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方舟子按:该报道在《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33期登出时,删掉了我对新浪微 博管理不公的批评部分,变成了我是因为自己删除不了骂人评论才离开新浪微博 的,这当然不是事实。这里是刊发前让我确认的原稿)   方舟子:三次战役 一次别离   记者 蔡如鹏   上个月,应韩国文化体育光观部的邀请,方舟子作为“中国人气博主和媒体 精英访韩团”成员之一,对韩国进行了一周的访问。在接受韩联社的采访时,这 位中国网络上著名的“反伪打假斗士”笑称:“我不是人气博主,而是气人博 主。”   虽然自称不是人气博主,可走在韩国街头,这位“粉丝”达1741万的微博大 V就一路被中国游客认出。可见他的影响力,或者说微博的影响力有多大。   微博“第一战”   2009年9月,在新浪的邀请下,方舟子注册了他的第一个微博账号。不过, 当时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太把这个新生的社交工具当回事。“微博、微 博,顾名思义就是博客写得简短一点,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是喜欢写那种比较 长篇的文章的。”方舟子说,“所以新浪网当初拉我过去的时候,我说你们可以 在那边给我开一个微博,但是我不会去玩的。”   最初,情况也的确如此。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这个微博都主要以转发方舟 子新浪博客文章的链接为主,即无原创内容,也不跟网友互动。真正让方舟子改 变对微博看法的,正是日后被称为方舟子微博“第一战”的唐骏学历事件。   2010年7月事件出现之初,唐骏的助理曾向媒体表示,方舟子的发难是有预 谋,早在一年前他就盯上了唐骏。不过,按方舟子的回忆,“这个事在微博上炒 起来纯粹是个偶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事情最初是有网友通过微博问 他对成功学怎么看?   “我说,那是骗人的东西。接着有个叫‘萨根’的网友又问,那唐骏新出的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呢?我随口就回了一句,唐骏在加州理工的那个博 士学位是假的,他是不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去复制假学历啊?”方舟子说,他之 所以说唐骏学历造假,是因为之前2009年4月就有人曾向他创办的学术打假网站 新语丝举报过唐骏。   接到举报后,方舟子查阅了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以及美国大学博 士论文数据库,发现的确没有唐骏的名字。但由于当时文章只登在新语丝上,并 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这个网站的读者主要是学术界人士、海外留学生,他 们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唐骏是谁。   但在微博平台上就不一样了。彼时的唐骏向国人近乎完美地展现了一个具有 全球眼光的成功中国商人的形象。顶着微软中国总裁的光环,他经常在电视、到 大学演讲,与听众分享令人敬仰的白手起家的发财故事,在渴望成功的青年人中 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的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自2008年发行以来已重印5 次。   因此,当方舟子在微博上抛出唐骏学历造假的话题后,立刻挑起了网友的兴 趣,很多人问他有没有证据。“于是,我就回头去翻之前的文章,又看了唐骏那 本书,把证据一条条放在微博上。”方舟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唐骏学历事 件就是在与网友互动中产生的,如果没有微博,是不可能出现的。   事实上,那时方舟子新浪微博的“粉丝”并不多,只有40000多人,但其中 很多是媒体记者。经过他们的报道,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反过来,随 着事情的扩大,方舟子的微博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在整个事件中,他的 微博“粉丝”出现了第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激增至50多万。他第一条评论数上千 的微博也诞生于此过程中。   唐骏学历事件让方舟子意识到了微博的重要。“它传播力强、互动性好、自 由度高,我不仅可以跟网友互动,而且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平台,揭露那些造假事 件。”方舟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那以后,他开始重视微博这个平台,在 上面花的时间更多,互动也更频繁。   不久后,又出现了李一道长的事。