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杨雄里的学生对杨“抄袭”一事的回复》 ·方舟子· 复旦大学的BBS出现了一篇题为《杨雄里的学生对杨“抄袭”一事的回复》 的文章,署名是“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视网膜研究室全体学生”,但没有 一个人署上自己的名字,不过,留下了四个电子信箱。 这个答复虽然以“抄袭”一事为题,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回答直言提到的其 他问题,对那些问题我没有条件或没有能力查核,只反驳这些学生对“抄袭”的 辩解,因为杨雄里的抄袭文章和被他抄袭的原文都在我手上,我有条件也有能力 做这个鉴定,而且是非常容易认定的。这些学生称: “杨在‘生理科学进展’上发表的‘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功能’是一篇综述,其 目的是把国际上这一研究热点的现状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当然参阅了许多文献, 在文中均清楚地注明文献的出处。需要指出的是,杨的实验室当时尚未开展Mü ller细胞的研究,杨毋需以此综述标明他是在这一领域中的权威(在该文中杨未 引述自己的任何论文)。只是在此以后,杨的实验室才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并发 表了几篇论文。” 杨的综述文章的确“在文中均清楚地注明文献的出处”,但是这只是把Newman & Reichenbach (以下简称NR)注明的文献出处也照搬过去而已,并不能说明他 参阅了许多文献,更不能说明他没有抄袭。如果杨的文章真是自己参阅了许多文 献而写成,决不至于要照抄NR的综述。杨只在最后一个文献出处列了NR的文章, 列在一句展望的后面,给读者的印象就是他只在这一句展望参考了NR的文章。在 杨的文章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说明他的整篇文章是根据NR的文章写成的。 现在我把杨的文章的抄袭情况具体罗列如下: 第1段(引言):基本是杨自己写的。 第2段:全盘抄自NR文章的第1页第3段。 第3段(对70年代旧工作的回顾):杨自己写的。 第4段:全盘抄自NR文章的第1页第4、5、6段。 第5段:除了最后一句(“此外,已有实验显示,簇集在Muller细胞的小突起 上的Na+通道,能为邻近的神经元的活动所激活,从而接受后者的信号,介导与神 经元间的通讯。”)是杨添加的,其他全部抄自NR文第2页第1、2段。 第6段:全部抄自NR文第2页第3段。 第7段:前面两句是引言。后面两句抄自NR文第2页第6段。 第8段:全部抄自NR文第3页第1、2、3、4段。 第9段:全部抄自NR文第3页第5段、第4页第1段。 第10段:全部抄自NR文第4页第2段。 第11段:全部抄自NR文第4页第3、4、5段。 第12段:全部抄自NR文第4页第6段、第5页第3段。 第13段:除了最后一句总结,其他抄自NR文第2页第4段。 第14段:这是杨自己加的结束语。 可见,有实质内容的部分全部是抄自NR文,而且除了第13段,抄的顺序也与原 文相同。在《对杨雄里院士抄袭的鉴定》一中,我举了两个杨在抄袭时改动语序, 结果出错的例子。有人将我的鉴定歪曲成杨都对原文做了改动。实际上,我在文中 已说得非常清楚,杨的抄袭手法是非常忠实的翻译,只有个别地方有所改动,结果 还改错了,我只是举了改错的例子而已。 杨的一名学生,自称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友,同时写了一篇攻击我的文章,附 在后面。这位校友说我是在攻击杨雄里,“让我惭愧。让我作为一名科大人感到惭 愧”云云,并说“科学家崇高的人格不容侮辱”。如果我摆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杨雄 里抄袭,何来侮辱其人格?我们揭露学术腐败,是不是都在侮辱“科学家崇高的人 格”?这位校友如果还有点起码的科学道德观的话,就应该试图证明杨雄里没有抄 袭,而不是来侮辱我的人格,更无权代表科大人感到惭愧,否则我倒要为科大培养 出了这种没有科学道德观的学生感到惭愧了。我相信有什么样的老师一般地就有什 么样的学生。从杨的“全体”学生的科学道德水准,我看不出杨有什么崇高的人格。 没有科学道德观的学生当然不只这一位。中国的学术腐败是从院士到学生的全 盘腐败,不要以为学生就比较有正义感。在郭光灿事件中,中国科大的学生已集体 表演过了一回。哪位不信的话,还可以到上海地区生命科学的研究机构研究生活动 的一个叫“生命玄机”BBS去看看,那里是对我揭露学术腐败进行漫骂、攻击的一个 大本营(可能跟我们揭露的几个人碰巧都在上海有关),理由无奇不有,好像我对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学术腐败的揭露,断了这些生命科学研究生的前途似的。许多国 内的研究人员对杨雄里抄袭一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据说国内的综述很多就 是照抄国外的综述。这就好比说一位小偷被抓,以还有许多小偷也在偷为由为自己 开脱。学术腐败当然不是个别现象,但是这不成其为我们应该宽容腐败的借口。 2001.12.26. 附: 杨雄里的学生对杨“抄袭”一事的回复 近日来,网上针对杨雄里院士“抄袭”一事的讨论很多,可能让希望了解真相的 热心人一头雾水。作为杨实验室的成员,我们谨提供一些事实,欢迎大家查证或 与我们联系: email: jingweizhao@fudan.edu.cn jliu@fudan.edu.cn hhaini@yahoo.com syria_hsu@yahoo.com 杨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由其和合作者所发表的论文体现,应由学术界和历史来评 价。以下几点或许可作为杨在有关领域研究水平的证据。 1、杨在1990年曾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作为PI,申请美国NIH基金,并获准资助 (R01 EY08338)。这在中国生命科学界鲜见。 2、杨在1992年曾与日、美、意等国科学家联名申请International 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Organization 研究基金,获准资助。 