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守望沧桑   卜谷   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有一位苏区妇   干等她当红军的丈夫等了70多年。   落日从秦娥山尖投下长长的余晖,清澈的李溪河泛着波光,远处的农舍已飘 着依依炊烟,90岁的池育华搬了一捆柴草到灶下准备生火,又心有所系地走到大 门口,向小溪对面翘首张望。这一张望,就是整整67个春秋。小溪对面的那条小 路,走过风花雪月,走过炮火硝烟,走过无数希望,希望走近了,便成为失望, 成为一个沉重得不能再发出声音的失望。这双眼睛,已经不能承受在路那边的诱 惑,却又挡不住要再望一眼,一亿次失望后,难道第一亿零一次,仍然是失望吗?   池育华的守望是有道理的。自从李才莲离开教富村去25公里外的兴国县城参 加红军暴动时,池育华的守望就开始了。那是这对新婚夫妻圆房的第三天,这年 池育华18岁,李才莲15岁。硝烟弥漫,戎马倥偬,红军长征前的4年里,李才莲 回来了两次。那天,池育华从灶前出来,踏着一尺多高的大门槛时,下意识地回 望一眼小溪对面。哦,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尽头果然出现了一个黑点,这个黑点 慢慢地慢慢地大成了她的李才莲。似乎有点神秘,第二次她也是站在这大门槛上 等回了自己的丈夫。池育华相信事必有三,这高高的门槛是她爱情的吉祥物,她 站在这高高的门槛上,会第三次遥望丈夫归来。岁月在漫长的等待中流逝,这二 寸多厚一尺多高的门槛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消磨,消磨得只剩一寸多 高就要穿帮了。李才莲,到哪天你才回来?!   守望也就是守诺。那年,池育华对丈夫李才莲发过誓,会天天站在这里,等 候他回来。李才莲曾任苏区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局书记。跨出这道门槛 是一个弥漫未知的世界,他回望家园也发过誓:“现在是战争年代,谣言特别多, 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等着我,20年30年,哪怕50年60年,革命成 功我就一定会回来和你相聚。”   一言九鼎,这就是李才莲、池育华的婚誓,这就是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生死契 约!为了这一句话,池育华就心甘情愿地苦苦守望一辈子。   守望其实也是一种选择。生命既然是一个属于时间的主题,守望就是牺牲。 牺牲是不讲回报的,生命不是拿来做生意的一笔投资,年轻时遇上的那场革命彻 底改变了人。漫长的等待并不是白等空活,池育华担任过区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 中共杨殷县委巡视员。解放后也一直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她家徒四壁,箱子里却 珍藏着19张奖状:土改积极分子、统购统销积极分子、养猪模范、幼托模范教师、 三八红旗手……丈夫在外面为人民谋幸福,自己也要在家里进步。她不能单单是 李才莲的老婆,更应是李才莲真正的“同志”,池育华不但在为爱情而等待,且 在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甘甘苦苦,生生死死永不相忘,70多个秋去春来的守望, 生命中许多的美好和无奈,都像凝在李家老屋瓦上的炊烟,被山里山外的风轻轻 吹散。   守望作为一种选择,背后则有一种精神在支撑。池育华是以童养媳的身份进 入李家,然后是李才莲的结发妻子,这点,池育华是非常看重的。几十年来,她 生活的一个轴心,便是这个身份所赋予的义务,是她做孝子送走了李才莲的父亲、 继母,带大了他的弟妹。接着,又为李才莲带大了一个病残的养子,娶了一个病 残的儿媳妇。媳妇生了一个小孩,她就成为四口之家的主要劳动力,媳妇生了两 个小孩,她就成为五口之家的主要劳动力。作田、种菜、砍柴、养猪、洗衣服、 把屎把尿带孩子。她一边抱着孩子烧火做饭,一边把干瘪的奶头塞进孙子嘴里堵 哭。既做老奶奶又做老妈妈。一晃67年过去,在这个婚姻的名与实之间,她几乎 完成了婚姻的全部形式和内容,却似乎流失了主题。而维系一个67年的无主题婚 姻,又是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这——很难让今天的人们所理解。当对一切内容 的意义进行思辩时,我们为乡村中国的文化魅力所震撼。在千万双眼睛的关注下, 千万次的有望与无望中,她就那么痴痴地望着,痴痴地等待。池育华从心底里流 出一支歌:   你说过会回来   我就等你,   拼命地等呵   等人真不容易   吃饭嚼着忧伤   睡觉梦里焦急   淋着冰冷的冬雨   我生下了你的小女   可怜她三岁命归西   等呵等呵   黑发转白头   嫩脸变皱皮   等到大家都忘掉   不再等人了   等到世上完全死绝   再也没有一点声音   等到和我一起等的人   都已远远走离   等呵,我拼着命等   用尽全身气力   等呵,我一定要等你回来相聚   池育华拒绝一切关于李才莲的死讯。李才莲只是还没有回来,并不能说明他 永远不回来,没有确实的证明他死了,就应该看成是活着,活着就一定会回来, 只是时间没到。池育华想:是他工作走不开。那就要等,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 她发过誓,一个革命者既然发了誓就必须忠贞不渝,以生命来承诺,不敢牺牲, 那就是叛徒。真的,无论值不值,在这近一个世纪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奇迹面前, 我不知道我们那些滋润的日子是否会变得“一地鸡毛”;面对这个乡村老妪跨世 纪的守望,即使在那些欣赏甫志高赞叹余永泽的酒巴,我也只能更坚强地守望沧 桑守望自己的信仰。   “砰——”地一声,当池育华扔了一根火柴,黑黝黝的灶膛里升腾起了火苗, 李家老屋的炊烟笔直地飘上了高天。高天上,有这个世纪最美的一抹晚霞。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