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方舟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坦言   “告诉公众事情的真相” 《浙江科技报》2004.6.1.   挑战学术权威和商业神话的科学勇士   方舟子将反对伪科学和进行学术打假,当作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并成 为该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没有权力,也不讲报酬,一再挑战学术权威和商业神 话,毫不留情地将科学打假进行到底。著名学者邹承鲁院士对此曾经评价道,现 在国内的学术腐败比较严重,应该有人出来说说话,方舟子敢说,这应该得到肯 定。不久前,方舟子批驳了“非典”是美国对中国进行基因战结果的言论,最近 他又和国内另一位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联合质疑四川中医陈建民绝食一事的真 实性,频频引起国内关注。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与方舟子联系上,采访了这位学术打假的科 学勇士。   记者: 您曾在文章中说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大环境”,请问您认为“科 学精神”包含什么?中国人为什么会缺乏科学精神?如何让科学精神在中国扎根?   方舟子:我认为科学精神包括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理 性。除了探索精神可能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其他三个方面都需要后天的培养,也 就跟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这 些精神,虽然偶尔也会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教诲,但更多的是强调对权威的 盲从,缺乏怀疑精神,更没有实证、理性精神。要让科学精神在中国扎根,就应 该在科普的时候注重弘扬科学精神,方式有多种多样,例如批判伪科学、破除迷 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弘扬科学精神的方式,教育一般的人对惊人的说法、“特异的 现象”不要轻信(怀疑精神),要看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实证精神),理性地对 待(理性精神)。   记者: 什么是科普?您认为科普的内容应包括哪些?通过不久前出现的 “非典阴谋论”,您认为国内的科普还存在哪些缺陷?需要如何改善?   方舟子:科普不仅应该普及科学知识,也应该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 学思想,这已经成为中国科普界的共识了。但是也不能因此轻视科学知识的普及, 像有的人那样轻蔑地称之为“一阶科学传播”、“低级科普”,是错误的。例如 针对“非典阴谋论”,既要介绍正确的病毒学、遗传学知识,也要告诉公众对惊 人的说法要抱怀疑的态度,不可轻信。“非典阴谋论”一度在媒体上流行,反映 的是新闻工作者的科学素质不高,不会分辩伪科学,甚至明知其为伪科学也要炒 作。   记者: 评判科普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科普作品现状如何?您认为 现在的中国科学家不愿意写科普作品的原因何在?   方舟子:评判科普作品好坏有一条底线,绝不能有伪科学、反科学的内容。 此外还应该内容准确、新颖,叙述生动,如果能带有历史感、思想性,不回避学 术争论,则更好。我对中国科普作品读得不多,缺乏较全面的认识,就我有限的 阅读而言,很少见到佳作,更多的是立场模糊、观念糊涂、知识陈旧、水平低下 的劣作,还有的是剽窃国外的科普著作。某些获奖作品浪得虚名,含有伪科学、 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甚至硬伤累累,例如我不久前批评过的《科学的历程》 一书。中国科学家不愿意写科普作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觉得没必要写。中国 科学家的研究经费是向政府申请来的,公众没有发言权,因此他们不觉得有向公 众介绍自己的工作的必要,而把科普工作当作是浪费时间。二是没有能力写。中 国科学界没能形成舞文弄墨的传统,文理兼通、文笔好的如凤毛麟角,有时为应 付任务而写些科普文章,也难以被普通读者看明白。   记者:您是如何想到要进行学术打假的?揭露伪科学和进行学术打假是否给 您的生活带来不便?您做这些工作是没有报酬的,请问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您 靠什么生活?   方舟子:我从事学术打假,从小的方面说,是性格使然。我有理想主义和英 雄主义的倾向,对看不惯的事就忍不住要抨击,越没人管越要抨击。从大的方面 说,是为了中国科学的未来。如果学术腐败不制止的话,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会有 灾难性的影响。我自己并不觉得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我的亲人朋友担 心我会遭到报复,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自由职业者,我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收入, 例如出书、写文章的稿酬、版税收入,给高科技公司当顾问的收入,等等。我对 生活的要求不是很高,收入足以维持我过普通的生活就满足了。   记者:您所揭露的人绝大部分平安无事,对此您怎么看?您想过放弃吗?   方舟子:我从事学术打假,只是要告诉公众事情的真相,不要被造假者蒙蔽, 至于造假者是否会受到惩罚,是我管不了的。我对此从不抱太大的希望,因此也 就不觉得太失望,不会因此觉得没有成果而放弃。   (本报记者 江英华) (XYS200406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