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家菜传人说炖汤不好,里面全是毒,嘌呤让人得痛风,亚硝酸盐让人得癌症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4U4luC2 于 2007-11-14, 13:32:50:

老北京口述史·本期人物:厉善麟

  厉善麟,满族,祖籍北京,今年87岁。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学航空工程,后在北京大学学习建筑。原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现已退休。于1985年创立的厉家菜,已成为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宫廷风味私家菜馆,60多家驻华大使馆官员及比尔·盖茨、拳王阿里、金庸等都曾是厉家座上客。

本月初,厉善麟先生在厉家菜接受竞报记者专访。


 名词·厉家菜
  厉家菜是北京宫廷菜的代表之一。厉家菜谱最早由其祖父从宫廷里秘密带出,流传至今成为厉家菜。每一道菜肴均是现代天然食材与清朝宫廷传统烹饪技艺的完美结合,美味与健康并重。由于厉家菜恪守繁复而传统的烹饪程序,因此仅供应套餐,且需要预订。

 

找厉家菜不容易,它没有牌匾,门脸和胡同里普通人家没任何区别,即使是路熟的出租车司机,也说不出羊房胡同究竟在哪儿,最近的公交站也要步行20多分钟。
  吃厉家菜更难。过去要提前两个月预订,而且你不能点菜,只能吃“套席”,且只有晚餐。却就是这个“一桌菜”,先后6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外交人员光临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三次到厉家就餐,比尔·盖茨、金庸、成龙等社会名流也曾光顾,来过这里的世界500强企业驻华老总,比《财富》杂志专访过的人都多。
  如今,厉家菜在澳大利亚、日本都有分店,上海的黄浦公园也开了分号,但老店依然故我,深藏在胡同中,伴随着冬储大白菜和小贩们的吆喝声,坚守着原汁原味的北京风格。

依照记忆抄下御膳房菜谱

  我的祖父叫厉顺庆(字子嘉),慈禧当政时是内务府大臣,官职督统,正二品,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当时宫廷内部御膳房很多,有专职给皇帝、皇后做饭的,也有给太监、宫女做饭的,都归光禄寺领导,光禄寺的正卿是六品,由我祖父直管。
  清朝御膳房的管理很严格,比如要加个菜,需光禄寺正卿提供菜单,并让御膳房的厨师写明做法,经两个正二品官员批准,才可以发给御膳房去做菜。这样一来二去,我祖父对宫廷菜就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不过,当时回家也不敢说,到1908年离开了宫廷,才依照自己的记忆将这些菜谱抄了下来。这就是厉家菜的由来。
  我父亲叫厉毓山(字俊峰),在北洋军阀时期当过少将,养鸽子是一绝。我家败在我父亲手里,原来老宅有90多间房,到我11岁的时候老宅卖了,搬到了今天厉家菜这个地方,租了三间平房。
  我是八旗子弟,好吃,但属于“好吃好做”,从小就跟着厨师做菜,父亲看我喜欢这个,就把祖父抄的宫廷菜单传给我了。

最初来的98%是老外

  结婚后,家里的饭一直是我做,我夫人做的不行。我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后来也都学会了做厉家菜。
  1984年国庆35周年,中央电视台和《食品》杂志社举办“国庆节宴会邀请赛”,征求菜谱,当时纯粹是闲着没事,就写了一个,结果进了决赛。那时我也60多岁了,做不动了,结果是二女儿厉莉去拿了全国冠军。有个姓贺的记者就劝我们开餐馆,还上纲上线,说是“弘扬祖国的饮食文化”。
  当时我们就住三间平房,挤出一间来,只能摆一桌。1985年5月,“厉家菜”开张。我们连招牌都没挂,只提供“套席”,我做什么客人吃什么——如果任由客人点菜,进货进不起——而且只提供晚餐,当时我还没退休,白天还都上班呢。
  最先来的老外叫Peter,安达信公司的代表,英国人,也好吃,看了报道就来了,吃后大为赞赏,不久,英国大使伊文思就来了,然后又推荐给其他大使馆。最初来厉家菜的98%是老外,总共来过60多家大使馆。过去说里通外国,我们这成里通联合国了。我在辅仁大学时,上课都用英语,又学了点烹饪专业英语,语言还算能对付。

