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没有看过英文版。前几年有个计算机公司突然买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AA 于 2004-12-30, 02:00:50:

回答: Yeah, right. A disclaimer should be required of all books in publication 由 潜水员甲 于 2004-12-30, 01:05:53:

竟然自称卖了1000万册!(对比一下现在一般的书籍能卖10万册的都很少很少。)这个公司请谢晋拍了个电视广告,大规模轰炸,他们的广告词是:“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改变孩子的一生”。

这些人和《哈佛女孩》一样完全就是商业行为,书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个媒介,可以不承载任何信息,只要推销的好就能发大财。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史玉柱这个“大骗子”的影响----当年史在“巨人电脑”因成功的营销一举成名,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举发财;使很多人大开眼界,知道了营销的价值。(我当时恰在深圳闯世界因此略知一二。)史后来的脑白金走的就是同样的路子。史曾大言不惭地说(据说,现在无法证实):只要媒体不骂他,它可以让全国人民吃砒霜。(----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一说又沉重了。)

看了太多的通过媒体的“造神”运动,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才决定掺乎掺乎把“神像”拉倒。但我没有能力写大文章把这些想法捋顺,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跟着喊喊口号而已。

下面摘一段网上搜来的从营销的角度夸耀《学习的革命》案例的。类似鼓吹这个案例的文章一抓一大把。您想《学习的革命》听起来纯粹是个偏理论的书,通过“策划”(现在这种策划人太多了)都能卖成这样,影响千万个家庭;像《哈佛女孩》这种“言传身教”的书则更具有吸引力。

===================start===================
如果要从科利华的历史上找出最成功最有意义的营销案例,《学习的革命》的营销行动应首当其冲,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本书的营销费用投入和销量上可以望其项背。为了销售这本书,科利华打出了"投入一个亿,销售一千万"的口号。一般的图书销售10万册就算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而科利华提出了1000万册这样在图书业界看来近似疯狂的目标,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最终也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学习的革命》在营销史上开辟了若干个"第一",第一次为一本书做电视广告,第一次为一本书做展览,第一次为一本书的推广投入全公司500多人的力量。该书在一年的时间里销出了800万册。它的收获不仅在于卖书本身赚到多少钱,更在于品牌知名度和价值的提升,为其接下来的买壳上市和软件销售打下了基础。如果从一个公司整体品牌营销的角度考虑,科利华并没有付太多的市场费用,却达到了树立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大手笔营销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市场形象,并且成功地进入了图书这样一个陌生的行业,而由于这本书是一种教育方面的革命,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一举数得,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
著名导演谢晋为《学习的革命》所作的广告辞是"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改变孩子的一生",《学习的革命》使科利华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它为科利华带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它使科利华1999年借壳上市成功,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完全对接;它使科利华更进一步巩固了在软件市场不可动摇的地位。它就象堵在江河入海处的一道闸门,一经打开,滔滔江水奔向大海,广阔的前景一望无垠。薛建国说:"事实上在卖《学习的革命》之前,我们就列出了200个意义,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完成它。"
《学习的革命》这本书本身在中国大地掀起了一次教育和学习的浪潮,这次活动更是成为大手笔营销的巅峰之作,被评为1999中国十大经典策划案例之一。
==================end=======================================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