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杨澜回应“学历造假”传言:我们没有骗过任何人 本报驻京记者 李玉霄 2002年01月10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身为上市公司联席主席的吴征及知名人士杨澜显然属于公众人 物之列。近来,关于吴、杨伪造学历和经历的质疑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出于公正客观的需要,我们当然必须听取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些质疑的 回应,于是便有了这篇对杨澜的专访。   改革开放以来,有数百万中国人相继跨出国门求学、深造,同时也有数 十万人学成后回国工作、创业,这些海外归来人员(俗称“海归派”)无疑 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任何群体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而被置于质疑、监督之外。而仔细深 究起来,国内和海外由于距离、制度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天然的信息不对称, 的确使人们不由不对“海归派”中一少部分人的诚信产生质疑。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很多时候已经意味着财富。而因信息不对 称导致的遮蔽真实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在国门开放程度还不够、国人 盲目“崇洋”意识还颇盛行的背景下,极容易被人利用而带来意想不到的财 富、地位和荣誉,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对于“吴杨”事件,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赞赏针对公众人 物的一切合法的质疑与监督。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上市公司、公众人物 等所有这些“公共物品”,都应被置于全方位的监督或质疑之下。惟有如此 ,阳光才能照见每一个角落,阴暗才能远离和被驱逐。   与此同时,我们亦希望建立一种公众人物面对批评和质疑时的良性回应 机制,因为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真理总是愈辩愈明。所以,我们同样赞赏杨 澜愿意接受本报采访的坦荡。   至于质疑者是否怀有商业目的、泄私愤等个人动机,我们认为,就是在 吴杨事件中,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问题的关键似乎应在于:质疑者所 质疑的内容是否靠得住,如果内容真实,那么,结果应与其目的无关;如果 内容纯属捏造和无中生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是给被诬陷者最好的保障,也是 对诬陷者最大的惩罚。   这件事就好比你牵着一个目标往前走,突然有人从街道旁边一个黑咕隆 咚的门里边泼出来一盆脏水,泼到你身上了,而且这人还不敢露面      记:请你谈谈你对这次网上风波的看法。   杨:我想先打一个比方。比如你奔着一个目标往前走,突然有人从街道 旁边一个黑咕隆咚的门里边泼出来一盆脏水,泼到你身上了,而且这人还不 敢露面。一开始,你想,别理这个人,我继续走我的路,但是你会发现前边 每个角落都早就安排好了人,准备拿水泼你了。你换下了一件衣服,澄清了 一个事实,马上会有另外一盆脏水,又从莫名其妙的地方朝你泼过来。他们 都是用匿名的方式,先把脏水泼出来再说,反正你得一件件洗。他们泼起来 很简单,你洗起来要花点力气。   如果我和吴征不是上市公司的主席,我觉得这件事完全可以采取不回应 的态度,因为这件事特别无聊。另外,他们的手段非常卑鄙,指责时树起了 一些假靶子,然后大肆攻击。   我们愿意把事实澄清。但我想,这个事件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网上风波 ,在此背后至少含有直接的商业目的。     我可以说,吴征已经知道,巴灵顿大学没有得到美国教育部的认可,但 他是本着学习的精神来看的   记:互联网上争议最多的是巴灵顿大学的那个博士学位。   杨:关于这个学位涉及两个问题,一个他是不是得到了这个博士,最初 的匿名信说他这个博士学位没有得到过,但是他已经把博士证书拿出来了。 第二个是关于巴灵顿大学的权威性怎么样,它是不是得到美国教育部的认可 。这个我可以说,吴征已经知道它是没有被教育部认可的。但是,他是本着 学习的精神,也是为了加强在商业方面的系统训练,因为他还是会有一批指 导的书要看,辅导老师跟他有电话、传真的沟通,他觉得对他的业务还是有 帮助的,所以他就读了。