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刘县书是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的 ·方舟子· 针对我《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县书的批评》(XYS20050120)一文,刘县 书在中青论坛贴出《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洋洋洒洒上万言, 据说以后还要仔细教训我“写作的思维方式如何‘简单二分’、如何缺乏自我质 疑和开放态度”,我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和他纠缠下去。我尤其没有兴趣来和 他继续讨论生物学的专业问题,虽然他自称是“一个足够仔细、聪明、学过点生 物学的读者”,因此能够看出我的硬伤。他不配。不过是一个曾经读过几年生物 学基础课程的学士,对生物学入门都还谈不上,许多基本概念都还糊里糊涂的, 怎么自我感觉那么好,要来跟我比谁更专业?新语丝网站在华人生物学家中那么 受关注,全世界那么多华人生物学家在读我的文章,有的还对我非常不满、巴不 得我闹笑话,如果我敢在生物学问题上胡说八道、“冒充专家吓唬外行”,轮得 到一个生物学学士来教训我?何况刘县书承认“沈树”就是他的化名,那么他对 我的所有批评,我都可以当成是对我反驳沈树文章的反弹,无非是在泄私愤,更 不值得认真对待。实际上,如果他一开始不是以中国青年报工作人员的身份评论 我与“沈树”之争误导读者,而是明明白白地让读者知道他就是“沈树”,所以 他的评论不可信的话,我根本就懒得理睬他。 我在这里只想谈谈究竟是谁在“断章取义、筛选事实”。刘县书一面说我一 贯“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一面又说对我没有恶意,甚至还挺欣赏我,还有没 有起码的道德观念了?说一个人“断章取义、筛选事实”,就是说他在造假,其 人品、文品都有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证明一个人在某篇文章中有意造假,那么他 的信用也就破产,我们就可以怀疑他的所有文章是否造假。我现在反过来证明刘 县书“断章取义、筛选事实”,当然是抱着“恶意”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以后 再读到刘县书对我的批评时,多留个心眼,不要轻信。 下面我只举两个例子。刘县书文章的原文用【】括起来。 一、【在许凯那篇报道中,更完整的意思是:“但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 学研究所薛达元教授指出,转基因稻一旦被大面积种植,难免会污染周围植物。 他把这种污染,称为“通过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而发生逃逸”,即“转基 因逃逸(transgene escape)”。转基因逃逸通常是由花粉流或种子传播介导的基 因漂移(gene flow)来实现的。通过基因漂移,转基因将渗入到作物的非转基因 品种、野生亲缘种(包括杂草种类)。” 这是记者引述薛达元教授的话,薛当然比方舟子有资格被称为研究转基因作物生 态安全的专家。】 许凯那篇报道的原文是:   “但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教授指出,转基因稻一旦被大 面积种植,难免会污染周围植物。他把这种污染,称为“通过与其野生亲缘种间 的基因流而发生逃逸”,即“转基因逃逸(transgene escape)”。   转基因逃逸通常是由花粉流或种子传播介导的基因漂移(gene flow)来实现 的。通过基因漂移,转基因将渗入到作物的非转基因品种、野生亲缘种(包括杂草 种类)。” 对“转基因逃逸”的解释另起一段,也无引号,可见是记者对薛达元的话所 做的注释。刘县书将两段话合为一段,让人误以为都是薛达元的话,正属于“断 章取义、筛选事实”。从上下文关系也可知那并非引用薛达元教授的话,为什么 呢?因为许凯在上面引用的薛达元的话中,有“基因流”一词,这个词正是对 gene flow更准确的、更专业的翻译。薛达元既然知道gene flow的专业翻译是 “基因流”,就不会突然又改成不准确、不专业的“基因漂移”。中文论文提到 “基因漂移”基本上指的是genetic drift,个别人用它来翻译gene flow,例如 刘县书举的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卢宝荣教授的文章(许凯对“转基因 逃逸”的解释大概是从这里抄来的),只能说不准确,译错了。卢宝荣教授是学 农学出身的,对遗传学术语未必熟悉。 薛达元拿的是南京大学地理系博士学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的博士 后,我不认为他在转基因问题上比我更懂行。薛达元又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顾 问,拿着绿色和平组织的经费搞主题先行的研究,我不认为这种人是真正的专家。 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国外有真正的生物学专家去担任绿色和平组织的科学顾问。有 点自尊的专家谁愿意和那种组织扯上关系接受其资助?我对薛达元这种伪专家只 能表示轻蔑。 