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苏美尔的泥板史诗 泽熙   《吉尔伽美什史诗》(Epic of Gilgamesh)是苏美尔人 的一部巨著,它刻在约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契形文字泥板上。和其他早期的 伟大史诗一样,它详细讲述了超级英雄的故事,他们在文明与野蛮之间冒险和撕 杀,挑战痛苦和死亡,同时又成为他们文化价值的最好示范。当然,《吉尔伽美 什史诗》对于过去和今天的人来讲,远不止这些。 人类最早的史诗   当早期的人类知道了制作工具、用火烧烤、狩猎和耕作以后,下一步就轮到 对世界感到惊讶。他们也许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编造故事或传颂英雄的 奇遇。在经过记忆的筛选以后,有的可能永远消失,有的则可能被记录下来,成 为永久的记忆。尤其是那些残暴的国王、旷世的英雄、罕见的怪物、惨烈的撕杀 和不解的谜团等,更容易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史诗由此而诞生。很少有哪个古老 的文化里没有自己的史诗,在已知的人类早期的五大史诗中,《吉尔伽美什史诗》 最为古老,其他四部份别是古希腊的《伊利亚德》和《奥德赛》,古印度的《摩 诃婆罗多》(Mahabharata)和《罗摩衍那》(Ramayana)。   吉尔伽美什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国王,他的名字记录在苏美尔城邦 乌鲁克城(Uruk)早期国王的名单里。Gilgamesh在苏美尔语里的 意思是“英雄的祖先”。据说,他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国王,活动在公元前2 800年左右,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全盛时期,但也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存在过。 公元前1750年就出现了口头流传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文字创作大约出现 在公元前2500年,而且流传了2000多年。   在史诗中,部份是神部份是人的吉尔伽美什是一个最早开始堕落的国王,他 十足的暴虐,强暴女性、奴役男人,这是我们翻开史诗时对这位年轻暴君的第一 印象。由于臣民的抱怨,神祗决定给他制造一个对手,在故事的开始,他们就创 造了一个野蛮人叫安奇度(Enkidu)。安奇度一半像人、一半像动物,是 史诗中不易忘怀的的人物。吉尔伽美什生活在城市里,而安奇度和羚羊一起奔跑 在野地,但两人的所作所为却差不多。吉尔伽美什派了一个宫廷妓女去驯服安奇 度,为他效力。但安奇度决定向吉尔伽美什挑战,两人展开撕杀,但结果是势均 力敌,不分胜败,于是发誓成为朋友。从此两人形影不离,吉尔伽美什的母亲也 将这个浑身是毛的“野人”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一起冒险,并斩杀了乌 鲁克城的敌人,一个叫哈瓦瓦(Huwawa)的巨大怪物。但这一切使得神祗 更加愤怒。   由于吉尔伽美什曾经拒绝过巴比伦爱神伊希塔(Ishtar)希望嫁给他 的要求,于是伊希塔建议神祗毁掉他们中间的一个。她放出天上的公牛对吉尔伽 美什进行惩罚,但是安奇度杀死了这头公牛,并将公牛的后腿扔到女神的脸上。 于是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安奇度生病12天后便死去。吉尔伽美什十分悲恸, 用手臂抱着他的同伴直到蠕虫从安奇度的躯体中爬出来。   吉尔伽美什拒绝接受他的损失,他开始寻找死亡的解药,要成为不朽。他离 开城市,到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在船夫厄尚阿比(Urshanabi)的帮助 下,他跨过了已知世界的边缘“死亡之水”,去拜访乌塔那匹兹姆(Utnap ishtim),一位大洪水的幸存者并成为不朽者。他向吉尔伽美什叙说了有 关大洪水的故事,十分接近《圣经》中诺亚的故事。吉尔伽美什得知在“死亡之 水”的海底生长着一株多刺的植物,食后可以从此不死,这大概像中国古人说的 “长生不老药”,于是他潜到水底将这颗植物带到水面。但就在他洗澡的时候, 一条大蛇将植物吞下并遛走,于是吉尔伽美什追求永生的希望破灭。当他回到家 乡的时候,胡子已经扫到了地上。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苏美尔文明进入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安奇度象征着自然 的力量,它讲述了吉尔伽美对自然的力量由蔑视到尊重的过程。他寻找自己的命 运,或许也在寻找自己民族的命运。这部史诗既不是为了宗教也不是为了政治, 而是以一种自然的笔法叙说着一种文化,一个故事,供人欣赏和娱乐,并启发想 象。尽管《吉尔伽美什史诗》写在5000年以前,但今天读来依然感人,已经 有很多的译本并搬上了舞台、银幕,它不仅依然给艺术创作带来启发,而且也给 学者考古来到了灵感。 