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魏院士NM论文图7中的“亮条”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Yush 于 2006-5-03, 22:37:23:

我在《魏院士NM论文图7中的“亮条”的另一种解释》中指出了两点,一是“亮条”或“白框”很可能是图像锐化的结果,二是“亮条”或“白框”不会是图像压缩造成的。

关于第一点,“亮条”或“白框”并非如“故事迷”所说的只出现在个别条带周围,而是凡对比度较高的条带周围都有这个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疫印迹图上边沿的暗线下端,也有这个现象,而这条暗线是没必要粘贴造假的。至于图中字符和条状图周围没有此现象,则是因为此处的像素值为0和255,已经饱和了,锐化后像素值保持不变。此外,过渡很均匀、对比度低的条带周围也理应不会因锐化造成此现象。

另外,30KD条带中间的3行像素,靠外侧的上、下两行像素比最中间一行亮度低(即黑白交接处,黑的更黑)。这也是图像锐化的特征。印迹图左上角220KD条带也有此现象。其他条带因为太窄,观察不到此现象。

关于第二点,否定的是天行健最初的图像压缩造成“亮条”的推测,“故事迷”把我的意思理解反了。至于“不做学术做工业”对该点的质疑,我想,谁都不会将原始图片经后期处理或有损压缩后变得有斑点和模糊,再把这些斑点和模糊费力清除、却不把亮条清除。

补充一下:我上次提到gif文件为无损压缩,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准确地说,原始的彩色图像或灰度级大于256的灰度图像,转换为256级灰度图像后,在亮度方面,不会造成肉眼可辨的失真,更不会造成“亮条”。而转换为256级灰度图像后,用gif格式压缩是无损的。

最后,图像锐化的解释只是针对“亮条”的形成。30KD条带下沿非常平直、对比度很高,则在锐化之前也是如此(尽管不会那么亮)。这一点倒是可以怀疑。但有个反证,就是图7a和图7b免疫印迹图上边沿暗线下方也是这样,而边沿暗线没必要造假。

我认为“西湖长”发现的图7a那两条非常相似的条带是很可疑的。虽然考虑到该图分辨率太低,作为造假证据不够确凿,但要彻底解惑则要等魏院士出示原始照片。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