和上次一样,这次也先是方舟子在微博上 与网友互动,然后媒体跟进,引发了一连串事件。这个时候,他的微博转发数已 经很多了,上千的转发已算不上稀罕。接着到8月的时候,方舟子遭到袭击,一 个多小时后他的妻子在他的微博上发了被袭的消息。这时候传播力就更强了,那 条微博在几个小时内被转发了2万多次。   2010年习惯被称为微博元年。这一年,因为这个平台的作用,方舟子打假的 “动静”加大了。当然这不是从数量上来算,他每年打假的案例都在100起左右, 而那年取得的反响特别大。那年年底,他被一家媒体评选为“年度微博人物”。 在颁奖仪式上,有人评价说,由于微博的出现,方舟子正在从小众的学术打假名 人转变为大众名人。   交锋李开复   随着影像力的扩大,方舟子微博的“粉丝”也迅猛增长。每天有数以千计的 网友在他的微博上留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从坐月子 是否科学到火车为什么没有安全带,再从煮玉米是不是全谷到吃西瓜为什么不容 易上火,无奇不有。他的微博俨然成了一个网上的“生活百科”。   现实生活中,方舟子也开始被更多的普通百姓所熟悉。不论是在香港迪斯尼, 还是在玉龙雪上,尽管戴着棒球帽、墨镜,他还是一路被认出来。有一次,他在 机场等摆渡车,他听见身边的人在议论,最近有个搞烟草研究的被评为院士,被 方舟子打假,这个假打得好,不然大家都不知道低焦油的危害也很大。“当时我 就站在后边,很奇妙的感觉。”他回忆说。   2011年对李开复的质疑是那年方舟子微博上关注度最高的一个事件。这一事 件同时也把方舟子的微博影响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开复虽然与唐骏一样,均是中国最知名的职业IT经理人之一,但他的资历 和声誉远在后者之上。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李开复,在苹果、 微软、谷歌都做到全球副总裁的职位,有着一份令人炫目的履历表。再加上,通 过对创业者提供意见和资金帮助,李开复在国内已被视为“青年导师”,在微博 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因此,当方舟子的微博“炮口”对准他时,围观的网 友数量之大,是一年前唐骏学历事件中所难以比拟的。   这场微博大战引起高关注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微博实时的互动性将方李二人 的交锋展现得极富戏剧性。与唐骏的不理不睬不同,李开复对方舟子的质疑都给 予了回应,而且非常及时。11月22日16点50分,方舟子发出第一条质疑微博, “助理教授是否等同副教授,请李开复解释”。仅仅过了一个多小时18点12分, 李开复就在微博上做了回应。此后,双方的微博你来我往,每天都有新的进展, 一幕一幕的好戏就跟看电视连续剧一样,围观的网友甚至将这场微博交锋分为第 一季、第二季……   事后,很多人问方舟子,你是不是有一个剧本,一个规划。“其实没有,因 为后面的那些好戏往往是在跟网友的互动当中被激发出来的,因为有很多的网友 来帮我寻找材料。”方舟子说,他打假的流程其实很简单,往往先是有人举报, 这种举报有各种途径,有的是给他发邮件,或者是在论坛上发帖子,现在更多的 是来自微博的留言、私信。然后引起他的注意后,他就做一番搜索,搜索完了以 后贴出来。接着就会有一些反馈、评论,然后有很多的网友也跟着参与到搜索当 中,再传播开去,引起了更多人的围观。   在质疑李开复的过程中,方舟子出示的证据包括李开复1990年1月发表的论 文、1990年的论文简介、在Google时的英文介绍、自传的所有版本、2004年写的 《美国启示录》、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的职称手册以及李开复在不同时期 的采访视频等等。   显然,靠一个人搜索在短时间内这是没法完成的。方舟子说,在与李开复交 锋中,很多支持者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比如,李 开复说他自传里在“副教授”后面已经注明了英文“assistant professor”这 个单词,方舟子想知道他是从哪个版本开始注明的。于是,发了条微博征集李开 复自传不同版本那一页的照片。结果在10个小时内,有上百名网友给他发来了照 片,从第一次印刷开始,所有的版本一个不落。   在这些材料中,还包括李开复本人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跟奥巴马是同班 同学,曾经在课堂上一起睡觉”的视频,网友甚至连李开复讲这句话在第几分第 几秒都帮他找好了,这为方舟子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他说,“这种不停的互动, 是逼近真相的一个催化剂,一步一步地走向真相。”   “方韩大战”   在与李开复的交锋中,方舟子已经意识到微博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存在一个局 限——一个话题很难持久下去。“像我跟李开复的那场戏,能够延续十来天,那 已经算是很罕见的,就是因为那个比较好看,所以大家都在围观。但一般的话题 你只要谈一两天,就有很多人表示不满。说你烦不烦哪,老是在说同样的一个话 题。”他说,“但有时候要真正澄清一个事实的真相,靠一两天是不够的。