巴比伦的杰作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至今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录的神话故事,有150 00字左右,比荷马史诗和旧约圣经还要早。它起先是以苏美尔语的口头流传, 并用楔形文字以诗歌的形式刻在泥板上。公元前19世纪中,巴比伦帝国兴起, 至少在公元前1200年,有人用阿卡德语(Akkadian)将史诗完整地 记录下来,例如有名的Sin-Leqi-Unninni版本,大约出现在巴 比伦时代中期,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也保存在楔形文 字的泥板上。   关于阿卡德文明,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写道:它的发源 地是苏美尔而不是阿卡德,但在约公元前2113年到公元前2006年,阿卡 德在语言上征服了苏美尔,苏美尔人先是两种语言并用,随后就完全采用了阿卡 德语。虽然苏美尔语在苏美尔-阿卡德世界里并没有完全湮没,但一直到公元前 7世纪亚述王国毁灭之前,它都只作为古典语言而存在,用以传播苏美尔-阿卡 德文明的古老传说。《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以这两种语言保存下来,在当时的 巴比伦地区,南部濒临波斯湾的居民叫苏美尔人,北部地区的居民就叫阿卡德人。   史诗泥板最早保持在公元前7世纪的尼尼微(Nineveh),古亚述国 王巴尼拔(Ashurbanipal)的泥板图书馆里,19世纪中叶,这个 图书馆的废墟被德国考古学家重新发现,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里可以看到这些泥 板的碎片。作为现代人对这部古代史诗的了解是从1878年开始的,当人们在 废墟中发现刻有文字的泥版时,并不认识上面的楔形文字,于是将所有的碎片都 装运到大英博物馆保存,今天则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源。   由于时代久远,史诗泥板已经成为碎片。尽管《吉尔伽美什史诗》在不同时 代、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里有诸多不同的版本,但我们今天可以阅读的并不是它 的全部,学者们还在不断地寻找。例如最前面的两节在过去的2000年里一直 被认为已经丢失。但在1998年,美国美索不达米亚语言文字专家悉奥多·夸 斯曼(Theodore Kwasman)在大英博物馆里,终于在一间储藏 室里的碎片中发现并拼凑出来了最前面的四行,为完整地理解全部史诗迈出了重 要一步。这四行是:   他看到了一切,他是这块陆地的奠基者。   他知道(所有的一切),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充满智慧。   吉尔伽美什,他看到了一切,他是这块陆地的奠基者。   他知道(所有的一切),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充满智慧。   根据研究者的推测,第一版本的一套完整泥板史诗至少在公元前18世纪完 成,以后2000又为人们反复传抄,这段文字就是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 100年之间的泥板抄本中找到的,对于理解整部史诗如同画龙点睛。   在大英博物馆的后屋里,大约收藏了650万件古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考 古收集中心之一,但只有少量的古物受到了研究,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学者来到这 里从事研究。《吉尔伽美什史诗》已经有几百个不同版本的碎片被拼凑在一起, 这就像一个大的拼盘游戏,上面的文字大部份已经破解,但依然有约20%的史 诗丢失,25%由于过于破碎而只能解读泥板上的部份文字。但考古学家对拼凑 出整部诗篇充满信心,因为失去的段落可能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馆里,而 且在中东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泥板被发现,但愿这个愿望可以尽早实现。每有新的 发现,都会有人将它们纳入新的译本。   在众多的译本中,有的可能更重视学术探讨,里面充满了注解,例如由约翰 ·德纳编辑、约翰·迈埃尔翻译的《吉尔伽美什:一个翻译》,是从阿卡德语中 的Sin-Leqi-Unninni版本翻译过来的,其中处处体现了原来的 特色。但另一种就像充满幻想的历史小说一样,例如历史学家罗伯特·西尔弗伯 格(Robert Silverberg)写的《国王吉尔伽美什》,渗进了 不少现代人的色彩,其中的吉尔伽美什更像一个现代美国人,而不是一个铜器时 代的国王。其他更多的则是平移的翻译,目前比较新的一个译本是英国人安德鲁 ·吉尔盖(Andrew George)1999年出版的《吉尔伽美什史 诗》,收集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1988年,两名美国剧作家将《吉尔伽美什史诗》改编成音乐歌剧《森 林》,曾经轰动一时。实际上,它很早就搬上了舞台,大概比希腊悲剧作家埃斯 库罗斯(Aeschylus)的作品还要早几千年登上舞台。