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进城看了趟“VE DAY”纪念仪式。除了一队老头老 太太,数辆旧吉普,还有一辆M4 SHERMAN。在咱这小地方, 开出这么辆五十高龄的大家伙也不容易。由它想到家里PC上正在鏖 战的PANZER GENERAL,那里面一个个已蒙上一层岁月 微尘却依然响亮的名字。恰逢今年是二次大战胜利五十周年,就贴几 个帖子砍砍,也算作纪念。第一篇就说这           M4 谢尔曼    1939年在大战爆发的威胁下,美国开始大力整顿三军武备。 一种中型坦克投入设计研制,这就是M3“GENERAL LEE”。 在最初的设计中,该型坦克的主炮口径为37毫米。当设计快完成时, 德军全面占领了法国。波兰和法国战役大大震动了M3的设计人员, 他们意识到37毫米口径已远远落后于实战需要,于是把一笔把主炮 口径改成75毫米。但已设计好的炮塔无法容纳这么大口径的火炮。 无奈中只好在车体上打主意:在车体的右前方装了一个类似瘤子的突 出物,75毫米主炮就装在那里面。这种修补式设计令主炮的水平转 动方向角只有几度。除了主炮方面的先天不足外,M3的装甲设计也 有严重缺陷,其车体和炮塔主要采用铆接,一旦被击中,铆钉就被震 得象霰弹一样在坦克里到处横飞。当时已是1941年中,英国武器 采购团正在美国见啥买啥,以应付战时之急需。尽管M3并不是一型 成功的设计,英国佬还是匆匆订购一批,稍加改进,装上英国的通讯 设备就运往北非(该型坦克在英国被称为 “ GENERAL GRANT”)。   美国人深知M3的不足之处。马上开始一轮新的设计工作。首先 设计一个全新的炮塔以容纳7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其次改进 车体结构,使整车高度降低,并将铆接改为焊接或铸造。这样就推出 又一新型号的中型坦克——M4“GENERAL SHERMAN” (谢尔曼这称呼也是由英国人叫起)。   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象 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 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 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 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 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 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 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 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PzKwⅢ、Ⅳ型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 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 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成为盟军 迈向胜利的先锋。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 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 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 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在街上见到那 辆就属此型)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 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 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 “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 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吨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 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型车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战斗全重36·25吨,最高时 速25英里,主机:430马力的克莱斯勒六缸汽油机,同步变速器, 水平弹簧悬挂装置。   前装甲厚2英寸,炮塔装甲厚3·2英寸。   75毫米主炮一门,·30机枪两挺,有的装备·50高射机枪 一挺。 编写: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