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口头禅 宕子   禅宗重顿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然而毕竟只有慧根的人才能悟得了,于 我辈钝根之人,任是呵佛骂祖,当头棒喝,也还是用处不大,怎么不急死人哟也 么哥。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何况,凡人皆好卖弄,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 衣绣夜行。”即其一也。尽管圣人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可那也只有圣人才做得到,故禅宗之末流以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 以作谈助,也是人之常情,无足深责的。名之曰“口头禅”不免带着些贬义,何 苦来哉?   后世以口头常说的一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话为“口头禅”。宋人王楙《野 客丛书》诗云:“平生不做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又《菜根谭》前集: “读书不见圣贤,为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为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 禅。”依我的拙见,“口头禅”却也未必没有意义,语言本来也就是两块嘴巴皮 发出的声音罢了,又何必着实,不妨“姑妄听之”,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见出 其人的性格、品行或心理,不也是一件很可愉快的事么?说话一定要句句落到实 处,也未免过“执”。至于说到“祸从口出”,“言多必失”,那是另一码事, 且不去管他娘的。   “口头禅”在现在其实不过指的是某人或某类人的习惯用语罢了,譬如李逹 爱说“鸟人”,武汉人爱说“苕货”,长沙人喜欢在人名后加“鳖”,一些国人 老把“他妈的”挂在嘴上……。当然,“口头禅”也未必尽是些骂人的话儿,俗 话说:“卖什么的吆喝什么”,“三句话不离本行”,各行各业皆有其常用的行 话,用得多了,自然不免向日常生活用语中渗透,便成了“口头禅”。偶然在某 杂志上看到这么一段笑话:   当公交售票员的妻子曾反复叮嘱丈夫,不要多喝酒,可贪杯的丈夫偏偏又多 喝了点儿。   妻子挺生气,活活把这个丈夫关在了门外,丈夫无奈,只好在门外高喊: “开门,开门!”不料妻子硬梆梆地回了一句:“喊什么!给我坐下趟车去!”   诸如此类的还有领导的口头禅“研究研究”呀,“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呀; 医生的口头禅“公费还是自费?”呀;节目主持人的口头禅“谢谢,谢谢,谢谢 大家”呀;歌星的口头禅“哇——请大家多给点掌声好不好?”呀;……其背后 隐藏的东西不是也很值得品味么?   有的口头禅竟带有很强的感情或哲学的色彩。《晋书》载刘伶的一段云: “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 ‘死便埋我。’”好 一个“死便埋我”!但他果真有那么达观么?却也未必。老是叫人扛着一把铁锹 跟在后面,怎么说都显得有点招摇,这不过是一种故作旷达的佯狂罢了,终于还 是落了形迹,不能真正地看得开也。另外如金圣叹好言“不亦快哉”,真的是狂 态可掬。我想他心底里可能恰恰相反,其实是很痛苦的,不过借此发泄发泄罢了, 他的“不亦快哉”只是喊给别人听的,千万可别当真,如果在他独处的时候,还 现出此种狂态,那才叫怪。疯癫能给人以自由,确实是如此呀。大名鼎鼎的阿Q 有两句非常经典的“口头禅”,其一是“儿子打老子”,其次是“我们先前—— 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两句口头禅里包含的哲学实在是高深莫测, 人的精神能修炼到这个程度,真可以算得上 “浑身静穆”的了,恐怕以“浑身 静穆”而闻名于世的陶渊明君都要自叹弗如诚惶诚恐而甘拜下风了。   前些日子读《世界风俗大观》,里面谈到埃及有三句非常引人注目的口头禅, 曰“没关系”;曰“小费”;曰“跟我有什么关系?”据说有一位埃及农民,他 的儿子在开罗大学游泳池游泳时,不幸淹死了,你猜他说什么?他说:“没关系! 我还有仨呢!”难怪埃及的一些进步人士,认为这三句口头禅是埃及的三大灾害, 埃及著名的史学家艾哈迈德.艾敏感慨道:“如果有哪位领导人能成功地为埃及 消除这三大害,那么,他的改革贡献可谓大矣!”   就此打住罢,这么笨拙的文章能入读者诸君的眼么?大约一句时髦的口头禅 早就要从读者的嗓子眼里给蹦出来了:“哇塞!晕!”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