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荒唐可笑的《追问千禧年》中译本 ·方舟子· 斯蒂芬·杰·古尔德在1997年出版了一本思想随笔《追问千禧年》(Questioning the Millennium),把他的博学发挥到了极致。田洺教授既然连古尔德的科普著作都翻译得 几乎无句不误,那么让他来翻译这种思想随笔,更是赶鸭子上架——他为了能把他读不 懂的原文“理顺”,随意发挥、改写,有些地方,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下面根据三联 书店出版的田教授译本,从正文第一段开始,依次列举五段做个比较。先列原文,再列 田教授的翻译,然后是我的翻译。这么一比较,田教授译文之谬误,之荒唐,也就足以 显示出来了。对特别可笑的部分,我做了点评论。 【原文】 We inhabit a world of infinite and wondrous variety, a source of potential joy, especially if we can recapture childhood's fresh delight for "splendor in the grass" and "glory in the flower." Robert Louis Stevenson caught the essence of such naive pleasure in a single couplet --- this "Happy Thought" from 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 The world is so full of a number of things, I'm sure we should all be as happy as kings. 【田译】 我们生活的世界捉摸不定,变化无常,不过这也是潜伏着欢乐的源泉,尤其当我们 再能重演孩童那像“青草中的光彩,花朵中的欣荣”的新鲜美丽时。罗伯特·斯蒂文森 在一个对句中抓住了这种质朴欢乐的本质,诗句出自《儿童花园诗集》中的“幸福的想 法”: 这个世界上应有尽有, 我们像国王无虑无忧。 【方译】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无限而奇妙的多样性,它们是潜在的欢乐源泉,特别是如果 我们能够重现儿童时代从“草中的光辉”和“花中的荣耀”所感到的新奇的欣喜。罗伯 特·斯蒂文森在一个对句中抓住了这种天真快乐的本质——这个“幸福思想”来自《一 个儿童的诗歌花园》: 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的事物, 我确信我们全都应该像国王一样幸福。 【评论】 第一句说的是“无限而奇妙的多样性”,田教授想都不想,下文也不看,就自做 主张改成“捉摸不定,变化无常”,简直就是在打着古尔德的名义自己写文章嘛。其实 田教授的确是通篇都在自说自话,我看这个译本该署名“古尔德、田洺合著”才是。 delight是个常用词,意思就是“欣喜”,不知田教授为何愣是把它当成了不知所云的 “美丽”?斯蒂文森诗集的标题是“诗歌花园”,田教授能看成“花园诗集”,表明他 对英语的词法结构缺乏基本的掌握。把“我确信我们全都应该像国王一样幸福”译成 “我们像国王无忧无虑”更是莫名其妙。连中学生都不该犯这种错误。 【原文】 But sheer variety can also be overwhelming and frightening, especially when, as responsible adults, we must face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sometimes) outrageous fortune. In taking arms against this sea of troubles, no tool can be more powerful, or more distinctly human, than the brain's imposition of meaning upon the world's confusion. This need for meaning becomes especially acute when we fear the accuracy of two great statements fed by Eastern influences into primary documents of Western culture --- for these quotations epitomize our suspicion that the cosmos may feature (in our terms) neither sense nor direction, while we humans may inhabit this planet for no special reason and with no goal ordained by nature. 【田译】 但是如果变化太多,也会令人难以忍受和害怕,特别是对于负有责任的成年人来 说,我们必须面对(有时)可怕命运的突然降临。当我们用臂膀向忧愁的海洋抗争时, 最有力的工具,或最能体现人的特点的方式,莫过于用我们的大脑来解释世界混乱的 意义,当我们害怕爱因斯坦提出的两个著名的观点为真的时候,这种对于意义的需要 更显突出,爱因斯坦的观点影响了对西方文化基本文献的看法,他的话体现出我们怀 疑宇宙的特点(从我们的角度看)既没有意义,也不具备方向性,而且我们人类居住在 这个星球上既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没有由自然决定的目的。 【方译】 但是无比的多样性也能够是让人难以承受和恐惧的,特别是当我们做为有责任的成 年人,必须面对(有时)厄运的矢石时,更是如此。在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无限的麻烦时, 没有什么工具要比大脑对世界的混乱施加意义,更有威力或更有显著的人类特点的了。 这种对意义的需求变得特别地强烈,当我们害怕由东方思想影响渗入西方文化的主要文 献中的两个伟大说法会是真确的时候——因为这些语录集中体现了我们如下的疑虑,即 宇宙的特征也许(用我们的说法)既无意义也无方向,而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行星上也 许没有特殊的原因,也没有由自然决定的目标。 