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东:“万亿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谣言的产生过程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daxie 于 2016-01-07, 07:52:29:

“万亿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谣言的产生过程
徐旭东

近几日,媒体疯转“万亿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的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哗然。这消息够吸引眼球,够激起愤慨。媒体人进一步落井下石,罗列科技界近年曝出的贪腐案,仿佛这就是中国科技没能有效拉动生产力的幕后真相。

亲身搞科研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人一眼便知,全国6成科研经费用于开会出差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即使是《中国企业报》的报道中也仅能举出1例犯罪个案,其虚假差旅费占到拨入经费的49.75%。莫非,由一个犯罪案例推测出全国科研经费6成用于开会差旅?

博主看到这一抹黑整个中国科技界的报道,气愤之余,动手寻找媒体这一报道的依据何在。或许,我只掌握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不足以说明全国万亿科研经费去向。于是,联系了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请教他的看法。该事务所曾多次受科技部、基金委委托审计了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支出情况。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6成经费用于开会出差是荒唐的说法。而且,他提供线索,这个说法来自于南方某市领导。

在网上很快搜出2013年由记者转述的某市领导的话。他说,前不久刚看了一个资料,全国的科研经费大约40%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百分之五六十用于开会出差。于是,这一言论掀起了2013年的一波舆论热潮。博主无法考证这位市领导当时的原话,记者的转述往往不足为据。但是,不管怎样,“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的说法其实在2013年就基本成型了。

但是,没有解开的疑问是,这位市领导说他看到的“一个资料”指的是什么?不排除他看到的是一份内部参考。博主搜到的官方报道,是2011年《中国科技信息》发布的一个短短的报道,其中有一句话:“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这一报道引起了2011年关于科研经费问题的第一波舆论高潮。

回顾起来,谣言是这样嬗变出来的。2011年,《中国科技信息》转述中国科协调查结果说,仅有40%左右科研经费用于项目本身;2013年,《南方都市报》记者转述某市领导的话说,全国科研经费百分之五六十用于开会出差;2016年,《中国企业报》质问“全国万亿科研经费都花哪儿了?”曝:6成用于开会出差。很明显,中国科协没有说过6成科研经费花在会议差旅上了,而是说“项目之外”。当时,对于哪些是科研项目应该花的钱与当下的认识是显著不同的,至少还没有间接费一说,所以实际上与现在的统计口径会有差别。拿2011年科协的调查结果(而不是正式的统计数据)来断言当下科研经费的状况,不仅在时间上错位,更可气的是加进记者转述的某市领导的话,于是“项目之外”就成了“开会出差”。

几经辗转改造的消息反映了某些领导和记者对于科研活动缺乏基本的了解。实际上,国家科研项目中“会议费/差旅费”正是“科研业务费”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对于野外工作量较大的项目,差旅费会占较大比例;而从全国科技界来看,“科研经费6成用于开会出差”则是不可能的。

2016年开年关于科研经费的这一波舆论势头实在够大,科技部也沉不住气了。昨日,官媒终于出面澄清:近三年来科技部支持的主要科技计划支出结构表格中,支出最大的是材料费,占比接近总支出的30%,而会议费和差旅费两项的总和,一般不超过总支出的10%。另一方面,当下对于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在观念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由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进行了延伸,扩大了劳务费的开支范围并取消比例限制;同时,还下放了预算调整权限,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在不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的前提下可调剂使用。

这一传播了4年之久的谣言着实把中国科技界抹黑了一把。如果用“万亿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可以在百度瞬间搜出几十万条结果。请看一位读者写下的感想:“读此新闻,想到军中谷俊山一伙子的疯狂腐败,更想在大学校园里,遍地丛生的贪腐。想这腐败无孔不入,科技到底算是什么,好像还真是一个问题。虽有所共知,腐巢之内,不可能有清廉之卵,但腐败如此严重,还是让人觉得,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记得《刑法》中有关于造谣诽谤入罪的规定,而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我想,“科研经费6成开会出差”的谣言足以败坏中国科技界的名誉,也足以达到“情节严重”的规定。媒体如果意识到自己制造散布谣言的行为,就没有一点畏惧吗?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