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同性之累 若原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对伟大领袖“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教导 记忆犹新。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对女同胞的殷切期望和赞誉,希望她们不要学林妹妹 ,要“粗”一些,“武”一些。于是乎“文革”中便涌现出一大批穿男装、戴红袖 标、手里抡着武装带的姐妹们,银幕舞台上也被同样形象的女主角统治了近十年。 无疑这种舆论导向对当时女性的行为举止起到很大影响。可是与此同时,男同胞却 被忘却了,他们应当怎么办?他们莫非应当更爱武装吗?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答案。 但如果要仔细想一想,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化,即使在火药味甚浓的“文革”期间, 似乎在要求男性的行为举止女性化。别的先不说,在所有中国近代的伟人标准像里 哪一个领袖留着胡须,表现这标准男性特征的?从小到大,男孩子的行为规范是文 静、学习好、尊敬师长;打打杀杀的儿童游戏势必受到侧目;“听话”成了家长们 对男孩子的最高褒奖之一。中国文化里的一些男性的代表,贾宝玉、梁山伯、张生 、杨乃武等等,都是这种妈妈的乖宝宝,老师的好学生的典型。   在负笈西行的男性学人中,我想不少都是这类好学生。初来异国他乡,面对一 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世界,可能对他们最大的“震荡”之一,就是他们作为男性的行 为举止和西方的规范格格不入!西方文化孔武,崇尚阳刚之气,崇尚粗犷的体魄, 崇尚原始的野性,在学校里,受人尊敬的不是好学生、名教授,而是美式足球队队 员和教练。功课好的学生,会被称为“书呆子”,这还是客气的,若要象在国内那 样一天到晚钻书本,则要被认为是神经不正常了。中国男学生们喜欢扎堆,并常常 成双入对地出入公共场所,再加上某些无意识的女性化动作举止,比如用手背叉腰 ,和男生当众勾肩搭背,此外由于新来乍到,在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面前表现出羞涩 、拘束、迟疑等等,就会给西方人送去一个错误的信号,此人怕是“同志”!   在这一方面笔者就有亲身经历。八十代中期我来美国的中西部求学,不久便见 到了我的导师迪阳博士。这位先生,大约有五十来岁,慈眉善面,对我的情况十分 关切,大有嘘寒问暖的味道。我自己也觉得十分幸运,自然而然地常常向他请教一 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但时隔不久,同学们在我们面前谈起这位教授时,表情里 便有了几分暧昧。有个别同学请吃饭,竟然请我们师生同往。这些对于新来乍到的 我,似乎都是很自然的事。直到在一次派对上,一位众所周知的同性恋教授喝醉了 酒,竟然对我“调起情来”,遭到我的严厉斥责后,他抱歉地解释道,既然迪阳博 士是公开的同性恋,看我跟他过从甚密,想必是“同志”,到这个时候我才如梦初 醒。仔细想想,造成这些误会恐怕自己也不无责任。比如,才来不久,我请迪阳教 授吃饭,他一人前往,并带了花来,席间也说过一些耐人寻味的话。我当时出国不 久,正饱受思乡、思亲的折磨,同时又受到读书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哪里顾得上去 玩味别人话里的第三层、第四层意思?我记得我问过迪阳教授是否结婚,是否有女 朋友等等,也记得他都“嗯嗯啊啊”地敷衍了过去。我以为人家有难言之隐,便也 没有多问。从迪阳教授的角度上想,我这个新学生一来就跟他套磁,又没有太太和 女朋友在身边,并且接受了他“献”的花(我真不知道,当时如果不接受,还能扔 出去不成?),那还能有什么其他意思?还记得有一次周末,我路过学校的剧院, 见里面有文艺演出,便走进去站在后面看了看热闹。岂不知这次活动是学校的同性 恋协会组织的,目的就是欢迎新“同志”,我不仅误入“歧”处,还留连忘返,你 让同志们怎么看待你呢?不过,自从我警惕以后,时时注意自己的举止,再没有任 何诸如此类的尴尬场面发生。公平而论,迪阳教授和其他的同志们在得知我的“真 面目”以后,仍然完全能和我正常交往,从未发生过任何丁点不快之事。   虽然留美的学人不一定都有这种亲身经历,但是美国同性恋亚文化却是无处不 在,你想不注意都不行。葛雷·盖茨(Gary Gates)是美国坎奈基梅隆 大学公共政策和管理学院的博士候选人,他在最近发表在《美国人口学》杂志的一 篇调查论文中披露,美国现有三百九十万同性恋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点四, 也就是说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美亚裔的人口。当然这个数字只表明那些公开承认自己 同性恋身份的人,“地下”的可能还会有很大一批。我本人对这个族群成份的突出 印象是,演艺人士多、艺术人士多、知识界的多。他们有自己的出版物,自己聚众 的酒吧、饭店、洗澡间。