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全再答方舟子先生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weiyuquan 于 2006-4-03, 00:40:26:

魏于全再答方舟子先生
方舟子先生:
今送来一文,对4月1日“方舟子《答魏于全院士答复》”中提到的有关问题进一步说明,请您全文载在您的新语丝网上。关于中华肿瘤杂志的图2的问题,我在3月31日给您的答复中,已经对肿瘤生长曲线的起始点作了说明,图2曲线是真实的。现就其他几个问题补充回答如下:
关于您提到的中华肿瘤杂志的图2中“在治疗后该图的实验组从第2个点(第3天?)开始就与对照组出现预期的差异”。这一现象,实际上在我们的论文投稿之前,我核对学生的原始数据时就已经发现这一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真正机理还不清楚。由于中华肿瘤杂志论文中,我们使用的免疫治疗方案与我们其他论文的方案是不一样的,请参考我们在中华肿瘤杂志一文的方法学中所述的内容,用了完全福氏佐剂为佐剂。治疗组是佐剂+异种抗原,故对照组是只有佐剂或只有异种抗原或生理盐水治疗组等。您知道,完全福氏佐剂含有结核杆菌,已知结核杆菌或佐剂有增强或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的生长(Ravindranath, MH., Int J Cancer. 1998; 75:117-24; Turcotte,R.,Rev Can Biol. 1977; 36 :253-63; Yoo, YC., Arch Pharm Res. 2002; 25: 522-7; Nadler, R., Clin Exp Immunol. 2003: 131: 206-16)。这样我们的治疗组含有两种异种成分,即异种细胞抗原与结核杆菌(也是一种异种成分),这样两种异种成分在注射给小鼠后,可能在特异免疫反应出现之前,也激活了一定程度的非特异免疫反应,产生了抗肿瘤效应。有报道异种成分进入体内可以激活强烈的非特异免疫如巨噬细胞、gamma/delta T细胞,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见Yi, S., et al.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3; 170: 2750-2758; Rossini, A., et al. Physiological Reviews, 1999; 79: 99-129; Fox, A., et al.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1; 166: 2133-2140 等)。因此,本文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在治疗后该图的实验组从第2个点(第3天?)开始就与对照组出现预期的差异”),在特异免疫出现之前是否这些非特异免疫也产生了较早期抗肿瘤免疫反应,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于“在可比较的时间内(接种后9~24 d)”的说法”,在医学上,给人或者动物注射疫苗,常常也叫“接种”,在本文中,这里提到的“接种”是指给小鼠注射疫苗,也即治疗的意思,而不是接种肿瘤细胞。的确本文在这一点上语言上没有表达清楚,同意您的意见,接种这里应该改为治疗。
至于您提到的其他一些问题,如:“对照组小鼠肿瘤迅速长大,第24 天时平均肿瘤体积> 500 mm^3 ;实验组肿瘤缓慢生长, 第50天时平均肿瘤体积< 500 mm^3 (图2) , 50 %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这里解释一下,本文中50%的意思是指有50%小鼠的肿瘤体积小于500立方毫米,视为肿瘤生长抑制。当然,也存在着在语言表达欠准确的问题。
肿瘤的大小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可以表示为直径,也可以表示为体积,至于怎样具体测量肿瘤直径,我列了一些参考文献,对其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供大家参考(Cancer Research 59, 5202-5208 (1999); Cancer Research 61, 1948-1956 (2001); Cancer Research 60, 1326-1331, (2000);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6, 701-708( 2000))。
今天早上,看了司履生先生答我的一文中,关于肿瘤直径和体积的关系,司履生先生仍然没有搞清楚直径和体积的关系,约10立方毫米的肿瘤,其直径应约为2.7毫米,而不是司先生说的“1毫米多,不到2毫米”。
魏于全
2006-4-3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