他也有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写了半年,最后是 在1995年圣诞节的时候完成的,我记得当时我正在买圣诞礼物,他一个 人埋头在书房里写。他知道巴灵顿大学这个学位是不会得到美国教育部承认 的,这也是之后去读复旦的博士的原因之一。但是,作为受过教育的一个经 历,他还是要把这个学位列在上面。   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有点类似中国大学的留学生院,它也教授法国 的语言和文学,所以说“法语系”是没错的   记:请具体解释新浪网上吴征先生简历中的“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 伏大学法语系”的情况,包括:吴征先生赴法具体时间,赴法前是否已经在 复旦大学就读,在复旦就读的专业和年级;到法国后,在萨伏大学就读的起 止时间,所学课程,是法语系还是高级语言培训班。   杨:关于萨伏大学,当时他从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文科班被保送上了复旦 大学的法语系,在那儿学习了将近一年,就到了法国,上萨伏大学了。所以 他从来没有说过他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他是1986年就读于 萨伏大学。他是1987年从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毕业,他也从来没有 说过他拿到了学士文凭。他当时希望把这些学分转到美国去,能够在美国读 一个学士。   这个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有点类似中国大学的留学生院,它也教授 法国的语言和文学,所以说“法语系”是没错的,它的程度决不是一般语言 学校的那种日常会话式的学习,它已经进入了读法国文学与法国文明史的阶 段。   我们在文凭上从来没有弄错时间,时间上的混淆是他们自己弄的。他们 是先弄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再来批判   记:您和吴征是公众人物,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您们的介绍。很明显,有 些地方与事实有出入。对此,你们是否一发现有偏差,就马上更正?   杨:我们在文凭上从来没有弄错时间,时间上的混淆是他们自己弄的。 他们是先弄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再来批判。他们列了好多假的靶子,不是我 们阳光文化正式提供的,是根据其他的报纸或者网站摘抄的。这些报纸和网 站呢,有个别地方弄错了,有以讹传讹的,有记者想象的。比如不同的报纸 在介绍我们的时候,后边往往附上我们的简历,有时抄来抄去就抄错了。但 这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没有办法一个个地监督这些媒体,我们也没有这个 能力去一一地更正,经常是我们根本没接受采访,人家就写了一大篇。   但是你不能拿二手的东西来攻击我们。从我们正式发布的简历来说,都 是没有错的,时间也都是非常清晰的。如果其他地方搞错,我们只能在发现 了之后,请人家予以更正。比如北大网站上说吴征是复旦的学士,我们就请 他们更正了。   我从来没有说过人家要我当他们晚间新闻的主播。我怎么可能当人家晚 间新闻的主播?人家都是六十岁的老头在那儿做主播。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他 们发函邀请我   记:网上有一篇帖子“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称您留学归国 后“编造在美经历”,请您解释一下。   杨:关于我的问题,集中于一点,就是有人说,美国的几家著名电视网 曾经邀请杨澜做节目主持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可能要一个非母语的人 担当晚间新闻节目的主播。   首先,我从来没有说过人家要我当他们晚间新闻的主播。我怎么可能当 人家晚间新闻的主播?人家都是六十岁的老头在那儿做主播。这样的话我从 来没有说过。我只说过美国的主流电视台邀请我出任他们的记者或主持人。   其次,我从来没有说过他们发函邀请我。这是他们在网上编造的。我在 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纽约时报、NEWSWEEK等美国媒体都对我作了 采访,当时有几家电视台是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我的口才、背景都不 错,就问我有没有兴趣做他们的记者或者主持人。我那时候就跟他们说,我 毕业后还是要回国的,回国后我有十亿观众。