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孔雀的传奇 (1) 三页半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xj 于 2006-1-10, 17:47:47:

雄孔雀的“尾巴” 不是真正的形态学上的尾巴(真正的鸟尾是那个缩微型的帕森鼻-熟鸭的装饰尾巴),而是由背羽延长出来的“扇子” 。雄孔雀的传奇是本书中的亮点。仿照正宗的乔叟风格,即一个朝圣者的启示和教诲可以帮助其他朝圣者理解他们自己,所以在讨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转折点 的时候,我也尤其期待孔雀加入我们追寻我们祖先的朝圣旅程,因他的(我这里特指“他” 而不是“她” )传奇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旅行。当然也不用说,他的传奇就是一个性选择的传奇。这里,那两个人类转折点是指从四肢行走到双腿直立和随之而来的脑容量增大。现在让我们再加入第三个转折点--也许不是那么重要但却非常有人类特点的一个--体毛的丧失。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裸猿?

晚期中新世时代,非洲有很多种猿猴。为什么突然之间其中一支快速地走上了和其他猿类截然不同的进化道路--实际上和所有其他的哺乳类都不同?是什么选择了这个猿类并让他高速行进在新奇的进化方向:首先双腿直立,然后又变的很聪明,并在某个时段褪去了全身的体毛?

这种快速变化,即显然随意而定地向怪异的方向迅速进化,对我来说只有一种解释:性选择。也就在这里,我们应该听一听雄孔雀的传奇。为什么雄孔雀会有一个远远大过其身体的拖累,其纯紫和艳绿的亮丽羽斑在阳光下竟摇熠生辉?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母雀们只选择那些能夸耀这些豪华广告原型的雄雀。那为什么十二结雄性天堂鸟有红色的眼睛和闪光绿边的黑项圈,威尔逊天堂鸟却有一个迷人的红背黄颈和蓝顶?这些也不是由于他们的饮食和环境中的某些东西而导致他们色彩风格的不同。这些差异及其那些能清楚地区别所有其他天堂鸟的特征是任意的,随性的,并且与任何人都无关紧要--当然除了对于雌性天堂鸟。这些差别实拜性选择所托。是性选择产生了这种怪异无理的进化。它们沿着显然随意而定的方向前进,并不断自我发展成很多无法想象的进化故事。

从另外一方面讲,性选择也会放大性别间的差异--即性别上的形体两分化(参见“海豹传奇” )。任何把人类大脑发展,双腿直立行走,或体毛消失归因于性选择的理论必须回答一个重大难题。即没有证据表明一个性别比另一个更聪明,且一个性别也不比另一个更直立行走。当然一个性别确实比另一个要更少些体毛。达尔文也利用人类体毛的消失来论证其性选择理论。他猜想人类祖先是男性的选择女性,而不象其他动物一样女性选男性,并且那时男性喜欢毛少的女性。当一个性别进化上超过另一个时(在人类是女性趋向于少毛),另一个性别可以被认为是“醒悟后被拉着前进” 的后发现象。这理论也常被我们用来解释男人乳房这个老栗子的存在的原因。因此这不是不可能把它用来解释男人部分体毛的消失是由于女性的更少体毛而带动着的。不过这种后发理论对人类直立行走和大脑进化的解释不够满意。这种脑筋急转弯在解释人类直立行走时要转更多的弯,比如想象直立行走的一个性别领着另一个四肢爬行的性别在散步。不管怎样,这种后发理论在解释某些现象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有时性选择会倾向产生形态单一化。和Geoffrey Miller的《交配的思维》(The Mating Mind)所主张的一样,我估计人类的交配选择和孔雀不同,其选择是双向的。更进一步讲,我们在选择长期配偶时的标准和寻找一夜情的标准可能是不一样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雄孔雀和雌孔雀之间的简单世界。在那里,雌孔雀主导选秀,而雄孔雀则昂头四走,企盼被雌性选到。一种理论假定配偶选择(这里是由雌孔雀)是随性随意的。比如通过比较食物或居住环境。但你也可以合理地质疑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至少根据一个由伟大的遗传学家和统计学家R.A. Fisher 提出的非常有影响的性选择理论,孔雀的这种选择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在另一本书(盲目的制表人,Blind Watchmaker, 第8章)里详述了这个理论,在此不再复述。基本的一点就是,雄性的外观和雌性的品味是以爆炸性连锁反应的方式来协同进化。从某类雌性的共同品味中的任何创新及其在雄性外观中相应的变化都会得到放大。这种失控的放大过程会导致双方都盲目跟从,在一个方向上越走越远。选择这个方向不需要很崇高的理由:这个方向只是进化趋势开始时的一个偶然。雌孔雀的先祖们只是无意中开始喜欢尾扇大的雄孔雀。但这些也足够作为性选择的爆发性动力。它一下子发动,在短时间内(以进化的标准来看)雄孔雀迸发出越来越大,越来越闪耀的尾扇,可是雌孔雀还是不够。