克林顿让厉家菜扩大了规模

  当时大杂院有10多户人家,我们对面住着4家,院子也小。老外不在乎,说就跟到家一样,西班牙大使馆的还真的自己扛了一箱酒来喝。
  那时就一桌,没办法,预订怎么也要两个月。一次法国大使馆说要来14个人,我们说就一桌,最多12人,多了没地方,他们说:那我们坐两排,当我家是电影院了。
  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提前四个月订了三天厉家菜,是副总统戈尔的女儿亲自来订的。我们犯愁了,美国总统肯定要带一堆保安,我们根本没地方啊。后来,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门4家都搬迁了,厉家菜也算是告别了“一桌菜”的历史。不过,克林顿最终因为有别的事,没能来吃厉家菜。
  比尔·盖茨也在我这儿吃过,他点的是600元一人的套餐,在厉家菜中算中档。他还挺谦虚,还给我寄了张光盘,说我懂数学,让我给他提意见。爱立信公司亚太区老总比尔克挺够意思,吃完后每年都给我寄明信片,到北京下了飞机先到这里来看我,是他司机这么和我说的,让我真挺感动的。

厉家菜讲究的是养生

  清朝宫廷菜主要是淮扬菜,乾隆皇帝下江南带了很多厨师回来,此外还有明代传下的御厨,以鲁菜为主,加上清真菜和满人自己的菜,这就形成了宫廷菜。讲究的是用料精、火候足、做工细、不穿凿、口味淡。口味淡就是平和,今天讲酸碱平衡,是同样的道理。
  厉家菜也是这样,一个套餐20多道菜,素的有十七八种,肉菜只有几种。有的老外说,我在别的地方吃中国菜,油太重,一下就顶到脖子这儿了,怎么吃厉家菜就很舒服?道理很简单,吃饭就是养生,厉家菜讲的就是一个养生。
  比如,厉家菜大概有三四百种,目前常做的也有六七十种,但没有汤品。我也会煲汤,弄个火腿、鸡骨头、鸭子什么的一炖两个小时,味是挺好,里面全是毒,嘌呤让人得痛风,亚硝酸盐让人得癌症。这就叫穿凿。宫廷菜鸡汤就是鸡汤,清汤寡水,非常清亮,都不带开锅的。
  厉家菜不用味精、鸡精、硼砂、嫩肉粉、小苏打等,也不用高压锅和微波炉。我们也没什么独特的调料,主要靠选料和做工。比如油,我们试了很多种,还是香港的骆驼唛好。海鲜也都直接从香港进货。此外,我们洗菜从不用水泡,如果菜上有断口,那么泡下来的农药又进到蔬菜里边去了,更不卫生,所以我们都是用大水冲。所谓“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就来”,关键还是东西好。

现在吃不到宫廷菜了

  现在到处都在喊宫廷菜,人家问厉家菜是不是宫廷菜,我说我们只是宫廷风味,其中没有一道菜慈禧太后吃过。为什么?因为菜都不一样了。比如胡萝卜,慈禧太后那时候是吃 “鞭杆红”,颜色重,切出来也好看,现在这种洋胡萝卜她见都没见过,可你现在哪里找 “鞭杆红”去?此外,所谓“红花莲蓬白花藕”,就是说开白花的吃藕,开红花的吃莲蓬,现在你买的藕谁知道是开红花还是开白花的?过去宫廷用的是白芝麻油,现在压根儿就没有了。慈禧太后吃的猪肉都是黑猪,也就是25公斤左右,现在大家吃的是白猪,能有100公斤,这还能是一个味吗?
  我和老外这么说,大家都说我老实。其实别以为人家老外就不懂,你蒙人家,人家也蒙你。

厉家菜只有姥爷和姥姥

  厉家菜没有董事长、总经理,只有姥爷和姥姥,就是我们老两口,服务员年龄和我外孙女差不多大,就顺着这么叫了。我今年87岁了,71岁退休,这17年来总共花的医药费还没超过1000元,赶上过两次重感冒,此外什么病都没有。我就是好吃,通过吃来养生,吃好了身体自然就好。
  普通人要食补的话,建议多吃海参,别看样子难看,自己发了,实在不行用热水煮一下,凉拌着吃,对身体很有好处。它不仅含多种蛋白质,而且可以抗衰老、抗肿瘤、抗血凝,现在人工养殖的也不贵,功效差不太多。不过,不要在街边瞎买,还是要找正规商家,上千种海参里只有几十种是可以吃的,有的有毒。
竞报记者 陈辉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