因为 往往有时候问题后面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多。所以这个也是微博的一个弱 点。”   因此,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爆料的节奏,试图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方舟子 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不会把所有的料都放出来,就像连续剧一样,今天 完了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层层递进、剥笋式的质疑方式,在 2012年的“方韩大战”中被运用到了极致。这场史无前例的网络大战,从当年年 初一直持续到年中,仍余波未消。   虽然按方舟子的说法,他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硬被韩寒拉上擂台去和他对 打的”,但一旦上了擂台,他的攻势就是一环扣一环。在最初的半个月里,他几 乎是一天一篇长篇分析文章,力图用这串环环相扣的间接证据,构成一条完整的 证据链,证明韩寒确有代笔。   “与之前的学术打假相比,打韩寒更复杂,要反复论证,摆关键证据,还要 分析,一篇一篇接着写,还都是间接证据,证据只有越多才越有说服力,你不可 能拿出一下子让他无话可说的证据。”方舟子清楚,要令人信服地证明韩寒代笔, 需要花时间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分析和阐述。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的支持者不仅给他提供了各种线索,而且纷纷上阵,从 不同的角度写文章分析韩寒代笔的疑点,直接“参战”。方舟子对《中国新闻周 刊》说:“如果,当初与李开复的论战是两个人的交锋的话,那么到了韩寒,更 像是两军的对垒。微博网友已不再仅仅满足围观的角色了。”   “方韩大战”所引发的争论规模空前,几乎席卷了整个网络,卷入的人数之 多、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的时间之长,都是微博上前所未有的。事实上,直到 一年后的今天,微博上也再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场面。   事后,方舟子曾对那场论战有过一个总结。他写道,“我本人为这场‘战争’ 设定的两个目标,都已实现。第一个目标是争取知识界的中间派。第二个目标是 终结‘韩寒神话’,他作为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已经完结。”尽管,他的 这一结论不被所有的人认可,但的确有很多人开始相信“这次事情之后,方舟子 还是方舟子,韩寒已经不是韩寒了”。   离开新浪   在“方韩大战”中,方舟子并不只是进攻者,他同时也是被攻击的对象,尽 管他对此并不陌生。“十几年来天天有人在网上骂我,我到哪里,谩骂也跟到哪 里。在新浪微博上更是如此,我贴的每一条微博,即使内容完全中性,例如只是 出一条灯谜,也会有很多人守在那里骂街。尤其是韩寒事件爆发后,我的微博评 论更是没法看了。”他说。   对于这些围攻,方舟子说,之前他根本就懒得理睬,因为“我长期以来一直 就相信,骂人骂不好,骂的人比被骂的难看。”但当这些攻击转向他的家人时, 他就无法这样洒脱了。   他尝试过删除微博评论和拉黑捣乱者。“但对我这种天天受到水军攻击、每 天至少有几万条甚至一度达到几十万条评论的人,这种做法根本就不管用。”他 说,尤其是新浪微博更新界面后,取消了成批删除功能,对评论只能一条条地删。 对此,他只好作罢。在“韩寒事件”之前,对微博的评论,他的习惯是大部分都 看,之后只能是大部分不看。   他还多次向新浪举报、找微博管理人员,甚至网站的高层,但对方的处理始 终不能让他满意,“针对我和家人的谣言仍是满天飞,发侵权微博的人得不到处 罚,被删了几条微博仍可肆无忌惮反复地发。”   这种积怨在方舟子女儿受到木子美的辱骂后,终于得到了爆发,他决定用脚 投票,离开新浪微博。“(离开后)影响力必然会有所下降,但是我不是为了追 求影响力,把影响力放在第一位,你总是有一个原则。我不能说,因为新浪影响 力大,所以要无原则在那,即使是受到不公,我也要赖在那,不是的。所以既然 受到不公,那我要走。”方舟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没有微博之前,我同 样有影响,并不是说我的这种影响力只是在新浪微博上才有。”   如今,方舟子仍会经常更新他的新的微博账号,差不多每隔半个小时就会发 条微博。即使是出门参加活动、坐车,也会用手机刷微博。他告诉《中国新闻周 刊》,如今微博已成为他传播一些科普知识和揭露造假事件的主要工具和阵地。   不久前,他的新书《方舟子自选集》要设计封面,他在微博上发了个征集帖。 没几天,就收到二十多个设计方案。“通过一次一次的打假,我获得了大家的信 任,愿意听我说话的人更多了。”他说,“我的话语权越大,当然好,但我也会 更谨慎,不会乱说话。我会珍惜手上的话语权。” (XYS20130918)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