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哲学自庄子而衰   景新   胡适把中国哲学史分三个时代,第一是古代哲学,从老子到韩非。他在《中 国古代哲学的终局》第三章讨论了古代哲学中道消灭的原因。他认为真正的原因 有四个:(一)是怀疑的名学,(二)是狭义的功用主义,(三)是专制的一尊 主义,(四)是方士派迷信。   而这“怀疑的名学”,就是庄子提出的,而第二、三又是由第一引起的。   胡适说:“中国古代的哲学莫盛于‘别墨’时代。”“因为科学与哲学发达 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一种信仰知识的精神,以为真理是可知的,是非是可辩的, 利害嫌疑治乱都是可以知识解决的。故“别墨”论“辩”以为天下的真理都只是 一个是非真伪,故说“彼,不可两不可也”;又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 非,当者胜也”。这就是信仰知识的精神。”   “到了庄子,忽生一种反动。庄子以为天下本没有一定的是非,‘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因此他便走入极端的怀疑主义,以为人 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用有限的人生去求无穷的真理,乃是最愚的事。况且万物无 时不变,无时不移,此刻的是,停一刻已变为不是;古人的是,今人又以为不是 了;今人的是,将来或者又变为不是了。所以庄子说,我又如何知道我所知的当 真不是“不知”呢?这就是怀疑的名学。有了这种态度,便可把那种信仰知识的 精神一齐都打消了。再加上老子传下来的“使民无知无欲”的学说,自然更容易 养成一种对于知识学问的消极态度。因此,庄子以后,中国的名学简直毫无进步。 名学便是哲学的方法。方法不进步,哲学科学自然不会有进步了。所以我说中国 古代哲学中绝的第一个真原因,就是庄子的《齐物论》。自从这种怀疑主义出世 以后,人人以“不谴是非”为高尚,如何还有研究真理的科学与哲学呢?”   “庄子的怀疑主义出世之后,哲学界又生出两种反动:一是功用主义,一是 一尊主义。这两种都带有救正怀疑主义的意味。他们的宗旨都在于寻出一种标准, 可作为是非的准则。”   “后来科学渐渐发达,学理的研究越来越高深,于是有坚白同异的研究,有 时间空间的研究。这些问题,在平常人眼里,觉得是最没用实用的诡辩。所以后 来发生的功用主义,一方面是要挽救怀疑哲学的消极态度,一方面竟是攻击当时 的科学家与哲学家。如《荀子·儒效》篇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 益于理者,废之。……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施通移。)坚白同异之分隔也, 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不 知无害于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这种主义到韩非时,更激烈了,更偏狭了。……把‘功用两字’,解作富 国强兵立刻见效的功用。因此,一切“坚白无厚之辞”,(此亦指当时的科学家。 《墨辩》屡言“无厚”,见《经说上》;惠施也有“无厚不可不积也”之语。) 同一切“上智之论,微妙之言”,都是没有用的。都是该禁止的。”   “其实这种短见的功用主义,乃是科学与哲学思想发达的最大阻力。科学与 哲学虽然都是应用的,但科学家与哲学家却须要能够超出眼前的速效小利,方才 能够从根本上着力,打下高深学问的基础,预备将来更大更广的应用。若哲学界 有了一种短见的功用主义,学术思想自然不会有进步,正用不着焚书坑儒的摧残 手段了。所以我说古代哲学中绝的第二个真原因,便是荀子、韩非一派的狭义的 功用主义。”   “怀疑派的人说道:‘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其未生 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庄子·秋水》 篇。)’这是知识上的悲观主义。当时的哲学家听了这种议论,觉得很有道理。”   然后荀子就主张:“故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 曷谓至足?曰:圣王也,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 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荀子用案字,或作乃解,或作而解。古者案, 而、乃、等字,皆在泥纽、故相通。)以圣王之制为法。(《解蔽篇》。)”   “这便是我所说的‘专制的一尊主义’。在荀子的心里,这不过是挽救怀疑 态度的一个方法,不料这种主张便是科学的封门政策,便是哲学的自杀政策。荀 子的正名主义全是这种专制手段。”   四条原因,一个是庄子本人提出的,两个是由他而来的,真不是一般的强。 (XYS200712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