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如下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Yush 于 2006-3-24, 03:16:04:

回答: 献丑:翻译了mercurynews的文章 由 Yush 于 2006-3-23, 23:49:56:

  学术剽窃丑闻轰动中国
  美国奈特—里德报系(Knight- Ridder Newspapers)
  姜杰(Tim Johnson)
  2006年3月22日

  中国汕头--对学术剽窃的指控在中国大学中激起波澜。这些指控并非针对作弊的学生,而是那些剽窃他人的教授们。

  有些教授盗用其他学者的成果;另一些则利用手下众多研究生发表大量文章,并在学生的成果上署名。

  近来卷入丑闻的有:某明星法学家、某生物医学家及某新闻伦理学教授。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人们议论纷纷。

  丑闻的根源,在于学术体制只根据成果的发表数量而很少根据其质量来对学者进行奖励。

  毗邻香港的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婉莹说:“这是全国性的丑闻。”

  陈婉莹去年十二月促使被指控剽窃的胡兴荣辞职,并触发了人们对学术剽窃问题的思考。胡兴荣剽窃了某大学一博士研究生的部分论文。他一直讲授的是新闻伦理学,教导学生不要抄袭他人。

  汕头大学助教授蔡开言(音译,Choi Kai Yan)说:“通常,中国存在一种怂恿你使用他人成果而署上你的名字的风气。没有人为此谴责你,谁也不拿剽窃当回事。”

  对于学术剽窃,美国的学者和作家并非毫无所闻;而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自一月份韩国胚胎干细胞科学家黄禹锡伪造数据被揭露以来,更是议论纷纷。黄禹锡于星期一丢掉了在首尔大学的工作。

  1998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立下了宏伟目标,在2020年前建设100所一流高等学校和30所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大学。随后,中国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长。目前,中国有2000余所大学,其中4所为世界级大学。现有6百万大学生,且入学人数正以每年百分之15的速度增长。

  大学对论文发表采取一种宽松的评审政策,部分原因在于,很多管理人员重视教员广泛发表文章。有些管理人员本身就被指控剽窃。

  蔡开言说:“他们才不管你的研究成果是不是你自己的。他们只想见到成果。”

  有些资深中国学者每年发表大量文章,其产量之高在西方国家会令人难以置信。很多情况下,是研究生们使高产成为可能。

  26岁的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宫拥军(音译,Gong Yongjun)开办了一个关于学术腐败的网站。他说:中国的研究生把他们的学术导师更看作老板,“他们事实上就称呼其导师为‘老板’。然后老板就会把他自己的名字署到他学生的成果上。”

  政府新闻机构新华社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引用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话声称:“学术剽窃和研究造假在中国已经猖獗。”任玉岭警告:这个问题正损害着人们对学术界的信任。

  新华社说:任玉岭“引述了一份最近对180个博士的调查,其中60%在学术刊物上花钱发论文,大约同样比例的人抄袭他人成果。”

  本周,109位中国学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主管机构对学术剽窃采取措施。来自中国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们签署了该公开信。

  方是民,一位对学术剽窃的监督者,是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他回到了中国,并致力于揭露学术欺诈行为。

  方是民在名为新语丝的网站上公布其所做的工作。他说:“自从我2000年8月开始这项工作以来,我已经揭露了超过500起学术不端行为,而这仅仅是我收到的投诉的一小部分。收到的投诉大多数与剽窃有关。”

  方是民说:“在中国,剽窃国外论文的现象很常见。他们不把这当回事。另外,中国没有保护揭发者的机制,因此,即使有人能正直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其同行或上级的不端行为,也肯定会面临报复。”

  以下是近期关于剽窃和其他学术不端的部分指控:

  -丘小庆,四川大学生物医学教授,被指控在2003年11月的《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欺骗性的研究成果。合著者中的六位已要求从论文中去掉他们的名字。

  -周叶中,武汉大学法学家,曾为国家主席胡锦涛作过宪法报告,去年12月被指控抄袭一位曾经入过狱的异议人士的著作。

  -沈履伟,天津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据新华社报道,沈履伟因在其出版的书中剽窃了他人十篇文章,已于一月份被解除教职。