二、【可笑的是,方舟子凭什么断定我对“水平基因转移”一无所知呢?我 又何尝称为“奇谈怪论”?】【这种现象被发现后,正有许多科学家和环保学者 用它来说明转基因技术未知的风险--方舟子倒知道这事!?可在谈论转基因技术 风险时怎么不说说?!(在《别怕》和《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中不提这个词) 倒在欲衬托我无知、强调转基因的自然属性时振振有词说出来了!】 我在《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一文中没有提到“水平基因转移”这个术语, 但是提到了这种现象: “事实上,在病毒的作用下,跨物种的基因转移在自然界是会发生的,转基 因技术和杂交技术一样,也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沈树说‘这种事情在有限的 时间尺度内是不可能自然发生的’是一句外行话,果真如此的话,人们还担心转 基因作物与杂草发生基因交流的风险干什么?” 刘县书此前显然对这种现象一无所知,才会在第一篇真名批评我的文章中, 以“也学过几年生物”的身份,针对这句话指责我是狡辩,声称:“基因漂移的 风险是指转基因作物可能通过花粉传播(即授粉,植物的自然繁殖行为)将外源 基因混入其他同种或近亲种体内,其实就是指转基因作物与‘同种或近亲种’的 野生植物(或其他传统品种)之间可能发生‘天然’的杂交(花粉是乱飘的), 因此污染其他品种,导致种种可能后果--这一过程的机制是植物的天然繁殖行 为,与转基因操作根本不同。”根本不知道人们还担心转基因作物会与远缘杂草 发生水平基因转移,还断言:“在自然界的遗传变异事件中,不可能轻易发生这 种事情,否则就不会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形态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常识。” “病毒基因利用宿主的复制系统来复制自己,是不稳定的、不可遗传的,而且 这个过程绝非好事,学病毒的沈树当然知道这样的假说和个案。” 由此可见,刘县书不仅不知道“水平基因转移”,而且还根据“生物学最基 本的常识”否定这种现象。现在,从我这里听说了“水平基因转移”这个术语, 据此检索、恶补了一番,也来大谈“水平基因转移”了。从刘县书对“水平基因 转移”所做的介绍,就可知他恶补得是何等匆忙。他说“水平基因转移”“一般 多存在于原核生物之间,彼此可通过质粒转化、接合和转导来进行。”又说“这 种现象很隐蔽,并不常见,发生的时间跨度绝非如转基因技术操作那么迅速—— 如果常见和显著的话,也就不会在近年才被发现了”。这是笑话,细菌质粒转化、 接合和转导这些现象极为常见,已被发现了五、六十年,遗传工程就是建立在这 些现象之上的,并不是“在近年才被发现”。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人们担心的 并不是这种微生物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 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闹笑话,并不可耻,偏要打肿脸充胖子,而且很不诚 实,就可耻了。刘县书说我想要将他批臭斗倒,忘了是他先来批斗我的。想要批 评别人,就要有被反批的心理准备。一个人“臭”不“臭”,“倒”不“倒”, 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并不在于别人如何批、斗。我就从来不担心自己会被批 臭斗倒,虽然对我的攻击无日无之。 最后再举一个刘县书“筛选事实”的例子。他说:“我当编辑时,也曾邀请 方舟子给本报撰稿,现在欢迎读者关注他的‘一言堂’专栏。”读者读了这句话, 会误以为我开专栏是接受其邀请。这里被筛选掉的事实是:我没有因为他的邀请 而给中国青年报撰写过文章,我现在开的专栏和他无关。 附: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3:50 标题: 让我来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一) 内容: ■ 这几天赶稿、搬家,诸事缠身,毫无心情打什么笔架。先简单说说 吧,免得人家以为我理亏害怕了,方舟子批判我的文章已经在网上满天飞了,大 有将刘县书批臭斗倒之势,呵呵,他要说得对,我并不在乎他的表达方式--也许 他的习惯是不进入斗争状态便无法展开辩论。不知方舟子有雅量将我的回应完整 地刊出在新语丝上吗?只要完整就好。 先问候一下河底。此河底是原来的河底吗?很高兴又在中青论坛见到你,你还是 “重归苏莲托”了:)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色拉油,我个人以为,你买了就吃吧,我也吃,那么小心活着 干吗?我从来没说过转基因大豆油一定不可以吃。 关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现有的科学答案应该是“无法定论”,还有许多 没研究清楚的东西。大家都是冒险的。我个人其实是一个喜欢冒险者。问题是应 该如实、全面地将风险(特别是不可控的风险)告诉决策者和消费者。 方舟子以为那些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便是安全可靠的,有点风险也是可 控的,而我看到的专业资料显示,其实对某些风险,还没有人研究清楚其机理和 后果,谈何控制? 可笑的是怎么这么多人似乎以为学历越高、真理越多,没脑子的人才用学历高低 来判断对错。 