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莫把国家图书馆当作公共图书馆   ——兼回复claudius   李超平   有一位图书馆学教授坦言: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苏醒,中国的图书馆进入了 多事之秋。从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图书馆事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现象:国图 的“事”更多。   关于青少年不能进入国图,这已不是第一次见诸媒体了。记得几年前,《南 方周末》登载了“马克思是那个单位的?”一文,批评了国图限制无单位者和中 学生入内;后来,又有北京市民对国图不让孩子入内向电视台投诉,随后北京大 学信息管理系李国新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谈了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的 通行做法,但李教授的声音太微弱,或者说一条电视采访在节目中一晃而过,那 次访谈显然不像投诉国图的报道那样具有轰动效应。结果是,那次投诉以公众和 媒体的有限“胜出”而告终,即国图在分馆开辟了青少年阅览室,并控制性地以 中学为单位发放临时借阅证。   面对这一次的公众质疑,我相信在多次面对“事件”以后的国图,不再会手 忙脚乱地做出“改进”,一种逐渐成熟的职业信念会帮助国图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真是这样,我,作为一个图书馆学研究者,会为此感到欣慰。   各国的国图,通常都定位于“研究性图书馆”,即向具有研究性阅读的成年 人提供服务。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定位,是因为国家图书馆是国家的总书库,是国 家的信息中心,它既具有保存文献的职能,又承担着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职能。 藏用矛盾在国家图书馆尤为突出,所以,“限制性使用”是一种为了更长远的公 众利益的折中,是为了让国家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一种理性选择。 正如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管理者所宣称的:“我们几个世纪以来采取的严格保护措 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公众长久地阅读它们”。   拙文《图书馆事件中知识分子的非理性》一文在“新语丝”发表后, claudius先生对美国国会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年龄限制上的差别作了进一 步的比较。这个比较很有意思,同样是对读者作出年龄限制,美国国会图书馆对 因研究而产生信息需求的高中生(暂且使用中国式表达),在通过一个特别的程 序以后,还是可能允许高中生入馆查阅资料。实际上,不只是美国国会图书馆, 许多国家的国图在作出年龄限制时都留下了类似的余地,比如,有些国图还考虑 到某些未满18岁的人已经提前进入了大学,只要能够提供证明,也可以成为国图 的读者。正是这样留有余地,使“研究性图书馆”这一国图的定位获得了制度上 圆满的解释。相比之下,就制度的文明程度而言,中国国图的确有值得评说的地 方。   我那篇文章主要想传达的信息是:限制未成年人使用国家图书馆是国际惯例。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有不得不使用国家图书馆的理由,不仅是高中生,大多 数成年人都会因为国图的限制性措施而自动地“分流”到其它图书馆去,当然, 前提是,政府为公众配置了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图书馆体系。   Claudius有所不知,北京的高中生如果要到国图查资料,已经不需要等两年。 2004年,中国国图已经出台了新的规定,陈力副馆长向媒体宣称“国图向全北京 市的中学推出‘馆际互借’服务,……此外,北京每个拥有高中部的中学,每月 一次可办理5个国图总馆的临时读者卡(使用期限为一个月,全年可办理60个), 中学生可根据需要,轮流来国图查阅文献”。   对于这个规定,专业人士颇有微词。当国图用它一次次的让步模糊了它与公 共图书馆的区别,它将面临着层出不穷的舆论压力,比如,如果外地的中学生也 向国图提出要求,作为全国人民的国家图书馆,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当然,对于 国图的苦衷,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国图上面还有政府,2004年文化部发出了 《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正是因为这个通 知,加上舆论的压力,国图终究还是让步了。这个让步的代价是,国图越来越多 地承担着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国图每向着公共图书馆的方向前进一步,它的馆藏 就面临着更多的损耗,它的服务能力就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同时,它的研究性图 书馆的定位也愈加模糊。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和地位不由政府来决定,而是通过法 律来规定——图书馆法,遗憾的是中国至今还没有图书馆法,所以国图经常有失 专业水准地向行政指令让步。在国际上,还有ISO关于国家图书馆的标准,它规 定了国家图书馆必须执行的职能,在中国,这样的标准更多地是在教科书上被详 细地介绍,而无法保证它在现实中被完整地实践。   当我再三强调了莫把国图当公图的意思之后,其实我是希望社会更多地关注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现状。众所周知,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太少、太不方便而且太贵 (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比起让政府更多地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公共图书 馆有更多的投入,让国图一次次地“让步”绝对是下策,这是公众尤其是一些在 话语方面属于强势的群体应该建立的理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当越来越 多的城市把公共图书馆作为“标志性建筑”、“文化名片”来建设时,公共图书 馆作为一种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制度保障的功能却没有被真正地认识到,这是 应该警惕的。 (XYS200508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