  中国教育部长本月说:将设立一个国家委员会来调查学术不端。

  方是民说:官员们“在(处理学术剽窃)这个问题上只不过嘴上说说而已”。他指出,中国需要一个监督机构。

  有人说,本性难移。

  汕头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傅永康(音译,Fu Yongkang)说:“学者们想,‘要是我的成果被别人剽窃抄袭了,那正说明我的工作做的好。’”

  ———
  学术剽窃的认定:

  美国及世界各国的院校禁止学生及教员将他人的成果归为己有。绝大多数院校对如何构成剽窃有广泛的定义。以下是乔治敦大学的定义:

  根据荣誉委员会文件,学术剽窃定义为“把他人的思想或作品冒充为自己的”。荣誉委员会《承认他人的工作》手册(经康奈尔大学许可使用)的附录部分,介绍了必须提供参考书目或鸣谢的三种惯例:

  1. 如果你使用了别人的思想,你应当指出出处。
  2. 如果你使用原始资料的方式不清晰,你应当使其清晰。
  3. 如果你论文写作中接受过别人的明确帮助,你应当鸣谢。

  乔治敦大学关于学术剽窃的全部讨论见:
  http://gervaseprograms.georgetown.edu/hc/index.html


  译自:
  http://www.mercurynews.com/mld/mercurynews/news/world/14161154.htm
  Posted on Wed, Mar. 22, 2006
  In China, faculty plagiarism a 'national scandal'
  By Tim Johnson
  Knight Ridder Newspapers
--------------------------------------------------------------------------------
  方舟子答美国奈特—里德报系记者采访全文

  1) 自你开始学术打假工作以来,你收到的针对科研人员学术剽窃的可靠指控有多少?

  我没有精确统计。自从我2000年8月开始这项工作以来,我已经揭露了超过500起学术不端行为,而这仅仅是我收到的投诉的一小部分。收到的投诉大多数与剽窃有关,而且我只公布了那些我认为可靠的事例。

  2) 为什么中国学术界人士害怕指责其同行的学术剽窃或学术腐败行为?该情形与美国有什么不同或相似之处?

  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在中国学术界人士中司空见惯,以至于大多数人已对此习以为常。在中国,剽窃国外论文是个普遍现象。他们不把这当回事。另外,中国没有保护揭发者的机制,因此,即使有人能正直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其同事或上级的不端行为,也肯定会面临报复。我认为,美国的情况与此迥然不同。美国的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态度更明确,对学术不端进行处理的机制更好。例如,美国有正式渠道来报告、调查和惩罚学术不端,而中国则欠缺。

  3) 学术剽窃问题有文化上的根源吗?其根源是否导致了大学的升迁体制主要看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传统上,中国的学者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不怎么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成果。学术剽窃行为曝光后,剽窃者往往找出种种借口来辩解他没有实施剽窃,而且还能轻松自如地得到权威机构和公众的同情。由于中国没有处理学术剽窃的官方渠道,欺诈者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有一天会被逮住并得到惩罚。目前的大学升迁体制正好是使该状况更加恶化的催化剂。

  4) 权威机构对该问题的处理充分恰当吗?还必须采取其它什么措施?

  不。权威机构并没有真正处理该问题。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只不过嘴上说说而已。权威机构对我所揭露的大部分学术不端案例不预理睬,仅有很少案例得以在官方渠道曝光,而受到惩罚的欺诈者则更寥寥无几。如果胡兴荣不是自己辞职,我认为汕头大学不会真地惩罚他。中国应当设立一个调查学术不端的全国机构,就象美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署的学术道德规范办公室那样的机构。不过,即使马上成立了这样的机构,就象别的中国政府机构一样,该机构很可能会因自身腐败而不能正常运作。所以,我认为情况不会很快就得以巨大改善。这也是个政治和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社会必须先有一个根本改善。我们需要有民主的政体、独立的科教机构以及自由的言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