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鬼气森森的欧洲教堂   徐明旭   欧洲的大教堂一向是我神往的艺术宝库。等我到欧洲一看,才发现那些教堂 真是鬼气森森的地方。   我参观的第一处是举世闻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早在中学生时就从朱自清的 散文《莱茵河》里读过描写,所以对它那森林般的巨大石柱与鲜艳的玫瑰花窗并 不十分惊异。意外的倒是朱自清未曾提及的众多大石棺,东一个、西一个,布满 了教堂四周各个角落。都由巨石构成,四周密布精致的浮雕,顶上还有真人大小、 仰卧的死者石像。从服饰看,大多是历代大主教。与中国风俗不同,这些石棺并 不埋入土中,而是平放地面上。石棺周围就是走道与座椅。人们或从旁走过,或 贴近而坐,对之熟视无睹,似乎它们只是些普通家俱,我却看得惊心动魄。在日 常生活中,死人与活人的距离可以如此贴近,只隔一层石板,这是大多数中国人 无法想像的。须知石棺中不是骨灰,而是尸体,洋人们怎么不怕气味?   教堂后半部正中央还供着一个金棺,高踞于二层楼高的祭坛上,好像也是个 大主教。地下室陈列着一些精致的金盒,透过镶嵌的玻璃可见乾枯的手掌或零散 的骨头,据说都是虔诚教徒的遗骸。这些东西令我大惑不解。基督教不是主张灵 魂不灭、回归上帝吗?为什么也像中国人一样大搞尸体崇拜?按照它自己的教义, 人死后灵魂或升天堂或下地狱,尸体归于灰土,毫无灵性可言,还有什么崇拜的 价值?   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相比,科隆大教堂的尸体崇拜又可算小巫见大巫了。 前者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室内坟场,埋葬着英国历代国王、王后、首相 (包括在 慕尼黑条约上签字的张伯伦)、大贵族、大学者、大诗人、大作家,以及其他名 流。国王、王后的石棺大都搁在高高的座基上,上有真人大小的立式或坐式雕像, 加上许多雕饰,像个雕塑博物馆。其他地位较低者的石棺则平埋在大厅与走道各 处,其棺盖即是地面的一部份,任凭千人踩万人踏。如果上面没有刻有“躺在这 块石头后面的是某某 (地名) 公爵某某某 (人名)......”的字样,谁也不知道 这是块棺材盖。当我走在上面时,不禁又大惊小怪。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死者 头上行走是对死者的不敬,所以他们要在坟上造一个圆锥形的土堆,防止人畜上 去。为何这些名流却要如此埋葬呢?只有大名鼎鼎的丘吉尔例外,他的石棺平埋 在教堂正门的入口处、全教堂最显眼的地方,但在棺盖四周放了一圈红玫瑰,提 醒人们不要踩踏,这是对他的最高礼遇。可见洋人也觉得死后被人踩踏不是好事。 这就更加令人费解,其他名人葬身于此,想必也是要人尊敬,却又不得不让人踩 踏,岂不矛盾?   还有,英国国王登基、王室婚礼也在这里举行。在中国人听来,棺材丛里办 喜事,何等不吉利?   牛顿、瓦特与达尔文的棺材也在这里,可惜未找到。教堂里还有个“诗人 角”,埋葬着乔叟、谬塞、华兹华斯、雪莱、济慈、迭更斯、勃朗宁等人的遗骸。 有的墓碑镶嵌在石柱上,根据上面的文字“这块石头后面是某某人的遗骸”,他 们的骨头或骨灰似应葬在这根柱子里,有点不可思议。当然更多的是平埋在地面 上。莎士比亚的石棺远在其家乡斯特拉福的教堂里,却也有一块墓碑嵌在这里供 人瞻仰。许多游人伸手去摸自己的崇拜对象的石棺或墓碑,据说能使自己诗思泉 涌,这又是另一形式的尸体崇拜。可见许多基督徒其实还保留着原始人尸体有灵 的非理性观念。   英王居住的温莎古堡也有个小教堂,里面密密麻麻装满了石棺,大都是古代 的王室成员,它与活人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英国的大小教堂里,无不布满了石 棺,有的甚至就埋在石凳之下,教堂外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墓碑,叫人触目惊心。 大约是提醒活人:人都有一死,多为死后灵魂去向着想。不过比起埃及法老与中 国帝王大兴土木建造个人的陵墓并厚葬来,这种集体陵墓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未尝不是好事。   相比之下,法国人似乎理性得多。凡尔赛宫与枫丹白露宫的教堂里都没有棺 材,巴黎圣母院里倒有,数量很少,远不如科隆大教堂的多。从石棺上的雕像看, 似乎都是主教一类的人物,也不知波尔旁王朝的列代国王与王后葬在哪里,或许 他们的陵墓被大革命革掉了。倒是凯旋门下的无名战士墓地处巴黎头号名胜,有 永不熄灭的火焰照耀、永不凋谢的花圈供奉、永不缺少的游人瞻仰,充分显示了 法国的平民精神,与英国的皇家标记无处不在恰成鲜明对照。   巴黎最有名的陵墓建筑当数万神庙(又译先贤祠或伟人祠),是供奉巴黎女神 的教堂。巨大的地下室埋葬着许多享有国葬待遇的近现代名人。这里有伏尔太、 卢骚、居里夫妇、雨果、左拉等,还有许多大政治家。伏尔太是墓地里唯一有雕 像者,足见其地位之崇高,隐然居万神之首。他是主张理性至上的,可谓理性之 神。