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载搜狐方舟子打假专栏: http://it.sohu.com/7/0703/35/column210733545.shtml 清华副教授的论文是这么捏造出来的 ·方舟子· 老师和学生利益被绑在一起,可谓唇齿相依,所以老师有难,学生往往先跳 出来护驾。例如,去年年初北大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被揭露抄袭国外著作,就有 他的四名学生发表联名信为他辩护,并攻击揭露者是“嫉妒他为中国人类学做出 的突出贡献,嫉妒北大人类学在学术界的地位”,有学生倡议给王教授鲜花慰问, 今天北大评选十大优秀教师,也有不少学生替他拉票。又如,最近武汉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教授齐义鹏被揭露多次伪造科研成果,也有其实验室的“全体成员”发 表公开信替他辩护,只不过没有人敢署上自己的大名。这一次我揭露清华大学生 物系副教授常智杰捏造七篇论文,当然也少不了有学生要替他“澄清”、“说明”, 只不过辩护者不仅不敢署名,连身份都不明说了,但是从其内容看,可以推断出 即使不是常副教授的在读学生,也是以前的学生。这篇刊登在清华大学BBS上的 “澄清”说: “方舟子文章中列举的常智杰老师的这七篇J BMR文章,首先从文章的标题细心的 读者很容易注意到页码都只有一页,有点常识的人马上应该能够联想到这可能是 杂志的增刊,收录的是该领域年会的会议论文摘要。到图书馆一查阅,果然如此, J BMR每年都有一个增刊收 录当年的会议摘要,常智杰老师的这几篇文章就是会 议摘要里面的。由于图书馆中98年该杂志的增刊被出借了,无法证实;而97年的 增刊中,确实有常智杰老师的两个摘要。” 只有一页的论文并非没有,何况有时候只标出论文第一页的页码,所以仅凭 页码是无法知道论文的性质的。“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文章是刊登在杂 志增刊上的,那么在引用时要写明是suppl.(增刊),页码前面也要加上S,而常 智杰不仅未这么标注,甚至还标上了正刊的期数No.12, No.23,这难道不是想让 读者误以为那是发表在正刊上的论文吗? “有点常识的人”也都知道,豆腐干大小的会议摘要是不能算做文章、论文的。 生物医学的学术会议与其他领域的学术会议不同,一般并不要求与会者提交完整 的论文,也不出会议论文集,而只要求提交一份不到半页的摘要,一般不经审稿 就都接受了,具体内容则在会议上通过张贴(poster)等方式公布。这些会议摘 要有时会合起来做为某个杂志的增刊出版,但是没有人会把它当论文。我从来没 有见过国外哪个教授把会议摘要列入自己的发表记录中,倒是学生们因为发表的 论文太少,在找工作时有时候会把会议摘要也写入履历中,但是也会清清楚楚地 写明那是会议摘要或会议张贴,否则将被视为是捏造论文,是欺诈。 常智杰1997年的两篇“论文”,就是登在《骨与矿物质研究杂志》1997年 第5期增刊《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研究学会年会》上的会议摘要,每篇的篇幅只占 四分之一页。他的1998年的五篇“论文”,则根本就不在《骨与矿物质研究杂志》 的增刊上,而是登在另一份杂志《骨》(Bone)1998年第5期增刊《美国骨与矿物 质研究研究学会暨国际骨与矿物质学会第二次联合会议》上的会议摘要,每篇的 篇幅据网友大胖星说,只占五分之一页(我没有亲查)。《骨》1998年的卷数为 23卷,所以常智杰倒没有写错卷数,但是接连五篇都把杂志的名字写错了,这是 非常奇怪的错误。 以会议摘要的形式报告的结果,在正式发表时经常会有变动,甚至连作者名 字都变了,这也是人们不把会议摘要当回事的一个原因。例如这篇会议摘要: Zhijie Chang, Xingming Shi, Xiangli Yang, Di Chen, and Xu Cao. Smad1 interacts with homeodomain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BMP signaling. 常智杰是第一作者,但是1999年该项工作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JBC)发表论 文时,常智杰则变成了最不重要的倒数第二作者。还有像这篇: X. Yang, Z. J. Chang, X. Shi, and X. Cao. Amino terminal domain of Smad1 interacting with Hoxc-8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bone cell differentiation. 常智杰是第二作者,但是2000年该项工作在JBC发表论文时,常智杰的名字消失了, 第二作者变成了X Ji。 