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庆在2001年就开始兼任宁波大学理学院院长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tony123 于 2006-5-23, 15:56:10:

回答: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由 材科小生 于 2006-5-23, 14:59:20:

请你到网上去google一下,沈文庆在2001年就开始兼任宁波大学理学院院长了,年薪10万元,他那时总是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吧?当时还在光明日报高调宣传:“一个地方综合性大学一下子有了4位院士。” 可是这几年中,这些院士都有自己的全职单位,每年却又跑到宁波拿了宁波大学10万年薪,却有几天呆在宁波?院士们这样到处去兼职骗钱,这个风气难道不令人愤怒?中国的学术风气就是这帮院士为头败坏的。

即使沈文庆从2005年开始不做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了,他的全职工作单位依然是在上海,他凭什么又在宁波大学拿一份年薪十万的全职?这个科学院院士难道还不无耻?他现在又有什么脸面、道貌岸然地出来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大谈“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和科技人员兼职拿钱”的问题?


光明日报的链接:
http://www.gmw.cn/01gmrb/2001-02/23/GB/02%5E18701%5E0%5EGMA1-219.htm


“宁波大学乐是乐,可不满足。何不请严校长再聘几位院士!几经
游说,著名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洪国藩分别被说动,先后到该校分别兼任信息科学
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医学院院长。一个地方综合性大学一下子有了
4位院士,这在全国同类大学是极为罕见的。”

为新世纪开好局奠基

——宁波实施以科技教育人才为内容的“一号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 叶辉

  为了保证新世纪开好局,两年前,宁波市开始实施以科技、教育、
人才为内容的“一号工程”。仅两年,宁波引进人才5000名,其中院
士6人,博士和博士后100多人,硕士300多人;建起了占地面积4.2平
方公里的高教园区,全市大专院校从1999年初的5所猛增到2000年的
11所;建起了科技园区,已引进高新技术项目55项;与浙江大学、中
科院、兵器科学研究院整体合作取得初步成功,共引进并实施的市级
以上各类科技项目725项,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项目产值306亿元,高
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攻克瓶颈

  1999年4月,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市长张蔚文率党政部门及各县
市主要领导前往深圳、珠海、中山、顺德考察。考察引起所有成员的
震动和深思。宁波条件并不比这4市差,为何深圳等地能吸引大批高素
质人才、高新技术项目,能创造出“深圳速度”,而宁波不能?

  该市决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教育
现代化——“一号工程”出台了。

  在全市重中之重的一号工程中,人才是关键。

  如何引进人才?该市首举不凡: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凡参加
人才交流会的硕士、博士及45岁以下、具有副高职称者,由宁波市发
给交通补贴。此举引来国内2300多名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有
796人达成了用人意向,296人正式到宁波工作。

  该市决定,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每年举办一次,市里每年出资100万
元予以资助。

  户籍的壁垒,编制的禁锢,城乡间的藩篱,曾阻断了多少人进入
宁波市的通道。一号工程实施后,一个个撤门槛、拆围墙的引进人才
决策出台了:

  凡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可在全市范围内先落户口后
就业。此政策一出台,头几个月就有350名本科生办理了落户手续。

  宁波市对高层次人才不再设防,凡引进硕士、博士,不受单位性
质、编制和职称结构比例限制,引进博士、博士后、国内知名的高级
专家,其配偶可对口安置在本市相应单位;硕士及50周岁以下具有副
高职称者,准予其本人和配偶子女及父母在中心城区落户,暂无房的
其户口可先挂靠市人才开发服务中心。

  开通绿色通道,引进人才不再实行审批,一律改为准入制,就地、
就近、方便办理引进手续。实行政务公开和限时服务等措施,减少审
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
配,高科技成果入股,比例可达40%。

  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对本市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高级专
家、院士,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给予每人200万至500万的科研专项
启动经费资助;企业引进博士后,每人资助4万元。仅此,宁波大学就
得到1790万元的专项经费。

  为吸引归国留学人员,该市创办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投资1亿多
元的一期工程已竣工。目前已有23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内落户,领
头的是19名博士和教授。

  腾岗引才。市级机关腾出26个处级职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保税
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推出60多个经济管理部门领导岗位面向全国和
海外公开招聘。

  
引进“旗帜”

  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宁波市4套班子开了一次推荐会,把可以引进
有可能引进的人全部列出来,据此,拥有6368名高级人才的甬籍高级
人才信息库建立起来了。

  在这个信息库里,特别使宁波人感到骄傲的是一批院士。宁波是
院士之乡,宁波籍的院士有73人。他们首先把目标对准中科院院长、
宁波籍院士路甬祥身上。

  1999年4月,市委书记黄兴国、市长张蔚文面见路甬祥,希望他能
推荐一位院士来宁波大学担任校长。路甬祥立即推荐了严陆光。

  严陆光,著名电工学家,长期从事科学试验所需的特种装备的研
制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他开创了我国大能量电感储能装
置的系统研制。

  目标锁定,市委副书记徐福宁飞赴北京到严院士家游说。严被打
动,答应了。

  这下宁波人乐了,院士到宁波工作,这对宁波可是破天荒的事!

