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选自《进化新篇章》,方舟子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25万字,284页, 94幅插图,国际书号:753553354x)             进化是什么? ·方舟子·   进化论被许多学者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不管你承不承认这个发现 ,当你与别人就进化论争得脸红耳赤时,有没有首先想一想,我们所说的进化,究竟是什么?   那就先去查查辞书吧,1999年版的《辞海》给“进化”下了这么一条定义:“生物 逐渐演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很不幸,这样的定 义并不准确。如果这样的进化才算进化,进化论可真的要成为神创论者所说的“虚妄”的了。   不错,生物是演变的,小到群体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大到物种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 最根本含义。除此之外,给进化的定义加上种种的修饰,不仅多余,而且可能是错误的。比 如,生物的演变是逐渐的吗?在有些时期,对有些物种是这样的;而在另一些时期,对另一 些物种,这种演变则可能是突发、跳跃的。现代进化论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生物的进化在总 体上是由一系列不断被打断的平衡状态组成的:生物物种经过很长时间的缓慢变化或基本不 变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物的进化过程不是一个缓慢上升的斜坡,而是 一连串或高或低的台阶。生物的进化归根结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而一个基因的微小突变就 有可能引起表型的重大改变,要在鱼鳍中生出骨头(进而变成脚,进化成两栖类),只要一 个或几个基因发生突变就可以一步到位,并不需要十分之一骨头,十分之二骨头等等一系列 的过渡型(参见第九章第四节)。必须指出,现代的跃变论与传统的渐变论之争,是进化新 理论与旧理论之争,而不是非进化论与进化论之争。如果有人要欢呼“进化论已被最新科学 发现所推翻”,最好要知道这么点常识。   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吗?也未必。所谓高级、低级本来就是模棱两可的概念 ,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我们最好避免使用它们。或许我们可以认为,一个种类对 环境的适应越成功,它就越高级。根据适者生存的原则,一个新物种能生存下来而取代灭绝 的旧物种,不正说明新物种比旧物种更能适应环境,因而更高级?但是不要忘了环境已改变 这一个前提。在不同的环境下比较物种的适应性可以说没什么意义。新物种在旧环境下未必 就比旧物种强。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一个直径十公里的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带来了长达数 年的没有阳光的寒冷的“核冬天”,许多生物学家相信,所有大型的植物因此枯萎、死亡( 可能靠种子、根等留下了后代),恐龙以及大型的动物断了食物,灭绝了,而哺乳动物却顽 强地生存了下来,其中的一个因素是当时的哺乳动物都只有老鼠那么大小甚至更小,靠吃种 子、啃树根、吃尸体熬过了这场全球性大饥荒(参见第十一章第三节)。但是在此之前, 体形小显然不是什么高级的特征,哺乳动物实际上已被体形庞大的恐龙压抑了一亿年才等到 了这个幸运的一击,从此代替恐龙成为地球的主宰,而且也进化出了象、鲸这样的庞然大物 !在同时存在的生物种类之间作低级、高级的比较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进化大树有无数的 分枝,很难说哪个枝头更高一些。生物学上有所谓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的划分,不过是说低 等生物比高等生物出现的时间更早,保留共同祖先的特征更多,因而在进化上更“原始”。 这也许是一种省事的分类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在进化上越“原始”对环境的适应就越 不成功。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原核生物(细菌)要比真核生物更原始,但它们的种类之多、 数目之巨、对环境适应之强却是真核生物所望尘莫及的。在哺乳类大家庭中,人类所属的灵 长类是相当原始的一个分支,但是人类无疑是哺乳类中最成功的物种。   进化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吗?总体上似乎如此,晚出的真核生物要比早出的 原核生物复杂,多细胞生物要比单细胞生物复杂,脊椎动物要比无脊椎动物复杂。但是在我 们作出这个判断时,不要忘了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无脊椎动物并没有被真核生物、多细 胞生物、脊椎动物所取代,它们同时也在不同的途径上进化。这些途径,当然可能是由简单 到复杂,但也可能就是由简单到简单在复杂性上保持不变,甚至可能是由复杂到简单!比如 对于寄生生物,它们的细胞、组织、器官逐步退化,形态结构就是越来越简单。又比如病毒 一般认为是由脱离了宿主细胞的核酸演变而成的,它们只剩下最少量的遗传物质和一个外壳, 使人难以认定它们究竟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也就是说,在进化上,复杂的必然由简单的演 变而来,但简单的并不一定会变成复杂,复杂的反而可能变得简单。   进化是种类由少到多的过程吗?如果拿今天的几百万个物种与生命起源之初只有一个或 几个物种相比,似乎可以下这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忽视了这么一个事实:从生命起源到今 天的三十几亿年内,不断地有新物种产生,同时也不断地有旧物种灭绝;在各个时期,种类时 多时少,并非累积递增。比如在五亿三千万年前著名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中,在短短的 五百万年内产生的动物类群就要比今天的多。寒武纪之后的各动物类群不过是这次大爆发后 的幸存者的进一步进化而已。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在特定的某一类群内,其种类也不 是不断扩增的,比如哺乳类,在两亿年的进化史中,其种类时增时减,始终保持在大约90 个属。可见生物进化既是种类由少到多的过程,也是种类由多到少的过程。在发生物种大灭 绝时,后一过程表现得更为明显,而物种大灭绝可能平均两千六百万年就发生一次(参见第 十一章第一节)。同时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今天我们人类正以大约每年五万个物种的速度消 灭野生动植物,而新的物种并没有产生。   所有生存过的物种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已灭绝了。这个悲惨的事实说明了一点:进化 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它不是由低级到高级,也不是由简单到 复杂,更不是种类由少到多。进化没有方向,也没有终点。人们往往把进化树画成存在着一 个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人类的主干,把人类作为进化的最终产物置于进化树的最顶端,这实 际上不过是人类主观上的自慰而已。客观地说,人类的产生是无数偶然事件的结果。如果在 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中,最初的弱小的脊椎动物没能幸存下来,则今天或许根本不会有脊椎 动物;如果一种不起眼的鱼类不在鱼鳍中长出了骨头,则脊椎动物或许根本不可能登 上陆地;如果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恐龙的灭绝,则小小的哺乳动物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主宰 地球;而如果在大约五百万年前非洲大草原的气候不变干燥,迫使南方古猿的祖先放弃森林 生活下地直立行走,则所谓的人类也许不过是另一类猩猩。当我们回顾这一连串的偶然事件 ,有什么理由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的产生是必然的呢?   弗洛依德曾经说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带来对人类尊严的重大打击。哥白尼的日心 说让我们的家园从宇宙的中心“迁”到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达尔文的进化论让我们知道 我们的祖先并不高贵,不过是一种猿,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他毫不谦逊地说——使 我们人类再也无法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而现在我们可以说:地球上产生生命也许是必然 的,但进化出人类却是十分偶然的。我们人类不过是进化的偶然产物。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