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芯“诞生记”从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网站消失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Enlighten 于 2006-3-24, 11:02:15:

回答: 上海交大党委敢顶着不处理汉芯丑闻的原因及后台 由 炎阳 于 2006-3-24, 10:42:31:

在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网站的首页(ic.sjtu.edu.cn),点击左部的连接,汉芯“诞生
记”(http://ic.sjtu.edu.cn/kyxs/kycg/a11.asp)的结果是这个莫明其妙的东西:


汉芯一号
-----------------------------------------------------------------------------
---
汉芯一号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 提供运算指令和数据存取类指令可并行执行的功能。有效的提高指令运算效率,
适用于大数据量
DSP算法计算;
¢ 在寻址上支持自增 / 自减(偏移),取模地址运算,适用于矩阵相乘,队列
操作等周期性DSP 算法的运算需求;
¢ 提供专用的乘加、取整、饱和等运算,优化了FFT,FIR等DSP常用算法,可以
快速的实现时域 / 频域的转换操作;
¢ 提供专用的硬件堆栈和循环指令,优化循环速度,减少功耗;
¢ 16位ALU、MAC; ;
¢ 16M字存储器空间;
¢ 超哈佛结构,单周期完成三次存储器访问。

+++++++++++++++++++++++++++++++++++
而就在几周之前同样的网页是汉芯大事表:
(存档在:
http://web.archive.org/web/20050228094250/http://ic.sjtu.edu.cn/kyxs/kycg/a11.asp)
++++++++++++++++++++++++++++++++++++++++++

“汉芯一号"诞生记
-----------------------------------------------------------------------------
---
2001年3月,"汉芯"实验室在交大计算机系所在的新建楼成立。
2001年4月,付宇卓,另外一位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专业毕业的博士,加盟"汉芯
"小组,至此"汉芯"小组核心技术成员组建完成,成员9人。
2001年6月,经过"汉芯"小组经过反复的规划和论证,"汉芯"规格定义完成,所
有"汉芯"小组的成员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汉芯"蓝图。
2001年9月,"汉芯"前端设计编码开始,小组的成员也急剧扩张到33人,为了利
用宝贵的机时,通宵轮换开始,"汉芯"工作室成为24小时全天候的实验室。
2002年1月,第一版"汉芯"处理器的设计源码完成,开始转入FPGA进行指令测试。

200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书记王宗光、校长谢绳武、张文军的支持下,将交
大的几个分散的集成电路实验室:系统芯片集成技术研究室、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
所、图像所高清晰度电视芯片研究室和信息安全芯片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上海
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组建伊始,制定
了四年战略规划。
2002年的春节,整个中心将所有的时间花在了新中心的建设上,将新中心的工
作场地--交大浩然高科十五楼,全部打通,完全按照国际先进的芯片设计风格将新
中心整修一新,使得原来孤立分散的各个实验室重新组合而成为一个可以调动近100名
设计人员协同工作的开放式设计中心。而且初步具备SOC部、系统部、高清晰度电视
应用部、测试部、软件部等完善的IC设计实验室。
2002年3月,芯片中心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其中包括工作站20余台、个
人计算机90余台、高档微波网络分析仪、示波执行器与逻辑分析仪数;先进的设计
软件:与美国Synopsys公司及Cadence公司签订大学合作计划,拥有了前、后端EDA工
具软件,涵盖了前端设计验证、逻辑综合、静态时序分析、晶体管级仿真等一整套
芯片设计和验证流程。"汉芯"小组全部转入新中心,通过整合,芯片设计人员达到
56人。
2002年5月,在美国硅谷举办的关于中国IC产业现状的大型论坛上,陈进教授和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组组长严晓浪教授、副组长魏少军博士一起向广大
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前景,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与祖国建设。

2002年7月底,载入存储器的MP3解码程序可以执行,悦耳的MP3音乐播放,至此"汉
芯"的所有RTL编码已经完成。
2002年8月,"汉芯一号"小组在得到上海交大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和鼓励后,选
择上海中芯国际作为"汉芯一号"的流片单位、同时与上海威宇科技签订"汉芯一号"的
封装合同,上海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的领导在得知"汉芯一号"小组的这个举动后,
与上海交大联系,愿意配合"汉芯一号"完成最后测试验证工作,至此"汉芯一号"的
后期工艺、验证工作全部落实。
2002年9月,"汉芯一号"产业部成立,毕业于香港大学MBA专业的胡立勇加盟"汉
芯","汉芯"产业化工作至此展开。
2002年12月,科技部和863集成电路项目组对该项目的32位DSP新型构架,提供
了32位高性能DSP处理器重大专项资助计划,同日,上海市科委启动配套资助计划。

2002年12月21日,在中芯国际的积极配合下,"汉芯"一号流片完成。
2002年12月29日,"汉芯"一号在实验室的最后一条指令测试通过,开始应用测
试。
2003年1月10日,"汉芯一号"申请6项专利和布图设计保护。同时国家集成电路
产业化基地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完成测试报告。
到"汉芯一号"测试报告完成,"汉芯"小组的全家福达到77人。伴随著"汉芯"成
功,一个科学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在交大已经初步形成。整个"汉芯"小组,建
立了从本科大三暑期实习到博士修读的人才培养流程,进入芯片中心的学生,不仅
能够学习到基本的集成电路设计知识,而且通过加入大型科研项目组,参与集成电
路设计和测试的实际过程。这些成员,正在逐步成长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上海乃
至国内芯片产业急需的集成电路高级人才。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