3、杨和合作者,基于在国内实验室的工作,最近5年中(1997~2001),曾在 SCI杂志上发表论 文27篇,其中在国际杂志上(包括Glia, J.Neurophysiol., Neuroscience, Eur.J. Neurosci., J. Neurosci.Res., Brain Res等.)发表20篇。 4、自2000年起,杨应邀参加“Progress in Neurobiology”(IF=7.09) 的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并成为Japanese J. Physiol.(IF=1.19)的Editorial adviser. 5、2001年杨在“Prog. Brain Res”(131:277-294)发表长篇论文,概述其实验 室的研究成 果。 一、关于杨的学历 杨1980~1982年在日本国立生理学研究所(NIPS)进修,获日本学术博士学位, 有博士文凭为据。其时NIPS尚未设立研究生院,经原所长内园耕二联系,向日本 静冈大学提出申请,经答辩,被授予学位,在杨的C.V. 中均标明:1982, Ph.D. Shizuoka University and NIPS 二、关于杨的科研工作 在1981年前,杨和合作者的研究论文均在国内杂志上发表。80年代以来,杨和合 作者曾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约50篇,包括两部分工作,一为与国外合作者 的论文(约占1/2强),这些论文杨多为第一作者;一为与国内同事的研究论文 (约占1/2弱),这些论文杨多为通讯作者。这两部分都包含着杨的贡献。把在 国外和国内的工作截然区分开来,在衡量一个人的科学贡献上似无特别的意义。 三、关于暗压抑效应(dark suppression effect) 长时间暗适应后,视锥信号在视神经节细胞水平上被压抑的现象确是Raynauld 等人发现的,在杨的所有有关论文中均准确地描述了这一事实。但在外层视网膜 (outer retina)视锥信号在长时间黑暗中受压抑的现象为杨及其合作者首次报导。 2001年Baldridge 在Prog. Brain Res.(131:437)上发表的论文中特别指明了这 一点:“It should be noted that Yang, Tauchi and Kaneko reported evidence of horizontal cell dark-suppression in abstract form in 1982”。 四、关于“抄袭” 杨在“生理科学进展”上发表的“Müller细胞与视网膜功能”是一篇综述,其 目的是把国际上这一研究热点的现状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当然参阅了许多文献, 在文中均清楚地注明文献的出处。需要指出的是,杨的实验室当时尚未开展Mü ller细胞的研究,杨毋需以此综述标明他是在这一领域中的权威(在该文中杨未 引述自己的任何论文)。只是在此以后,杨的实验室才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并发 表了几篇论文。 五、关于“脑科学家” 视网膜无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Cajal曾说过视网膜是“genuine neural center”;再者,按科学界的共识,“脑科学”等同于“神经科学” ,把视网 膜(即使是低等动物)研究,乃至外周神经系统研究,从脑研究(神经科学研究) 中排除出去,谅必多数神经科学家均不能苟同。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视网膜研究室全体学生 2001/12/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DU_USTC 讨论区 】 【 原文由 syria 所发表 】 今天才看到方舟子攻击杨雄里院士的文章。 我这里用攻击一词并不觉得不恰当。 方舟子是我的师兄,高我11级。作为他的师妹,我一直都觉得他是个敢说敢言的人。 之前,还很欣赏他的作风。而现在,我只能说,他让我惭愧。让我作为一名科大人感 到惭愧。 说明一下我的身份。现在我是杨雄里院士的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我只是在这里发表感 想的原因,我不希望我的个人观点被无聊人士利用,不希望再为我尊敬的老师带来什 么不必要的麻烦。 拿很流行的话来说,我对杨老师的敬仰犹如滔滔之江水。有点夸张,但是有根据。我 很尊敬我的老师,不仅仅因为他是我的老师这个身份,杨老师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名 实实在在的科学家。出身于科大,可以说接触到的科学工作者不在少数,后来来到科 学院,满世界的科学家,真正让我折服的,可以说只有杨老师一人而已。当然不排除 其他老师一样值得尊重,只是相对的与杨老师接触稍多,对其人品及治学态度有更多 的了解。作为学生,我没有资格去谈论老师的人品,我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谈谈我 对杨老师的了解。 杨老师今年已经61岁了,每天早晨8点以前从15公里以外的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 的工作,一直到晚上7:30才从这里回家。只是在实验室的时间每天有超过11个 小时。每年夏天去贝勒医学院工作3个月,我想,这么一个年龄,还亲自做试验的老 板有几个?就在一个多月前, 淼鑫教授在复旦对我们三十几名学生说,“这个世界 上,胞内记录技术最好的人在这里,就是杨雄里。”这句话不知道bird有没有听到。 关于老板的学术背景,我没有发言的权力,除非我有比老板更出色的工作。这不是官 僚,只是,我不能对我不完全了解的东西妄发言论,人们要对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 负责。不过,我想,以一个连老板在内,不超过10人的工作组,5年内发表五十几 篇原始论文,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上的工作成绩来看,是否 可以说明一些什么。 我什么也不想说,我只是再说一次,科学家崇高的人格不容侮辱。请对本学科,本实 验室,以及对杨老师并不了解的人不要妄发言论。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