在旧金山和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每年都举办同性恋大游行 。有一年六月我在旧金山闹事区办事,正巧碰上同性恋大游行,一时间所有交通中 断,万人空巷,而主要街道上则到处是彩旗、彩车,颇能跟“文革”中的大游行媲 美。在美国,人口即选票,近四百万的人口,再加上起码这个数字的同情者,哪个 政客也不敢小视。于是在各种选举中,不少政客们都愿意在这批人身上下点功夫, 而且还常常许诺一旦上台就会为同性恋者谋利益。目前这个族群的目标似乎是要让 各州从法律上认可同性婚姻,并保证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享有同等待遇。   但是任何一个同性恋运动的积极分子都会告诉你,他们的今天来之不易,他们 争取平等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根据《国际公众舆论杂志》年秋季刊的一篇论文,在 美国至今仍有二十二个州明文规定同性恋是违法的,五十个州中只有夏威夷一州对 同性婚姻不持异议。同性恋至今还不能以公开身份服役。长期以来同性恋在西方受 到种种歧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希特勒制下,同性恋和犹太人同属人下人,遭到非 人的迫害;在美国至今迫害同性恋的事件仍时有所闻。一年前在怀俄明大学的校园 里,一位学生,就仅仅是因为有同性恋倾向就被暴徒活活打死。可见,彻底化解对 同性恋歧见之坚冰,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迄今为止,在我所接触到的资料里,对产生同性恋的生理原因仍不能下任何定 论。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在这一方面人类知之甚少,早先的医学试 验曾表明男同性恋者的雄性激素水平偏低,另外其他几项生长激素的比例也失调, 但以后的一些更严格的试验却无法确认这些发现的正确性。从最新的动物和人类试 验中,发现了如下现象,其一,如果母亲在怀孕初期,精神受到刺激,其子便有可 能发展同性恋倾向;其二,女同性恋身体里的雄性激素似乎比非同性恋的女性要高 ,这后一条在其他一些测量中又发现这种区别并不显著。可见,在现今医学的条件 下,还不能确认同性恋和非同性恋人在生理上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别。那么,剩下的 就只有心理和环境的因素了。   我的确不记得第一次在什么地方听到同性恋这个词。我甚至不知道同性恋作为 一个中文词是从什么时候走进我们生活的。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公审刑事犯人的 布告里有某某犯“鸡奸”罪的字眼,到后来才知道那是指同性恋。我还记得我们中 学的一个炊事员也因此罪入狱,判了二十年,据说他不但做还教唆青少年。这些事 都发生在“文革”中,不知道算不算对这类人的一种歧视或迫害?   其实同性恋现象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里早有记载,从名著到史书所谓“男色”之 说,时有所闻,前不久风靡一时的影片《霸王别姬》就公开地描写了同性恋。对于 有这种倾向的人,我们的老祖宗还有一十分典雅的称谓,即“断袖之癖。”此雅称 来自这样一个掌故:汉哀帝和宠臣董贤,感情甚笃,终日起居一处。一日两人同寝 ,哀帝醒,欲起身而不能,因见梦中的董贤用身子压住了他的衣袖。哀帝爱贤,不 忍唤其醒,于是便拔剑断袖,以脱其身。至于这君臣二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当然 可由读者去自由想象,但由他们的关系所派生出来的这个典雅说法的寓意,却是准 确无误的。如此看来,同性恋这种现象和许多其他现象一样,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 史的。   如今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一般人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态度是宽容的,在美国最 近的一项调查中,大约百分之四十的人支持同性婚姻,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同意同性 家庭夥伴享受配偶的一切待遇,百分之七十一的人认为不应歧视同性恋。在大陆我 也注意到,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博士对国内同性恋现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地关 注。知识即力量,人类对世界的了解也包括了解人类自己。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 人类观念的更新,我坚信我们对于同性恋这一现象的了解会更加深刻,更加客观, 更有说服力。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