20世纪80年 代,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亚美尼亚的埃里温(Yerevan)发现了这部史诗的 泥版碎片,在句子的前面有“吉尔伽美什说”、“西杜里(Siduri,史诗 中的酿酒女)说”和“全体”等字样,据推测,这是一个合唱团的剧本,而且题 目就叫《他看到了一切》。   令人感到费解的是,这些碎片用埃兰文(Elamite)写成,是当时伊 勒姆(Elam)古王国使用的语言,大约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问题是这个剧 本怎么到了几百英里以外的亚美尼亚?据苏联考古学家推测,当时有一个伊勒姆 的公主及其随员嫁给了亚美尼亚国王,两者在时间上相互吻合。作为婚礼的一部 份,公主可能请求自己的母语表演《吉尔伽美什史诗》,尽管亚美尼亚人并不懂 得埃兰语。 沿着史诗的线索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充满了神话故事,但神话反映现实,作为几千年前的 文字记录,除了文学价值以外,还给人们提供了其他思考的线索。尽管一些思考 并没有得到公认,只能说是一管之见,但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不妨来看几个例 子。   《吉尔伽美什史诗》成文时间早,流传广泛,它是否对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 也带来过影响?这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研究员史蒂芬 妮·戴里(Stephanie Dalley)1991年编译出版过《美索 不达米亚神话》一书,她通过详细的比较分析认为,《吉尔伽美什史诗》、《奥 德赛》和《天方夜谭》(Arabian Nights)这三部作品,至少其 中的一部份拥有同一个口头流传的源头,而且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塑造。   《吉尔伽美什史诗》和《奥德赛》中的两个主要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奥德修斯 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是承受忧伤的英雄,被一个孤独的女人送到未知世 界的海外漂游,他们都遇到过半人半神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砍伐过森林。   《天方夜谭》中也有故事与《吉尔伽美什史诗》类似,讲述了一个皇家英雄 与一位朋友出去探险,在朋友死去以后,英雄都通过千辛万苦来到树上结有宝石 而不是水果的地方。在那里,英雄遇见了一个不朽的人物向他讲述了世界的历史。   《天方夜谭》中的水手辛巴德(Sinbad)和奥德修斯之间也有相似之 处,例如辛巴德的第三航行几乎与奥德修斯有同样的经历,他们都在一个岛上遇 到了食人的独眼巨人(cyclops),而且都用木棒刺瞎了巨人的眼。   因此,这三部作品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故事背景,而且吉尔伽美什、奥德修斯 和辛巴达可能是根据同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塑造。戴里认为,古老的传说在几千年 的不断传颂过程中可能通过远航贸易传到远方,并通过改编出现在不同民族的文 化里。   实际上,《圣经》中也有一些故事情节与《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故事相似, 例如洪水的传说,十分接近《圣经》中诺亚的故事。史诗中的阿特拉哈西斯(A trahasis)与1500年最后出现的诺亚十分类似。所不同的是,诺亚 的方舟落在了阿拉拉特(Ararat)山上,而史诗里的方舟落在了尼西尔 (Nisir)山上。   对于《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的大洪水,有人猜测,对曾经发生过的洪水 灾难的民间记忆与流传,可能启发了对这部史诗的创作。两名哥伦比亚大学的海 洋地质学家威廉·里安(William B Ryan)和华尔特·皮特曼 (Walter C Pitman III)曾经在1996年宣布,他们已 经找到证据,黑海曾在7600年前发生过灾难性的大洪水。很多人将它与《圣 经》和史诗中的洪水联系了起来,但这种联想也引起了争议,例如戴里认为,说 黑海大水与吉尔伽美什故事中的洪水有“极大的相似性,是随意的联系,而且是 错误的”。   史诗中还说到,吉尔伽美什曾经到过一个叫迪尔蒙(Dilmun)的地方, 这是一个神秘的岛,上面没有死亡或疾病,只有甜甜的活水,就像《圣经》里所 说的伊甸园。但人们并不满足书上的记载,有人会问,迪尔蒙今在何处?这正是 英国考古学家杰弗里·比比(T Geoffrey Bibby)想要回答的 问题。   世界上也许还没有这样的一个人间天堂,但比比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Aa rhus University)的同事1953年开始在阿拉伯湾的巴林 (Bahrain)岛上寻找,几年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4000年前的王国, 确定这就是吉尔伽美什的迪尔蒙岛,并写了一本《寻找迪尔蒙》。