  宁波大学乐是乐,可不满足。何不请严校长再聘几位院士!几经
游说,著名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薛永祺、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沈文庆、
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洪国藩分别被说动,先后到该校分别兼任信息科学
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医学院院长。一个地方综合性大学一下子有了
4位院士,这在全国同类大学是极为罕见的。

  让宁大乐的还在后头呢。院士资源一经开发,宁大便受益无穷。
沈文庆院士到任后,带来了纳米技术,着手成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薛
永祺院士将自己的红外技术运用到宁波经济建设中,他的遥感技术和
图像处理系统马上在宁波勃兴起来,而宁大顿时便成为许多经济部门
寻求技术援助的目标;洪国藩院士的水稻基因研究处在世界最前列,
他带来了自己的课题,并决定创办宁波市分子诊断中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宁大请来这么多院士,宁波职业技术
学院不由得眼热。彼能,我为何不能!职业技术学院也要请个院士!
该校便开始在院士中寻觅。

  目标在视野中出现:宁波籍院士贺贤土。猛烈的“攻关”开始了。
今年9月,贺院士终于成为贺院长。

  万里学院,浙江省国有民营的成功典范。万里也要请一位院士!
如法炮制,万里请到了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专家石钟慈院士。

  仅仅2年时间,宁波从没有一个院士到有6个院士。6位院士带来了
6张网络。仅今年,宁大就接待了8批30多位院士。

  一位院士就是一面学术上的旗帜,旗帜一打出,许多学术和科研
骨干便会聚集而来。一对留学韩国的博士后在韩国得知他们心仪已久
的遥感技术权威薛永祺院士已到宁大,尽管上海、广东、浙江几所著
名大学已经向他们发出邀请,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到宁大投奔薛院
士的麾下。

  据悉,宁波大学已引进35-45岁的教授30多位,他们大都是学科
带头人。

  
突破围墙

  高校,庭院深深;科研院所,壁垒森严。如何突破高墙深院的壁
垒,把科技殿堂内的硕果吸引到宁波来?宁波市的办法是:与国内大
院大所进行全面合作。

  合作首先从中科院开始。宁波市领导提出与中科院全面合作的动
议马上得到路甬祥院长的支持,双方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宁波
科技园区,园区规划由中科院协助制订,产业化项目由中科院推荐,
宁波市每年出资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子基金”予以扶持。

  这一合作使宁波立马尝到了甜头,中科院大批科技成果进入宁波
产业化: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的改性塑料项目工程1999年12月动工,次
年产值便超过2000万元;慈溪市一家生产牙刷塑料的私营厂将纳米技
术用到生产中,产品一出来,马上被订销一空。中科院提供技术的中
国最大的年产450吨储氢金属材料生产基地在宁波建成。中科院沈阳自
动化所与宁波合作,开发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注塑机器人,
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到去年年底,宁波市已从中科院引进300多项高新
技术成果项目。与兵器科学研究院的全面合作协议是1999年签订的。
2000年5月,宁波把兵科院的产业化会议请到宁波开,3天会议,签订
合作意向135项,正式合同16项,特别是双方决定合作共同投资2.7亿
元共建兵科院宁波分院,兵科院的一批技术精英将移师宁波,宁波的
科技人才阵容又扩大了。2000年6月12日,兵科院宁波分院正式挂牌成
立。

  去年5月,浙江大学将办网络和软件学院的消息传到宁波。副市长
吕国荣受命立即赶到浙大谈判,要求浙大在宁波办网络分院。浙大未
表态。市委副书记徐福宁旋即又赶往浙大深入谈判。紧接着,市长张
蔚文亲赴浙大,与校长潘云鹤会谈。浙大感动了,同意与宁波合作。
从第一次谈判到签下合作意向总共用了8天时间。

  为了合作成功,宁波人不惜代价。在选择分院校址时张蔚文说:
“教育是宁波的未来,为了宁波的未来,浙大看中了哪块地我们就给
哪块地!”

  正是这种诚意使双方合作非常融洽。到目前为止,宁波与浙大共
建的技术开发机构有13个,还与浙大共建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
院。

  为吸引高校到宁波办分校,宁波市创办了高教园区,实行资源共
享。目前投资8.6亿元的浙大宁波分校已经动工,万里学院、浙江医
药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已招收了第一批新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高专将于今年招生。1999年初才拥有5所大学的宁波,两年中新增
大学6所。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