任何一种天堂鸟,还有很多其他的鸟类,鱼,青蛙,甲虫和蜥蜴,都奔向了各自不同的进化方向,或色彩绚丽,或奇形怪状--当然是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怪状。这里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根据一个很有道理的数学理论,性选择能够使进化起步于任意的方向,然后把事情推行到不实用的过分地步。正如前面人类进化的章节中所阐述的,大脑的突然的增大就是这个过程。人类突然褪毛也是如此,甚至也适用于人类的突然直立行走。

达尔文的《人类的繁衍》(Descent of Man) 就主要是关于性选择的。他的关于人类之外的动物中性选择的冗长总结就是为了推崇他这个观点作铺垫,即性选择是近来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他对人类无体毛的论述首先就排除了实用导致脱毛的观点(他的现代追随者当然觉得达尔文的观点是过于肤浅)。他观察到,在所有种族中,无论毛多毛少,女性总比男性毛少。这些观察也增强了他对性选择的信仰。他坚信,我们男性祖先认为多毛的女人没有吸引力。一代代的男人选择了毛少的女人作为配偶。男性中的失毛进化是被女性中的失毛而唤醒并拖着前行。但是男性仍没有完全跟上,因此为什么男性还是比女性毛多。

对达尔文而言,导致性选择的倾向是毫无理由的,是一种赋予。男人就喜欢光滑的女人,就是这么回事。自然选择的共同发现者Alfred Russel Wallace 很不喜欢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中无端性。他希望女性选择男性是基于素质而不是灵机一动。他希望雄孔雀和天堂鸟的漂亮羽毛象征着它们内在的适应能力。可是对达尔文来讲,雌孔雀喜欢雄孔雀只是因为在她们眼里大尾羽漂亮。后来Fisher的数学模型也给达尔文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当然对华莱士学派来讲,雌孔雀选择雄孔雀不是因为他们漂亮,而是因为他们亮丽的羽毛体现了他们内在的健康和适应能力。

在后华莱士时代,一个华莱士式的女性本质上是通过她用来衡量男性素质的外在表征来解读其基因。因此一些奇巧的新华莱士理论也造成一个令人吃惊的后果。就是即使他的素质不高,男性也应该充分表露他的外在表征从而使女性更容易解读他的素质。这种理论--其实是理论的进展--在A. Zahavi, W.D. Hamilton 和 A. Grafen处得到发展。虽然讨论这些理论会也很有意思,但毕竟离我们这里的讨论太远,且我曾在《自私的基因》的附注中做过尽量的详述。

这把我们带到三个人类进化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失去了体毛?Mark Pagel 和Walter Bodmer 提出了个有意思的理论。即人类褪毛是用来减少皮肤寄生虫(比如虱子)。顺着这个理论思路,无体毛是表明身上无寄生虫的一种性广告。Pagel 和 Bodmer 继承了达尔文的性选择的发端,但是却落入了W.D. Hamilton的新华莱士主义的桎桍。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