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中文网站需要的是“网文”,不是传统文学 云门   中文网站的发展在国外比较早,从第一份综合电子中文杂志《华 夏文摘》诞生至今已有八年的历史。后来又相继出现了《新语丝》、 《橄榄树》和《国风》等文学站点。这些早期中文网站的参与者主要 以留学海外的新一带华人为主,这些成了海外游子了解中文信息、追 忆往事、寄托情感和交流感受的一个场所,所以这类网站得到了很快 的发展。然而中文网站的真正发展,却是近两三年来随着国内互连网 络的大发展而相继诞生的。虽然国内的中文网站起步较早,但上网人 数远远比国外多,上网的热情也要高。在短短几年内,中文网站已经 发展到了群雄争霸的时期。   随着中文网站的红火,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中文网络的评论文章。 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比如方舟子,吴放的一系列关于网络发展文章和 思考就比较全面和中肯。象方舟子先生本来就是中文网站的先行者, 主持质量上乘的《新语丝》杂志,自然对整个中文网站有一个全面的 了解和把握,所写评论自然也就一针见血。然而正如傅雷先生在他的 家书中提到,艺术评论家有两种人组成:一是真正评论家,他们本身 就是优秀的艺术家和有着深邃洞察力的学者。另一类则是没有成为艺 术家的才能,在失落之余只有酸溜溜的对别人品头论足混日子。因为 没有真识卓见,只有靠卖悬乎争取读者。而网络评论也是如此。后类 人的“评论”文章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论据就匆匆下结论,甚至于骂 人家的网站是垃圾。不过读了他们的文字才是不敢恭维呢:通篇逻辑 混乱,文字粗糙,充满了骂街泼妇般的语言,让人不禁想起那些不学 无术,专骂他人出(坏)名的市井无赖。看了这些文字除了让人知道什 么是哗众取宠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这类拙劣的文字之所以能够在网上传播,正是这类人所谩骂的“网络 宽容性”给了他们机会。   撇开后类人的所谓评论不谈,网络评论者的一个通病就是将所有 的中文电子杂志类网站统统看作是文学网站,然后拿着传统文学这把 尺子来统一度量。实际上所谓的“网络文学”(这里简称“网文”)不 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网文是传统文学和互联网络的结合,所以网文 同传统文学的区别之处在于互联网络的加入而不在文字本身。网络具 有很强的参预性和包容性,这样就不能够象传统文学杂志那样大量的 退稿。网文作者也不象文学作家那样为了稿费而写,网文作者的写作 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利益,反而是耗去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们为的在 虚拟的网络上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寻求精神的寄托和慰藉。这样从 整体上看上去,网文也许难以同传统文学媒体在质量上相比。但网络 的宽容性,却给了作者和读者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挥洒的空间。避免了 因编者的偏见和视角不同而造成的文章和人才的埋没。正如陈村先生 在《榕树下》开幕酒会上所说:如果他起初写诗时有一个《榕树下》 这样的网站可以接纳他的作品的话,他现在也许是著名诗人陈村,而 不是现在的著名作家陈村了。   网络给人的是一个看似虚拟,但却真实的世界,他的一切还是来 自于真实生活的感受和随想。就象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个道 理。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榕树下》中文网站,他所倡导的正是 对生活的感受。《榕树下》刊登的是“网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 学。他的作者也不全是职业作家,他们多数来自于普通的人物,他们 本身就处在真实的生活当中,他们的文字没有惊人的宏论,但却有真 实的生活感受。只要你有生活,有感受,无论你是何方人物,就可以 加入到作者和读者的行列。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预进来,并且 还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榕树下》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靠抄书和转载(不是说这样做 没有意义),而以原创为主,鼓励平凡的人写平凡的事,普通人看普 通人的随感。这样虽然不能保证在文字上多么具有“文学”性,也不 能保证篇篇文章能成为经典,但却能在普通人当中引起共鸣。   回想八十年代初的文学热,正是那些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家,但当 时却是无名小卒的一代人所创造的。他们经过了十几年的生活磨难, 甚至没有多少人受过正宗的文学教育和写作训练,但他们却懂得了生 活的真谛和人间的善恶.一旦有了可以释放的渠道,这些感受化成文 字,自然如开闸之洪水,一发而不可收。然而近二十年的发展,文学 教育正规化了,文学却在走向死亡。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也不 想深入探讨,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渐渐耗去了生活的积累 和充实,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湮没。于是读者失去了热情和进一步的 参与,传统文学走向没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十年前文学的繁荣,催产了大量的文学刊物,现在中文网络的 发展,比当年的文学热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文学网站的建立比印刷刊 物要方便,只要一个人一台机器就可以上马,比《沙家浜》的胡司令 揭竿而起要容易的多。所以必然会相继产生数不清的“文学”网站。 但网络没有地域甚至时区的限制,它的竞争更加残酷。如果认识不到 网络文学的强参与性和包容性,一味用传统文学这把过时的尺子来衡 量网文,就会渐渐失去读者和作者,必然会走上传统文学的老路。   总之,中文网络的发展,给了文学的再繁荣一次绝好的机会,但 这里的文学不是狭义上的传统文学,而是本文提出的“网文”,是文 学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所以在评判网络文学时,不能只注意到文学 本身,更应该看到互联网的特点。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