【评论】 田教授只知“arms”有“臂膀”的意思,不知道它还有“武器”的意思,因此 “拿起武器抗争”变成了“我们用臂膀抗争”。更可笑的是,他居然把“东方”看 成了“爱因斯坦”,于是绞尽脑汁想搞明白那句话的意思,却无论如何也搞不明白 了,于是干脆抛开原文自写自的。不是什么“爱因斯坦提出的两个著名的观点”, 而是“东方思想……两个伟大说法”——这指的是下面马上提到的《鲁拜集》和《传 道书》,田教授在翻译的时候,照样不看上下文。 【原文】 Edward FizGerald, publishing in the same year (1859) as another revolutionary document filled with challenges to tranditional notions of intrinsic meaning, Darwin's Origin of Species, freely translated the Rubaiyat of the eleventh century Persian poet Omar Khayyam: Into this universe, and why not knowing Nor whence, like water willy-nilly flowing. 【田译】 在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的同一年,爱德华·费茨杰拉德出版了一部革命性的文献, 对传统的以为自然界中存在内在意义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毫无拘束地翻译了11世纪波斯 诗人奥玛·卡拉亚姆的《鲁拜集》: 对于宇宙的内涵,为什么我们毫无所知, 不知它从哪里来,它像流水一样不遂人意。 【方译】 在充满了对有关固有意义的传统观念的挑战的另一份革命性文献、达尔文的《物种 起源》发表的同一年(1859),爱德华·费茨杰拉德发表了他对11世纪波斯诗人俄默· 伽亚谟的《鲁拜集》所做的随意翻译: 进入这个宇宙之中,而不知道为什么 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就像水任意流淌 【评论】 田教授把“充满了对有关固有意义的传统观念的挑战的另一份革命性文献”当成 了费茨杰拉德写的,表明他对英语的基本句法也没有掌握。那个子句明显是修饰《物种 起源》的。 【原文】 While the preacher of Ecclesiastes had written, more than a thousands years earlier but with similiar doubts about inherently congenial natural order: 【田译】 而早在一千年前,《圣经·训道篇》的作者就已经写出对于自然界具有天生规则看法 的怀疑:(引文照抄《圣经》中译本,略) 【方译】 比那还早一千多年,《传道书》的布道者已写下了对固有的天生自然秩序的类似的 疑问: 【评论】 按田教授的译法,会让人以为《传道书》是一千年前写的,其实古尔德指的是比 《鲁拜集》更早一千多年。另外,田教授漏掉了“类似的”。 【原文】 But why invoke such general themes of mental ordering and natural randomness to begin a small book on particular questions about the millennium ? I start here because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millennium in Western culture arose from two of the great mental strategies that we use to wrest order and meaning from a recalcitrant world. Moreover, and more particularly, the central shift of meanning that defines our current millennial madness ----- from millennium as apocalypse to millennium as calendrics ---- can best be understood as a change of emphasis from one mental strategy to the other. 【田译】 但是,我为什么要在一本论述千禧年这个特殊问题的小册子的开头引述这些论述内 心有序和自然界无序的一般性语句呢?我之所以这样开始,是因为西方文化中的千禧年 的基本概念产生于两个著名的心智策略,我们利用这两种策略扭曲了冥顽不化的世界中 的规则和意义。而且,更特殊的是,要明确,我们为之狂热的干禧年,它的意义已经发 生重大改变,由带有启示性的千禧年,变成历法意义上的千禧年。这种转变,被理解为 是从重视一种心智策略向重视另一种心智策略的转变最为恰当。 【方译】 但是为什么在一本有关千禧年的特别问题的小册子的开头,引出像心理排序和自然 无序这样普遍性的主题?我这样开始,因为在西方文化中有关千禧年的基本概念,是从 两个伟大的心理策略中出现的,我们用这种策略来从一个顽固的世界中竭力探出秩序和 意义。而且,也更为特别的是,确定我们目前千禧年之疯狂的中心意义的转换——从把 千禧年做为世界末日到把千禧年做为纪年——最好能够理解为是从强调一种心理策略 到强调另一种的变化。 【评论】 不是什么“一般性语句”,而是“普遍性的主题”,不是什么“扭曲了……规则和 意义”,而是“竭力探出……秩序和意义”。田教授把“确定”当成“要明确”,同样 表明他没有掌握英语基本句法,读不懂“that defines”是个修饰子句。 总之,田教授不仅连一些基本的英语词汇都没有掌握,连基本的英语词法、句法都 没有掌握,糊里糊涂地往下读,自做主张地胡编乱译,把古尔德原著窜改成了田洺合著。 田教授恐怕连翻译一篇英文报道都有困难,却竟然敢拿这种复杂的思想随笔下手,我只 有佩服他的勇气。 2003.2.10. (XYS2003021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