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山大战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虎子 于 2007-02-21, 23:31:15:

日军守松山的办法,和他们在硫磺岛的办法一样:依托坚固的永久工事死战。按照攻坚战的一般比例,攻击一方兵力必须是防守一方的三到五倍。美军在攻硫磺岛时,便是按照操典,整整用了五倍的兵力攻打,最后日军20703人阵亡,216人被俘;美军则有25281人伤亡,其中死亡及失踪者6092人。

在滇西的国军则各方面条件都远不如攻硫磺岛的美军。前已指出,滇西的Y-force是被X-force挑剩下的,兵员素质极差,而且大部分为步兵,没有其他兵种支援。由于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出兵,时机也不对。战事开始时正好也是雨季开始,雨季结束时战事仍未结束,对国军后勤非常不利,美国空军更因此只能在放晴时支援,聊作炮兵之用。防守的日军则以逸待劳,完全不受雨季影响。

更惨的是地形。在双方必争的“子高地”(日军以干支命名地物)近60°的百米斜坡之下,是一处宽约二十米的山间坪地,没有任何遮蔽物。坪地之下,又是近70°的斜坡,日军守在此处,上边有火力掩护。即使中国军队攻上山坪,也会完全暴露在子高地机枪火力之下。

日军在此地足足准备了两年,在松山及附近山头修筑了二十多个阵地和观察所,每个阵地依地形在制高点构筑一到三座主碉堡,在主堡两侧又构筑若干子堡,并在阵地前构筑侧射潜伏小堡。阵地之间堑壕交错,互相连通。日军碉堡大多分三层,上层用于射击观察,中层休息兼射击,下层储存弹药。每个堡垒上掩盖数十厘米直径原木四到五层,再铺上3mm厚钢板数层,钢板上再堆厚度一米以上的沙土。堡垒露出地面部分四周,又安置盛满沙石的大汽油桶三层,桶间同样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这样的堡垒,像昏昏说的那种山炮就算直接命中都不能摧毁。

这种防御,就像国军守四行一样,只要防守一方躲在掩体后不出来,攻击一方就基本没辙。只要一曝露,马上就被敌人居高临下的火力压下去,只能挨打。所以最后是用挖地道的办法,用TNT从下方把敌人的主碉堡整个炸毁,才算扭转了战局。这个坑洞至今尚存。

日军作战之勇敢,没有人能否认。国军当时部队质量之差,也无人可以掩盖。但是只要把地形和工事的优势去除,这次战役双方的伤亡比例就会比较合理了。

另外,滇西国军开始攻击时,日军在大陆的“一号作战”已经打响一个月,中国此时形同在财政及后勤近乎崩溃的情况下被盟邦逼着两线作战,实际上处在极为不利的地位。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