常智杰显然也知道会议摘要是不能算成论文的,所以才挖空心思地将其加工成 让人误以为是论文。但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这名学生,明明知道那是会议摘要,却 为了替常智杰圆谎,仍然把它们称为“文章”、“论文”,不知是清华生物系的哪 一位老师教给他的常识!Medline是生物医学领域最齐全、最权威的论文数据库, 生物医学研究者一般只用它来检索论文,清华大学生物系的这名学生却嘲笑我只会 用Medline做论文搜索不够专业水准,这又不知道是清华生物系的哪一位老师教给 他的常识!清华大学生物系的这名学生攻击我“自己干科研没本事,于是就泼妇骂 街一样靠揭人家的短来出名”,我不知道他有什么资格来判断我的科研能力,也不 知道他根据什么特异功能来断定我的打假动机,就算他所说是实,也比那些干科研 没本事,却不愿去干别的,要靠弄虚作假继续糟蹋国家的科研经费的人要好得多。 我们得承认,清华大学的某些教师,也许还包括某些学生,骗人、骗钱的确都是非 常有本事的。常智杰回国时一篇论文都没有,不也当上了清华大学的副教授,而且 掌握了多达一千多万元的科研经费了吗?有这样有本事的教师,还怕教不出有同样 本事的学生? 2003.12.18. 附: 发信人: bioboy (Chariots of Fire),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关于常智杰老师事情的澄清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Dec 18 08:09:29 2003) 昨天看到十大第一条的文章很吃惊,但不太相信,因为在我印象中,清华生物系的老师不 是这样子的。今天下午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确实能找到常智杰老师的这几篇文章,下面是 几点说明: 1.方舟子文章中列举的常智杰老师的这七篇J BMR文章,首先从文章的标题细心的读者很容 易注意到页码都只有一页,有点常识的人马上应该能够联想到这可能是杂志的增刊,收录 的是该领域年会的会议论文摘要。到图书馆一查阅,果然如此,J BMR每年都有一个增刊收 录当年的会议摘要,常智杰老师的这几篇文章就是会议摘要里面的。由于图书馆中98年该 杂志的增刊被出借了,无法证实;而97年的增刊中,确实有常智杰老师的两个摘要。由于 该增刊每年都收录上千个论文摘要,当然没有可能一一录入成电子版,这就是在该杂志网 站上还有medline上找不到这些论文的原因,常智杰老师在给方舟子回信中说到,这些文章 可能没有电子版是正确的。虽然没有看到98年的增刊,但是从每年大会论文摘要的数量看 ,在上千个大会论文摘要中,一个实验室出5个poster或者五个论文摘要不是什么不可能的 事情,况且这个领域(bone and mineral rearsh)并不是特别广的领域,同行实验室数量也 不是天文数字,常智杰当时实验室在98年年会有五个论文摘要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 理由相信这5篇论文是真的。等下如果图书馆还开门,我会去把常老师97年这两个摘要扫描 ,放到网上,以辨真伪。 2.方舟子是个土人,原来他就只会使用medline,如果medline找不到他就认为没有这篇文 章。实际上如果用SCI搜索,至少能找到常智杰98年两个J BMR的文章,而且注明了是增刊 。 3.方舟子文章中提到,作为用人单位的清华大学生物系领导们不辨真伪。我倒要问问看, 如果常智杰发表的J BMR(影响因子6点多)都是正规的paper的话,他还能是一个副教授吗, 而且也许一开始只是一个讲师。原因就在于常智杰的这些文章都是会议摘要,我相信生物 系的领导们当初都是知道的。而且常老师又没有自称自己是什么牛人,没有什么太好的pu blication是可以理解的。当初我本科的时候,常老师和一个助教给我们上细胞生物学实验 科,从事的是最基层的教学工作。后来是付新元到清华建了基因研究所,由于付本人在Ya le有自己的实验室,于是国内方面就交给常智杰负责。 4.看看常智杰J BMR上面的文章,有几篇是关于Smad,这个东西在TGF-beta型受体引导的信 号通路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一篇文章关于PPAR,这个是糖尿病相关,调控体内脂含 量的核受体蛋白,直到今天基于该蛋白的药物设计依然相当热门。常老师当初在美国作博 士后从事的课题研究,应该来说当时都算热门的,复系没多久的清华生物系,底子很薄, 把他招回来当个副教授或者在当时也许只是个讲师,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5.特别b4方舟子这号人,自己干科研没本事,于是就泼妇骂街一样靠揭人家的短来出名。 而且只会用medline搜索,先给点打假的专业水准好不好? (XYS200312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