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韩国互联网实名制的教训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金宰贤   韩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互联网实名制”的国家。作为韩国人,我一般会对 “世界唯一”感到自豪,但是这个“唯一”却经常让我感到困惑。然而,借助北 京市近期的一条规定,韩国或许将摆脱这个唯一的称号,可是我不知这到底是好 还是坏。   12月16日,北京市的四个部门公布了《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 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注册微博账号时,应使用真实身份信息,否则只能浏览 不能发言。相关网站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对用户的规范。这意味着,中国也许正 在进入实名制时代。   韩国是从2007年7月开始实施互联网实名制的。从此以后,每天访问人数超 过30万的35家主要网站要求网民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才能 在各网站上写帖子和跟帖。从2009年4月起,互联网实名制的范围扩展到每天访 问人数超过10万的153家主要网站。时至今日,几乎所有韩国网站都要求用户用 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韩国推出这一规定旨在减少网上的语言暴力、 名誉损坏、虚假信息传播以及不正常的人肉搜索等跟帖。   那么,实施互联网实名制后,韩国得到了如愿的结果吗?出乎意料的是,该 制度实行后,韩国各大网站却成了黑客们的主要攻击对象。2011年7月,韩国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外泄案件。韩国SK通讯旗下的韩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Nate和 社交网站“赛我网”遭到黑客攻击,约3500万名用户的信息外泄。   该案件发生后,不少民间组织和专家称“互联网实名制”是使网站遭到黑客 攻击的根本原因,并主张废除互联网实名制。他们称,韩国网站以互联网实名制 为由,注册时收集并保管用户的诸多个人信息,从而导致动辄发生个人信息泄露 案件。随后其存废与否在韩国成了烫手山芋。该案件远超过2008年电子商务网站 Auction的1800万名用户信息外泄,成为韩国IT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泄露 的用户信息非常详尽,包括用户名、名字、生日、电话号码、地址、加密的密码 和身份证号码等。该案件涉及面广,几乎牵涉到了所有韩国网民。韩国媒体报道 称,该案件有可能造成大量发送垃圾邮件、电话诈骗等非法行为。   对互联网实名制效果的质疑早已纷纷传出。2010年4月,首尔大学的一位教 授发表《对互联网实名制的实证研究》称,该制度实施后,诽谤跟帖数量从 13.9%减少到12.2%,减少了仅1.7个百分点。更值得一提的是,以IP地址为基准, 网络论坛的平均参与者从2585人减少到737人。可见,互联网实名制导致的“自 我审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网上的沟通。   2010年1月,韩国民间团体“参与连带”向“宪法裁判所”提出了对互联网 实名制的宪法诉愿,并称该制度侵害互联网用户的匿名表达自由、互联网言论自 由以及隐私权。起诉者认为,匿名表达作为思想传播的有效方式,为公益做出了 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正是即使匿名有些弊端,大多数国家仍保护匿名表达自由的 理由。宪法裁判所对此已进行了一次公开辩论,但迄今为止还没做出决定。   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以及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实名制已经有松动 的迹象。韩国主管部门“放送通信委员会”于2011年3月份发布实名制对象网站 时,将社交网站排除在实名制对象在外。理由是包括Facebook、Twitter以及韩 国me2day在内的社交网站属于私人领域,不应适用实名制。不仅是来自国内的批 评,韩国的互联网实名制也遭到一些来自国外的批评。2011年9月,《纽约时报》 刊登了一篇题为《网上命名》(Naming Names on the Internet)的文章,批评称: “韩国的经验证明实名制是劣等政策”。   开始在中国写微博以来,我屡次遭遇到语言暴力,部分网民甚至用与微博内 容毫不相关的言语骂我,令人更为无奈的是,把这样的用户拉黑都没用,因为他 们可以注册新的用户名来骂。这曾让我想到,如果中国实行实名制,也许可以减 少这些语言暴力性的评论。   但后来,我发现韩国网站虽然实行了实名制,但仍有不少语言暴力、毫无参 考价值的跟帖。因为要发泄的网民,无论如何,还是要发泄,因此他们会想方设 法避开法律,甚至盗用他人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在我看来,韩国互联网实名 制实施的结果真是南辕北辙。绝大多数韩国网民期待宪法裁判所对“互联网实名 制的宪法诉愿”做出正确的决定。   日前,一位中国朋友用略带担心的眼神问我:“韩国真的限制了韩剧对中国 的输出吗?”我也不知道她是在哪里听到的,于是答道:“当然不是的。”我们 应该限制出口的不是韩剧,而是“互联网实名制”。   (作者金宰贤毕业于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华 工作,曾在北京大学读MBA,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作者电子邮箱: zorba00@gmail.com,微博:http://t.sina.com.cn/jinzaixian。本文仅代表作 者本人观点。) (XYS20111223)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