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玉祥   这句话出自孟子,我想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我当然也这样。读中学时学 到这篇课文时,老师谆谆教诲我们:说圣人的这句话是讲我们做人别怕忧患,别 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说“生于忧患”;相反,那些个贪图享 受的人,一旦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没有啦——比如花花公子没有了花天酒地 ——那他们就死定啦,所以说“死于安乐”。这种解释顺理成章,不能说没道理, 我现在做了老师,在给学生上这课时还这么讲,有时还东拉西扯地拉扯上“什么 现在那些贪官得意时大吃大喝寻欢作乐,可一旦东窗案发却一个个给揪出来枪毙” 这些生动事例来说明这世道的确是“死于安乐”云云,也算是青出于蓝了。   讲虽然是这么津津有味地讲,可我心中总觉得这孟子的原话大概不会这么简 单——他要讲这番我们老百姓都想得到的话,他还是圣人么?圣人的话嘛,总该 有一点出乎我们常人意料的“圣人之道”在里边才是。那他的别有用心在哪里呢? 琢磨来琢磨去,我也没琢磨出一个道道,最后只好承认自己是个常人,于圣人心 无法“有戚戚焉”。   后来,我看到了王小波先生在他文章中转述的一个故事,开始有点明白这句 话的深刻含义了。这个故事讲:我们知道,就云南的气候条件而言,它没有理由 不生椰子——因为它什么热带水果都生长。可云南就没有椰子。这是什么缘故? 野史对此的解释是:三国以前,云南处处是椰子,椰子下住着能歌善舞而又好吃 懒做做的少数民族——这也不怪他们,大家都知道,椰子浑身都是宝:椰子肉可 以当饭吃,椰子油可以当食用油,椰子叶也可以作成粗糙的衣裙,树干还可以搭 屋。总之,有了椰子,当地人就衣食无忧,“国事家事管他娘”!可后来不妙了, 诸葛亮征南蛮征到云南,军事征服完成之后他就开始文化征服了:要当地人干我 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大概相当于当初日本人来我们中国 搞的“王道乐土”那一套。土人开始对这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们有椰子吃,干吗 累死累活去春种秋收?再说,你们汉族人的那峨冠博带在我们这里也行不通呀— —这么热的天气,穿那么多衣服,捂臭豆腐么?至于汉族的制度,对于爱好自由 的少数民族来说,那了就更期期以为不可了——太烦琐!诸葛亮当年在江东舌战 群儒,口才自然了得,所以唾沫飞溅地对这些化外之人做开了思想工作:头头是 道津津有味,讲得顽石都点头啦,可这群自然又自由的家伙就是不听。诸葛亮想 来想去,终于想明白:土人之所以不愿接受先进文化,全是因为他们家园里有供 他们逍遥自在的椰子树——有了这树,他们就不用种地,不种地就没有阶级,没 有阶级就不需要礼教,于是我们的先进制度就无法在他们这儿推广实施!原因找 到后诸葛亮马上下令将云南的椰子全部砍掉,同时叫士兵将砍树的刀斧拿给土人 看——再不听话,砍完树的这些玩意儿可就要砍人了!土人断了生路又有了威胁, 于是只好种地,一种地——按马克思的说法就是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可就 只好接受汉族老大哥的那一套文明礼仪了。于是云南没有了椰子树,却有了先进 的文化制度。对这个故事,王小波的解释是:诸葛亮是因为四川没有椰子,而云 南有椰子,为了做到天下平等,就干脆把云南的椰子也砍了。我则认为它的寓意 是:告诉了我们统治者(孟子应该算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帝王师”了)为什么主 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象云南土人,他们有椰子吃时就安乐了,安乐了 就不听话,不听话诸葛亮就要用刀斧砍,一砍他们当然就死了,所以说“死于安 乐”;而一旦椰子树没有了,土人就穷了穷了也就听话了,一听话诸葛亮的刀斧 就没用了,所以说“生于忧患”。诸葛亮当时是不是讲了这番道理。我不知道— —可我想,他就是当时没有这样讲,他事后也一定会这么想。   这种解释我觉得不仅于古有据,而且也于今有证:我们知道,建国后,我们 似乎特别怕老百姓富起来——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为什么。不就怕老百姓一有钱就像现在俗话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到时候不 好管,所以还是穷一点好,“白纸一张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那么,怎样才能 使老百姓安贫乐道呢?于是搬出圣人教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在这种情 况后来变了,变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了。   2001.6.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