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三职——于追求中透出执著 [ZT]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lll 于 2006-08-20, 18:43:39:

[lll按:"1991年全燮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为当时国内环境化学学科获得这个基金项目的第一人", 也许是看新雨丝时间长的后遗症,一看到夸赞文章就感觉是吹捧,一看到“第一人”之类,就觉得有假。]


身兼三职——于追求中透出执著
记我校新聘“长江学者”全燮教授


一位刚刚获得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誉的知名学者该是什么样子,一位带领大工环境与生命学院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院长会有怎样的风度,一位国家“十五”重大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之一的专家拥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采访之前所有的疑问,在我真正见到他时才解开,也许没有什么特别,但又让人感到,集三种角色于一身,全燮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全燮教授是一个谈吐温和的人。我们的谈话始于他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作为78级的学生,成绩优异的他很幸运18岁就直接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由于是从延边的一个小县城考上来的,刚上大学成绩并不理想。凭着一股“学一行就要钻一行”的精神,在大二之后,全燮的成绩已经达到了全优。毕业之后,响应国家“四个面向”的号召,全燮回到了家乡的县城成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但是对知识的渴望始终牵动着全燮那颗年轻的心。第二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考回东北师大成为环科所的一名研究生。

1986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的他来到大工环境工程教研室成为一名年轻的大学老师。当时的环境工程教研室环境化学专业还是空白。经过5年的默默学习和耕耘,1991年全燮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为当时国内环境化学学科获得这个基金项目的第一人,31岁的他已经在国内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全燮教授是一个性格执着的人。当谈到自己年轻时取得的成绩,他会流露出些许的骄傲和欣慰,但让人感受更为强烈的,是那种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追求精神。全燮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这两个研究领域都与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环境污染息息相关。环境污染化学是比较基础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和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注在环境中的行为,即这些污染物是如何形成,通过什么途径迁移,以及对水、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会造成怎样的危害。了解了这些,才能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如何阻断或控制污染物对水、大气、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即构成了污染控制化学研究。

20年默默耕耘,全燮教授已经在环境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全燮教授承担国内外3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0项。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100余篇。在国外合作出版著作1部,译著1部。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辽宁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05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环境化学领域,全燮已经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24名,另有在读博士15名、硕士12名。

作为一名专家教授,全燮在科研的道路上不倦求索;作为一名院长,他带领环境与生命学院创下了众多零的突破,在学科建设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与理工众多历史悠久、学科地位居全国前列的院系相比,全燮戏称自己带领的环境与生命学院为“小兄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兄弟”却已经在院系的学科建设上走完了别人花十几或是几十年走的路:环境科学一级博士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成立,2005年11月又建成了我校仅有的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之一——“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全院承担多项国家“863”“973”项目,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发明二等以上奖项获得四项。全院人均科研经费2004、2005连续两年位居全校首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更离不开全燮对学院建设全心全意的付出和忘我的工作。

全燮很重视对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环境与生命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这里的年轻教师占据了教师数量的一半以上。出于对青年教师发展的考虑也鉴于自己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经历,全燮积极地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外进修,增长知识,广博见闻。同时他也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出国的条件。由于全燮在国际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无论是公派出国还是自费出国的青年教师,他都会主动把他们推荐给国外的知名学者。除对人才的培养外,全燮还十分重视学院对申报国家项目的组织和安排。不仅自己担任一个课题组的负责人,还为其他各个课题组项目申报、人员安排等尽心竭力。在他的努力下,环境与生命学院树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风气,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一盘棋。

作为知名教授和院长,全燮恨不得每天有48个小时可以让他充分利用、有条不紊地完成繁重的工作。但是,成为国家“十五”仅有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后,即使每天给他48个小时,时间也是不够用的。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要参与此重大专项中52个课题的立项、中期检查、成果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为了工作,全燮经常是乘飞机周转,昨天还在北京,今天可能已经在南京了,每天换一个城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可想而知,如此频繁地出差,自己的科研只能是靠挤时间和牺牲节假日来进行了。

常年的奔波和劳累使全燮教授正值青壮年的身体已经透支。他的学生心疼地说,要是让全老师好好地休息调整一下,他一定会带领我们做出更多的成绩。但是,已经身兼三职的他,科研的担子放不下,领导环境与生命学院学科建设的担子放不下,国家十五重大专项的担子也放不下。固然知道辛苦和劳累,但从全燮教授炯炯的双目,如炬的目光中,你看不到丝毫的疲惫和厌倦,更不是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一种自信、一种温文、一种深邃和不懈追求的执着……(陈家晶 许梅杰)

责任编辑:柳芽

http://news.dlut.edu.cn/news_display.asp?id=19854&lanmu_id=1700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