每次我都是这样跟他们说,电 视和社会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我不是在美国社会里成长的,我的事业不在美 国。但我可以通过这些业界的联系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介绍出来。   记:“2000年那一班”这个节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1997年的1月至7月,我采编的新闻三次上了CBS的晚间黄 金时间。这三条新闻的第一条就是“2000年那一班”,这是新闻杂志类 节目“48小时”的特别节目的一部分。当时我和吴征负责了中国部分的所 有前期制作,所以我说我是中国部分的制片人,是根本不为过。我并不是只 作为一个出镜记者参加的。   “48小时”是节目名称,它一般长度是一小时,那一次是两小时,其 中有12分钟是关于中国的。在我的简历里,我都是说我跟他们合作制作了 “2000年那一班”,我从来没有说我是合伙制片人。合伙制片人是一个 职务。   我也从来没有说过“2000年那一班”是关于美国华人的生活,因为 这个片子就是关于中美两个班级的对比。说成反映美国华人生活,是其他记 者报道有误。难道我做了这个片子,还不知道它的内容?   从行动的规模、持续的时间来看,这次事件是有组织的,不是一个人能 干成的,而且是在大陆、香港、美国一起干的   记:11月30日,阳光四通发布了公告,说这次事件是有组织有预谋 的;12月4日,吴征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也发表了相同看法。请问你 们的依据是什么?   杨:这件事情我们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回应,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个别人 的无聊行动。但是后来越来越发现,从行动的规模、持续的时间来看,是有 组织的,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而且是在大陆、香港、美国一起干的。   另外这一次攻击明显有商业用意。我并不去猜测、指证是谁干的,但有 商业用意是肯定的。因为,一般真正想知道所谓真相的人,一般不会去跟我 们的广告客户联系,而且我们广告客户的传真号码未必都是公开的;第二, 他们跟我们主管部门的领导都写了匿名信,发了传真,而且写信的内容又和 给公众的有所不同,有针对性。谁这么了解我们的主管部门?你在大街上随 便问一个行人:你知道阳光卫视有哪些主管部门的领导吗?他大概说不清。 可见,他们对我们的广告客户、管理部门都非常了解。第三,他们号召新浪 的股民抛售新浪的股票。如果是个人的问题,干吗要抛新浪的股票呢?还有 ,阳光卫视网站的邮件系统也受到了几次黑客恶意攻击。   记:能不能说一下他们到底是谁?   杨:我无法具体地说出他们是什么人。但可以分析出来,这些人可以联 络到海外的一些反动人士,后者已经以真实姓名参与了;其次他们也有相当 的网络,因为他们对我们国内的运作特别熟悉。   这次事件根本与“信用”无关。它是攻击我们的人利用了人们对诚信问 题的关注,来毁坏我们的名声      记:现在网上很多人就这次事件谈到了“诚信”和“信用危机”,对此 ,你怎么看?   杨:首先,有一点要区别开,就是我们这次遇到的事情跟商业领域的“ 信用危机”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次事件是攻击我们的人利用了人们对诚信问 题的关注,来毁坏我们的名声。我们是被栽赃的,我们和那些造假的人不一 样,我们本身没有问题。他们的栽赃已经跟我们个人的行为无关了,因为他 横竖要栽赃你。这种栽赃和通常对公司的产品或者股价进行质疑比起来,是 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因为他们关心的完全不是真相。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骗过任何人,我们的简历也没有错啊。作为上 市公司的主席,人家是应该关注我们什么样的学历,问题是我们没有骗他们 啊。并不是我们被关注了,才露馅了,不是这样的,我们本来就没有说谎, 但有人想这么引导公众。   但我有信心,这一点我也跟吴征说了: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们是怎样一 步步做上来的。我想对公众说的是,如果以前不了解吴征,不了解我们的公 司,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增加对我们的了解。   同时,公众也应该有所警惕:这种匿名的、通过互联网广泛散发的造谣 形式,这种通过造谣来达到其商业狙击目的的行为,如果被允许,而且被证 明是有效的,那么以后它就可以被不断地复制。今天能够针对我们,明天就 可能针对别人,今天我们受到攻击了,明天又会是谁呢?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