巴林是一个被 海水环绕的微型小岛,据说曾经是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的一个宗教的中心,因为人 们相信它是一个神圣的岛。也许吉尔伽美什曾经到达过这里,但今天已经没有多 少人真正相信这里“没有死亡或疾病,只有甜甜的活水”。不过,比比的发现已 经成了很好的旅游说词。   另外,史诗中还有一些其他线索,如苏美尔王朝崩溃之谜。1991年,美 国人约翰·珀林(John Perlin)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森林旅 行》一书中提到,环境没有受到保护是一个重要原因。史诗中的乌鲁克城大约在 今天的伊拉克南部,波斯湾的西北部,这里曾经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 的肥沃平原,山上长满了雪松。   根据《吉尔伽美什史诗》,吉尔伽美什曾经下令砍伐山上的木材用于宫殿建 筑,剥去了山上的森林覆盖,他和安奇度斩杀的“怪物”哈瓦瓦实际上是一个雪 松森林的卫士。这也许是古人对自然保护的无知,以致使得斜坡上的淤泥流进河 里,堵塞了运河,也使得山地变得贫瘠,广阔的土地失去了富饶。在公元前24 00年以后的300年里,美索不达米亚的大麦生产减少了42%,这在经济上 是一个沉重打击。当然,这不过是一家之言,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火山爆发引起了 气候变化而导致了大麦减产。不过,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最后一个统一 的苏美尔王朝便土崩瓦解。   今天,没有人知道谁是苏美尔人的传人,但《吉尔伽美什史诗》却已经成为 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活着的传统   英雄史诗不仅古代有,中世纪也有,甚至有些民族现在还在整理他们的史诗。 最典型的是中世纪的欧洲,许多民族都出现过自己的史诗,如盎格鲁·撒克逊的 《贝奥武甫》、芬兰的《卡勒瓦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 歌》、德意志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及维京人的英 雄传奇等等。   今天,创作史诗的想法似乎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但也有人在继续地尝试,例 如美国克萨斯州的诗人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写的《阿拉 摩》(Alamo),描述美国南部小镇阿拉摩抗击墨西哥军队的一部西部史诗 型作品,其中融合了传说和真实的历史,讲述小镇上的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并非“史诗贫国”,而存在三大史诗,它们是藏族的 《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其中,柯尔克孜 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但无论是在中国、俄罗斯还是在中亚各国的柯尔克孜 历史文化记忆的中心,都流传着一个叫玛纳斯(Manas)的英雄祖先。但西 方学者对是否存在玛纳斯其人,并对《玛纳斯》成书时间看法不一。   《玛纳斯》19世纪才开始集结成文字,中外学者曾经四处走访柯尔克孜的 村庄部落,集腋成裘,无论在中国、俄国、土耳其还是在吉尔吉斯坦的不同语言 里,它都已经形成了一部不同版本的大型史诗,相当于一部百科全书,大约是世 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一个英国学者华尔特·梅伊(Walter May)曾 经从俄文的《玛纳斯》中翻译了两卷成英语,但西方学者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并认为它的形成年代不超过500年。俄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根纳迪·马科夫(G ennady Markov)也说,1000年前还没有柯尔克孜族,今天的 柯尔克孜族出现在蒙古人时代以后,但这已经到了15世纪,他认为史诗中的人 物根本不存在。   显然,这个说法忽略了柯尔克孜族的先民,据《史记》和《汉书》记载,这 个民族曾经叫“鬲昆”和“坚昆”,最早游牧于西伯利亚西部的叶尼塞河上游。 公元840年就建立起了黠嘎斯汗国,元朝称其为吉利吉斯,大约在明末清初才 发展成柯尔克孜族。当然,有悠久的历史也不一定有悠久的史诗。   不巧的是,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3日的报导,《玛纳斯》研究专 家张永海在《契丹国志》等史料中证实了玛纳斯确有其人,出生在今天新疆阿勒 泰地区的福海县,曾和蒙古与契丹作战,足迹遍及中亚,并死于吉尔吉斯坦的塔 拉斯。而且这部史诗形成于公元11世纪中叶,即辽国的耶律宗真时代,从公元 1031年到1055年,大约解决了一个200多年来争论未决的难题。 (2001年9月12日于美国)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