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在汗水中芬芳 [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lll 于 2006-08-20, 18:48:07:

回答: 身兼三职——于追求中透出执著 [ZT] 由 lll 于 2006-08-20, 18:43:39:

执著,在汗水中芬芳
记我校新聘“长江学者”张淑芬教授


张淑芬,精细化工系主任,应用化学博士学科点点长。这位令人敬佩的女性,用她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其所从事研究领域的精深理解和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悟,在色彩缤纷的化学反应中扑捉着隐藏在科学规律背后的迷离之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是她多年来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地沉浸在五颜六色的化学世界里的光彩写照。一串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了她科研探索的星光之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美国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和德国发明专利,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些成绩都是她在毕业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的。如今,45岁的她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是对她为科研事业竭诚努力并取得的杰出成绩的肯定,是奋进的祖国对她为人类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寄予的殷切希望。

奋斗,追逐理想的足迹

不懈的追求缘于少年时的愿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勤奋的铺筑。上学时的张淑芬无意间在广播中听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从此,要象居里夫人一样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的远大志向便在她心中扎下了根。本科毕业后张淑芬在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研究院工作了7年,经过实践磨练的她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这种远大的志向激励着她,张淑芬决定继续深造为自己的理想积蓄力量。1989年张淑芬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师从吴祖望教授,进行丝绸易雕黑色染料研究,从没有接触过染料的她从此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重返学堂的张淑芬更是深知学习机会得来的不易,她如雨后新生的幼芽如饥似渴般吸收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忘我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刻苦、认真、严谨,是所有认识她的人对她的评价。

张淑芬的学生说,晚上我们都离开实验室了,张老师还没走。一周7天工作日,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的时候能休息几天,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年年如此,一直都是这样。

1992年开始,张淑芬师从杨锦宗院士开始了全新的高分子染料研究。在杨锦宗院士的严格要求和支持鼓励下,张淑芬1995年就开始写英文文章,在博士阶段就连续在国际染料和印染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2篇文章,这在10年前是很不容易的。她用了六年时间以优异的成绩攻下了硕士、博士学位。由于发表文章的影响力和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张淑芬1997年已经开始在国内染料领域崭露头角。

执著,在汗水中芬芳

岁月的汗水灌溉着理想的种子,年华的沉淀积蓄着幼芽的芬芳。张淑芬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诺言:要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在长期从事染料化学与光化学的研究中,张淑芬针对当前国内外染料及染色领域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化学交联染色”的新观点,在可交联高分子染料、仿生染料以及活性染料、无色染料研究中取得了开创性成果。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的Freeman教授评价她“She has made the advanced research of crosslinking polymeric dyes and salt-free dyeing in the field and both the work has promising perspective in commercial utility”。

张淑芬研究可交联高分子染料在丝绸纤维上染色,建立了98%以上超高固色率可交联高分子染料分子结构设计指导原则。她从理论上解释了可交联高分子染料的染色机理,研究可交联高分子染料和化学交联染色的学术论文在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权威杂志《Dye and Pigments》、《Colourage Technologe》和《染料与染色》上发表后,其中“化学交联染色”理论被我国染料领域权威杂志《染料与染色》的常务副主编评价为“这项成果的理论意义在于提升了活性染料的‘纤维—染料共价键’的概念内涵,实践意义在于广阔的工业化前景和环境保护,其工业化应用将在世界染料和印染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张淑芬又提出了合成蛋白质高分子染料的设想,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该技术利用高分子染料与皮革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相同的柔软性等特点,可使染料最终固色率达到100%,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都接近最高级别。因此获得美国、中国发明专利和德国发明专利,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项成果与杨锦宗院士长期研究的高固色率活性染料共同形成“从活性染料到反应性染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得了200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淑芬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她针对当前自然资源锐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了生态纺织染料发色体及染色行为和生态型纺织印染助剂的研究。她运用化学交联染色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外首先研究黄酮等仿生染料用于纤维染色,被评价为“为世界纺织纤维用染料发展具有生态相容性的发色体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并且自90年代开始从事无毒害染料研究,其中磺酰胺染料替代联苯胺结构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内外染料界最具影响力的杂志《Dyes and Pigments》上,学术论文“Synthesis and Appl. of Direct Black Dyes Containing 4,4’-diaminodiphenyl sulfonamide”发表以后已经被国外学者多次引用,Simu.G.依据该文报道结构设计了一系列的双偶氮染料,将其用在棉纤维染色中;Patel R.S.也依此设计非联苯胺型活性染料用于各种纤维的染色中。

张淑芬关于生态型纺织印染助剂的研究使固色率较同类染料同样染色方法固色率提高2.6% - 19%,而各项牢度均与活性染料有盐染色棉纤维相当。论文得到《Coloration Technology》两位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一位审稿人认为“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ercially acceptable method of improving dyebath exhaustion and reducing the amount of salt used in cotton dyeing is a popular area of research at the present tim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a treating involving application of a polymer containing amino and amide groups”,另一位审稿人认为:“The paper will be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将在世界染料和印染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张淑芬的研究不但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而且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不但提高了染料的固色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解决了染料排放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用生物质精细化学品代替天然资源的问题,对染料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源于探索、勤于耕耘。求真务实、贵在创新。治学严谨、坦诚待人。”她的导师杨锦宗院士对她的评价也是对她多年来不懈追求的充分肯定。迄今为止,张淑芬在本学科领域权威杂志中共发表学术论文208篇, SCI收录29篇,EI和EI Pageone 收录54篇,ISTP收录1篇,他引200余次。

育人,于润物无声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张淑芬经常说,如果没有杨锦宗院士和吴祖望教授以及系内众多的老教师多年积淀的科研成果和开创性、前瞻性的科研思想以及对她的辛勤指导,就不会有她今天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张淑芬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学生的每篇论文她都要亲自修改,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是博士论文还是本科论文,甚至连论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她都要亲自修改。张淑芬勤奋、严谨的科研作风感染着她的学生,学生们以张老师为典范,更加努力。

张淑芬所带的博士生武素丽说:张老师工作很认真,虽然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还是坚持亲自做实验。张老师是我们的表率,我们都很崇拜张老师,也想象张老师一样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目前,武素丽已经申请了2项有关发光材料的国内专利,并且正在准备申请国外专利。

正是想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这个愿望一直激励着张淑芬,成为她孜孜不倦的源泉和动力。正象她自己所说的:其实,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也不比别人强,我只是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姜雪 吕东光)

http://news.dlut.edu.cn/news_display.asp?id=20108&lanmu_id=1700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