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关于郭沫若的一点疑问 Qile   郭沫若写过一篇解释毛泽东诗词的文章,说毛把“‘黄粱’写作‘黄梁’” 是“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 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还总结说:“ 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 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 第一’的原则,极其灵活、 极其具体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段话常被人用来讥讽郭沫若是“文学弄臣”。   这话的确是挺肉麻的。但我还是有点疑问。在郭之前,好像并没有人指出毛 泽东手迹的错误之处,或许有人发现了也不敢说。聪明如郭沫若,何必向人们揭 示毛泽东头上的疮疤然后再夸奖疮疤灿烂辉煌呢?他写这段话的“醉翁之意”恐 怕不在媚毛。真要吹捧毛的“四个第一”的话,什么例子不好用?偏要用错别 字为例,岂不是哪壶不开提那壶嘛!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郭沫若作为一个 严谨的学者,不能不指出这几处笔误,这其实是他写这段话的主要动机。但为了 维护为毛的面子,他又不得不为这些笔误进行辩解。   1940年,郭沫若在一篇题为《庄子与鲁迅》文章中也有过类似的写法。该文 列举了鲁迅引用庄子的完整的词句共十一条,指出“好几条都不免有些小小的错 误。尤其象第九条的把庄子引成老子;第十条的把两处的辞义误合成一个;而且 都误到两次,是值得注意的。”紧接着又辩解说,“但这,并不证明鲁迅对于庄 子读得生,而是证明鲁迅对于庄子读得熟。…鲁迅作文时,虽是自己有些耽心 ‘记不真确’,但也不愿意一查,这儿正表现着鲁迅的坚毅的性格的一面——虽 略耽心,却有自信;因要摆脱,率性不翻。”   看来这种形式的“评论”是郭沫若独特的方式,令人分不清他到底是在捧还 是在骂。我猜毛泽东读了那段“四个 第一”心里不会很痛快。鲁迅若活着读到 《庄子与鲁迅》或许会要反唇相讥的。   我孤陋寡闻,不知以前是否有人谈过类似的看法。仅将一点个人的浅见写在 这里,以求教于网上的朋友。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