他与卢骚面对面,各占一间墓室。他俩的巨大石棺就放在地面上,不像其他 人的石棺,不仅尺寸小得多,而且只能分层放在多人共有的单间里(有点像集体 宿舍的双层床),又可见法国人对这两位启蒙学者的尊敬。居里夫妇葬在同一单 间,单间里还有其他人的石棺,可惜不识其名,估计也是大科学家。雨果与左拉 共享一单间,间内还有许多空床,不知为什么法国人认为除了他俩以外,没有其 他文学大师有资格葬在这里。这些单间都有铁栏杆隔离,游人只能遥望,不能进 去,因而不存在被人踩踏与触摸的问题。这是法国人与英德两国人不同之处。   巴黎另一著名墓葬建筑是残废军人院教堂----拿破仑陵。那可能是世界上最 宏伟壮丽的陵墓 (金字塔虽宏伟,却粗糙),连列宁墓与毛主席纪念堂都相形见 绌。大概只有泰吉玛哈陵与彼得大帝陵 (彼得保罗要塞内的教堂。俄国也兴室内 葬,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里摆满了历代沙皇的石棺) 可以与之媲美。这个大教堂 有一个金光灿烂的高耸入云的巨大圆顶,后面是军事博物馆,馆后有巨大的草坪, 草坪后是赛纳河,河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桥,桥上有许多金碧辉 煌的雕像。如此恢宏的排场,犹如统帅检阅大军。   教堂中央底层是拿破仑的咖啡色石棺,高踞于一层楼高的座基上,据说其石 料是从俄国运来的,可见工程之浩大。石棺尺寸之大,也令人目瞪口呆。石棺周 围地面上刻着拿破仑指挥过的著名战役的地名:金字塔、奥斯特里茨、马仑哥、 乌尔姆、莫斯科等等,依此说明他的伟大与价值,尽管莫斯科是他转胜为败的倒 霉之地 (由于行色匆匆,我没有细看有无滑铁卢)。棺前是拿破仑身着加冕服、 手持权杖的雕像。教堂二楼四周有许多耳室,分别供奉着拿破仑的儿子、兄弟、 部将的石棺,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元帅兼盟军统帅福西的石棺。后者是葬 在这里的人中唯一与拿破仑无关且相隔数代的人。为什么独有他享此殊荣?我参 观了军事博物馆后才明了。   军事博物馆有许许多多陈列室,展示着无数人像、盔甲、兵器、军服、图画、 模型、勋章与旗帜。拿破仑的武功自然是头号重头戏,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那都是法国军事史上的辉煌篇章。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攻入北京、法国征服 印度支那也有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则被一笔带过,连个专门的陈列室都没有, 因为法国那时可耻地投降了。奠边府战役与阿尔及利亚战争也被忽略了。无怪乎 只有福西才有资格埋在拿破仑陵里,他是拿破仑之后唯一打过大胜仗的法国统帅。   从法国导游小姐口中,我得知法国人至今仍然崇拜拿破仑,并为之自豪。虽 然拿破仑祖上是法国人所瞧不起的意大利人,其家乡科西嘉岛至今被法国人视为 蛮夷之地。问原因,小姐含糊其辞地说,拿破仑毕竟是个重要历史人物,她还再 三建议我去枫丹白露宫参观拿破仑事迹馆。我明白,拿破仑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征 服过世界 (欧洲大陆) 的法国人。英法百年战争发生在法国土地上,虽然法国胜 利,也不过是保家卫国。拿破仑打败过欧洲所有强国,最后虽然失败,毕竟寡不 敌众、情有可原。他死后法国与普鲁士--德国打过三次大战,在普法战争中法国 大败,败主竟是拿破仑的侄儿拿破仑三世,法国不得不割地求和。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法国只是惨胜,而且全靠美英两国支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居然亡 国,最后靠美英盟军复国。就武功而言,法国人在拿破仑之前毫无起色,之后则 一代不如一代。在自由民主人权的口号响彻云霄的今日,法国人自然明白,用武 力征服世界不再是光荣的伟业。然而人心深处的征服欲并未因此消失,于是借拿 破仑祠暗自满足。这大约也是拿破仑成为唯一一个独享如此宏伟壮丽的陵墓的法 国人的原因。由此可见法国人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美国主流文化虽来自英国,却没有继承英国把教堂当做室内坟墓的传统。气 势宏伟的林肯纪念堂与杰佛逊纪念堂里都只有雕像,没有陵墓。我在美国各地参 观过许多教堂,也没有发现室内有棺材。唯一例外是波士顿南郊昆西的阿达姆斯 教堂。它的地下室里供奉着美国历史上仅有的父子总统约翰?阿达姆斯与约翰?昆 西?阿达姆斯以及他俩的夫人的大石棺----当然不准踩踏。这个金顶小教堂是昆 西小城的名胜与骄傲,因为昆西是这两位总统的故乡。   1999年10月5日   2002 年 12 月附注:最近法国人把大仲马葬入万神庙,成为继雨果与左拉 之后的第三位伟大作家。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