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紧跟新语丝主旋律,估计能上新到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dishui 于 2006-10-18, 10:39:55:


诗歌的终结
作者:而隐

写这个题目并不是要危言耸听或故作惊人之语。很多人可能觉得这话好像有点儿面熟。不错,海德格尔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哲学的终结。这个命题套用在诗歌上一点也不显得过分或不合身。

历史上诗歌曾经是最早和唯一的文学形式,就像哲学曾经是最早和唯一的科学形式。荷马史诗和诗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是自文艺复兴后,西方哲学开始渐渐是失掉了自己的领地,被各门具体的科学瓜分了。海德格尔说正是在各门具体的科学中,哲学完成了他自己的可能性。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就出现了以小说为主的叙事的艺术,而以抒情为主的歌剧也逐渐从贵族阶层向普罗大众普及。中国从元朝开始的戏剧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孔子曾评论诗经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可以考察历史人情;可以用来交流;也可以用来发泄内心的愤懑。不仅如此孔子还说,小子们为什么不去学诗呢,近可以孝敬父母,远可以为国效力,还可以多认识几个花草鸟兽的名字呢。真所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再看看今天诗歌还有什么功用吧。激发人的意志, 诗歌不一定比杂文强,考察历史人情, 诗歌肯定比不上小说,电影,新闻报纸的细致入微。交流更比不上计算机灌水帖子和电视互动真人秀直接方便。发泄内心不平也比不上音乐流行歌曲或酒吧卡拉OK那样畅快。诗歌的优势正在失去。也许有人说今天诗歌就要为它自己而存在, 那么以语言思想为媒介的诗歌其独特的本质又在哪儿体现呢?

历史上,诗歌最早的形式是口头和口语的,后来则发展成主要是书面的。这和文字及印刷出版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最早没有文字,人们要靠口头对口头的表达和传授,韵律和节奏便是必须的条件,它可以方便人们记忆和传颂。所以韵律和节奏的就是那个时代主要的文学语言形式。

但是,随著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人们的书写和出版资源丰富到到人们的书写不受限制,韵律和节奏不再是奢侈的文学艺术所必需的时候,没有韵律和节奏的叙事和抒情艺术形式就产生了,小说散文和杂文开始跃上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诗歌不得不退居一角。

今天诗歌还有什么作为?海德格尔说哲学终结以后,思的任务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面向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本来不就一直是诗歌的任务吗。哲学来抢诗歌的地盘了,那么诗歌又向何处去?“口水诗”,“废话诗”,“下半身”这些新潮的诗歌口号和运动能替诗歌守住这块阵地吗?估计很难,它也许能让诗歌来一阵“迷乱和狂欢”的放纵,之后则斯文扫地,颜面尽失,丢掉最后的尊严。

归根到底,诗歌既然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其发展沿革只能根植于它固有的语音和语义的形式。比如其独特的抒情和叙事的节奏;高度浓缩的意象和思想;语义空间的新的可能性的拓展和由此而产生的新的阅读经验等等。如果我们不能守住抒情和叙事的节奏这块根本的阵地;如果我们不能守住语言的精炼,意象和思想的高度浓缩这个主要的优势。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语义这个语言向度的新的构造经验。那么就像有人说得那样,诗歌真的还有必要存在吗? 诗歌还真的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对此我不得不表示怀疑。

2006.10.14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