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孟德尔何曾开创了研究范式? ·方舟子· 颜青山在《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迷”》一文中的创见,是认为 “孟德尔之所以被忽视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他)没有以那个时代常用的方式即 普及的原科学方式来宣传自己,没有写出一部将实证性与思辨性结合起来的著 作--或许孟德尔该写的这部书应该定名为《颗粒性遗传论》。”孟德尔只在 学术期刊(《布隆自然科学学会会刊》)上发表论文,颜先生认为这是不合时 宜的,“当我们抱怨布隆年刊影响很小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用今天的观点看 待当时的情形,事实上,在当时,可能任何一种期刊或会刊都不会得到重视。” “事实上,出了某些成熟的领域如电磁学之外,以一篇纯粹论文形式发表的成 果,几乎都受到过挫折,如迈尔与焦耳的能量守恒论文。较之于物理学而言, 在当时实验生物学尚未形成共同体之时,通过一篇论文而产生广泛影响更是不 可能的事情。”因此,孟德尔的做法,甚至还是一项创新,“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们也可以为孟德尔的研究增加一项新的意义,即不合适宜地开创了现代生命 科学的研究范式(纯粹以论文方式发表成果)。”据说这种说法还是根据库 恩:“库恩在进一步考察了各门科学这种成就公布形式的改变之后,得出结论, 生命科学大致在19世纪以后才采取论文而不是书籍的形式。”但是颜先生并未 注明库恩这个结论的出处,这句话紧接他引用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的一段引言之后,按道理也该出自此书,但我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找到这种说法 (库恩只提到生物科学的各个不同部门经过了两个世纪的过渡,才变得非常专 业化)。 不管这是库恩本人所说,还是颜先生自己的而强加给库恩,都不符合事实。 在十九世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是生物学家们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的 最主要的手段。颜先生只要翻翻他列为参考书的迈尔《生物学思想的发展》一 书,就会发现,十九世纪生物学方面的重大成果,大部分都是在学术期刊(特 别是林奈学会会刊、王家学会会刊这类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而且往往就引起 了重视,而不是“几乎都受到过挫折”。事实上,在学术期刊上发布生物学方 面的重大研究成果,早在十九世纪之前,例如,远在1667年,列文虎克就已向 伦敦王家学会报告了他对精子的发现。我随便举几个孟德尔时代的重要例子: Robert Brown对细胞核的发现,1833年发表于Trans. Linnaean Society (of London) G. Newport对蛙卵发育的研究,1854年发表于Phil. Trans. Royal Society 达尔文论泛生子学说,于1871年发表于Nature。 高尔顿对泛生子学说的否证实验,1871年发表于Proc. Royal Soc. London (Biol.)和Nature。 F.A. Schneider对有丝分裂的首次描述,1873年发表于Oberhessischen Gesellschaft fur Natur- und Heilkunden。 O. Hertwig对海胆授精现象的研究,1876年发表于Morphologisches Jahrbuch. Charles Whitman对胚胎分裂的研究,1878年发表于Quart. Jour. Micr. Sci. Theodor Boveri对蛔虫授精现象的研究,1888年发表于Jenaische Zeit. W. Roux对染色体遗传的研究,1888年发表于Virchows Arch. 这些都是生物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孟德尔不过是遵循当时的发表惯 例罢了。他没有把论文提交权威期刊,而只在一个地方期刊上发表,因此没能 引起广泛的注意,是非常遗憾的。在今天,如果一项重大成果不在国际权威期 刊上发表,而只在地方期刊上发表,一样也会被忽视。孟德尔时代的情形与今 天并无太大的不同。 诚然,出版专著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反响,但是专著,乃是在以往研究基础 上归纳和总结,也只有学术权威所写的专著才可能引起重视。颜先生举了达尔 文的《物种起源》和德弗里斯的《突变论》为例说明专著的重要性,却忘了他 们的学术地位与孟德尔完全不具有可比性。他们并不是靠这两部专著而一举成 名的,恰恰相反,在这两本书出版之前,他们都已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因此 其著作才会一出版即产生重大影响。名不见经传的孟德尔即使写出、出版了专 著,很可能还会被忽略,其命运不会比其论文单行本好多少。孟德尔也不太可 能去写专著,因为他后来对其他植物,特别是山柳菊,杂交的结果,发现并不 符合他在豌豆杂交中发现的遗传现象。 颜先生称,生物学以专著普及形式公布成果的时尚只持续到20世纪初,以 后就被抛弃,只在最近30年才有复苏的迹象:“如果精英科学真有终结的时候, 如果修辞学转向下的后现代科学真的能够到来,那么科学普及将会重新焕发出 其光辉来。我们也已经欣慰地看到,自1970年代以来,科学普及对精英科学正 在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例如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曾被精英科学家广泛 地认同。” 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理论生物学以专著总结学术成果并产生重大影响的 “时尚”,自达尔文以来就从来没有断裂过。举一些划时代的专著为例: 1930年,费歇(R.A.Fisher)出版《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The Genetical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1932年,荷尔登(J.B.S.Haldane)出版《进化的因素》(The Cause of Evolution)。 1937年,杜布赞斯基出版《遗传学与物种起源》(Gene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1940年,戈德斯米特(Richard Goldschmidt)出版《进化的物质基础》(The Material Basis of Evolution)。 1942年,迈尔(Ernst Mayr)出版《系统分类学与物种起源》(Systematics and the Origin of Species)。 1942年,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出版《进化:现代综合》( Evolution: the Modern Synthesis)。 1944年,乔治·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出版《进化的速度和 样式》(Tempo and Mode in Evolution)。 1944年,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 1952年,贝塔朗菲(L. von Bertalanffy)出版《生命的问题》(Problems of Life)。 1962年,杜布赞斯基出版《人类进化》(Mankind Evolving)。 1966年,乔治·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出版《适应性和自然选择》 (Adaptation and Natural Selection)。 1975年,E.O.威尔逊(E.O.Wilson)出版《社会生物学:新综合》(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1981年,Lynn Margulis出版《细胞进化的共生现象》(Symbiosis in Cell Evolution)。 1982年,John Maynard Smith出版《进化与博弈论》(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Games)。 这些都是在学术界引起反响的经典著作。80年代以来的当然还有(比如Stuart Kauffman在1993年出版的Origins of Order),但是否能成为经典,还未经受 历史的检验。这些专著有的是纯学术性的,有的则同时面向专家和一般读者,但 即使是后者,也并不等于科普著作,因为学术著作和科普著作的区别,并不在于 其写作方式,而在于其内容是否有独创的学术意义。颜先生混淆了这两者的区别, 才会举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为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书虽然在学术 界之外影响很大,对进化生物学的学术界(或者颜先生之所谓“精英科学”)却 并非如此,更不必说获得广泛认同了,因为那不过是一本没有什么学术意义的科 普著作,介绍的乃是W. Hamilton, J. Maynard Smith, C.C.Williams, R. Trivers 等人的研究成果,真正研究进化论的人并不需靠道金斯的科普。科普著作的目的 是为了向大众介绍学术界的成果,而不是要反过来影响学术界。想要通过巧言令 色、舆论宣传的方式影响学术界,乃至号称要终结“精英科学”,让“修辞学转 向下的后现代科学真的能够到来”,不过是“民间科学家”的幻想,因为归根到 底,一个科学学说是否能被学术界接受,只看证据,而不在于“修辞”。 2001.5.9.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