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说“外地人”是有歧视语气的,说“本地人”也是带有歧视语气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bluesea 于 2008-07-09, 02:12:40:


很多人只知道在上海被人叫‘外地人“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不知道上海话里,被叫做“本地人”也绝对不是好事情,等同于”乡下人“。这可不是我在玩文字游戏。是确实的。在上海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本地人”不等于“上海人”,“本地话”更加不等于“上海话”。非我族类,全部歧视之。

上海本来是个渔村,上海建立城区以后,这些本地人依然延续务农,后来以珠江三角洲移民为骨干的移民进入上海,这些移民主要都是小商贩。而本地人开始向东迁移。而在语言上也形成了上海话和本地话完全两种语言。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本地人大多务农,所以只有农民户口,这在当时与有着城市户口的上海人可是天上地下的区别。虽然大家都在一个上海,身份悬殊。所以“本地人”经常是被瞧不起的,一个上海姑娘可能再不济嫁给外地人,好歹也是城市人口,也绝不肯嫁给“本地人”。加上“本地话”顿挫明显,让人感觉有点呆板,更是上海人取笑的对象。

本地人后来比较多的迁移到浦东,当时的浦东说是农地比现在的农村还不如,荒地多了去了。上海人有宁要普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 92年我和小伙伴去浦东一次,那个叫破啊。那时候上海说开发浦东10年赶上浦西,鬼都不相信。结果呢,白人老大哥们和日本鬼子来了,“割地赔款“本地人们这个开心啊,怎么说呢?他们在浦东建大型生产基地,白人老大哥财大气粗好说话啊,用了农民的土地,原面积赔偿,加大笔的搬迁款,包括吸纳这些农民的子女进工厂,这一下就进了外资企业了。所以“本地人”一下大翻身。很多农民子弟文化不高也进了这些企业做工人,到现在比如通用汽车,日立等一线工人的年收入在10万左右。怎么不是大翻身呢。浦东塞满了世界上500强投资的企业。就我知道就是金桥加陆家嘴那些公司为了接送员工上下班租的巴士所花费的费用,合计起来就相当一个中小规模的县城的全年财政收入。浦东一下子就这么串起来了。

现在的上海人里,已经很少可以听得到”本地口音“了。”本地人“的年轻一代说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也不会再自称”本地人“了。

这里有些我随便说说:上海话应该与珠江三角洲的地方语言比较接近,融合了一些苏州话。”本地话“更接近江苏口音。而在上海,珠江三角洲的移民和江苏人对立情绪很严重,当然最后是那些浙江移民胜利了,胜利的人群就是现在大家说的上海人。我小时候,经常听别人说”江北人“有多坏,女孩子千万不能嫁给江北人,长大了看欧洲歧视犹太人栽赃的话,怎么跟上海人说”江北人”是一样的呢?天下真的是大同。只是以前理发店师傅都是“江北话”,要是不会“江北话”,上海人还会觉得那师傅技艺不好。这也是很奇怪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