要走访一下用户(航空公司)就清楚了。实际情况是:平均寿命低于国外原装件,摩擦表面状况很不理想。
3, 换装中南大学B757炭刹车盘后减轻飞机重量吗?不用说300公斤,连3 克都没有。
4, 说中南大学项目“开辟了中国高性能刹车制造新产业”请问:开辟了多少,在所谓“高性能刹车制造新产业”中,中南大学占有多大的份额?
5, 所谓“核心技术”,是从哪里来的?靠谁占领制高点?有没有以不正当手段从陕西华兴航空机轮公司、西安蓝空航空设备公司挖人(浦保健、刘根山)并得到所在单位专利技术和工程经验,“临门一脚”是谁的建树?。
6 说黄院士为此项目“一干就是二十年”、”国内第一个想到的” 根据何在?。。。。。。。。。。。。。。。。。。。。。。。。。
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报道中的所谓”亮点”(自然是大奖得主们津津乐道的),正是受到业内人士和知情人广泛质疑的。但是,至今没有听到一点大奖得主们”反驳”的声音。想当初那么理直气壮现在又为什么保持沉默呢?再次希望能够听到与本文及众多质疑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这里沉默绝不是金。
我们再次呼吁:工程院、科技部应重视对中南大学04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涉嫌弄虚作假问题的反映,还其本来面目,给国人一个交代,
附件:照片1 2005年12月26日东方时空《CCTV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展播:黄伯云》的视频中
照片2 06年2月10日,在CCTV 2005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
照片3 原中南工大产品展室内悬挂过的照片(1997年前后)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