我在北大学过4年生物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时被推荐为本系免试研究生 (后来我没上,把导师和同学气坏了),这不说明什么,只说明我可能有基础继 续学习、理解和研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没有这个学历,也并不一定就没有理解、 分析生物学的能力。学历更高,他的能力也不一定就更强。 方舟子的博士学历,只能说明他跟着老板做过生物学研究,做得怎么样,我没调 查。生物学研究现在分得越来越细了,方舟子做过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题目吗? 如果做过,请一定告诉我,我好拜读你的论文,读不懂的话再向你请教。即使他 做过有关课题,也别以为他手里就必有真理和答案,因为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 方方面面,世界上还没有人掌握全部答案。 对博士我们自然要敬仰一些的,但对我的言论,你只要仔细看原文,从原文判断 高下就行了,请不要加上博士光环。我对自己有信心。 我什么时候以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专家自居过呢?我只不过认真、客观地做了一 些资料搜集和分析,包括转基因反对者和支持者双方的,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 (还好兄弟我也认得几个英文),有网上的也有网下的,包括许多相关专业论文 (还好兄弟我基本能看懂,不懂之处我向我的做生物学教授的同学和老师请教)。 我不是专家,我没有专业的傲慢与偏见,没有需要维护的立场和面子,不必打败 谁,我若哪儿弄错了,承认就是,谁有什么真理渴望传授,我洗耳恭听--但我会 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那些把我当作绿色和平拥趸的人是错的,在专业的科学 问题上,我不带先入为主或必须咬牙坚持的立场,只看研究证据;在与科学技术 产品有关的社会问题上,我看重精神和生命的幸福--这是我一个相对比较既定的 立场。与方舟子不同的是,我不认为绿色和平是一个阴谋组织,那个侯美婉所著 《遗传工程:美梦还是噩梦?》我没仔细读过,不能评论,但我手里有绿色和平 中国组织反对转基因水稻推广的册子,其中有不少理性的来自专家的证据,不像 方先生描述的妖魔样。) 其实我说过,我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安全的争论,既有专业层面,也有常识层面 的内容。目前为止,双方抛出的专业材料并不多,解读方式也大有名堂。他批驳 我的文字中的非专业部分,对照我们各自的原文看看,运用正常的理解力,就能 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以后有心情时,我再一一指出他的三篇文章中(《别怕, 不是要转你的基因》《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县书的 批评》)“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的地方,既然他向我提出了申请。方舟子 写作的思维方式如何“简单二分”、如何缺乏自我质疑和开放态度,等我有空, 也不妨仔细给他讲讲。 不过说实话,我真的很忙,我又不整天在网上,不是专业斗士(我尊敬斗士), 得挣钱,也不能老做科普志愿服务者。 下面我简单解读一下方舟子三篇文章中提到的那几个专业证据,那些看上去最唬 人,不求甚解的网友最容易被误导。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07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二) 内容: ▲ 1.方舟子:“即使刘县书学过几年生物,也肯定没有学好,正是 “以专家自居唬弄外行”。比如,他说:“‘转基因逃逸通常是由花粉流或种子 传播介导的基因漂移(gene flow)来实现的。通过基因漂移,转基因将渗入到作 物的非转基因品种、野生亲缘种(包括杂草种类)。’(引自专家说法)”实际上 这句话是从《外滩画报》记者许凯撰写的一篇错误百出、混淆视听的报道《中国 野生稻面临转基因污染风险?》抄来的,是“记者说法”,而不是“专家说法”。 如果是遗传学专家,就该知道gene flow的专业翻译是“基因流动”,而不是什 么“基因漂移”(drift才是漂移,也译为漂变)。人们当心转基因作物会与杂 草发生基因交流,不仅仅是指这种由于杂交导致的基因流动,也指以病毒做为载 体导致的跨物种的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后者是近十几 年来才引起生物学界注意的遗传现象,刘县书对此一无所知,以为是奇谈怪论, 还好意思以“学病毒的”的自居,是什么年代学的病毒?” ◆先说那段引文。在许凯那篇报道中,更完整的意思是:“但国家环保总局南京 环境科学研究所薛达元教授指出,转基因稻一旦被大面积种植,难免会污染周围 植物。他把这种污染,称为“通过与其野生亲缘种间的基因流而发生逃逸”,即 “转基因逃逸(transgene escape)”。转基因逃逸通常是由花粉流或种子传播介 导的基因漂移(gene flow)来实现的。通过基因漂移,转基因将渗入到作物的非 转基因品种、野生亲缘种(包括杂草种类)。” 这是记者引述薛达元教授的话,薛当然比方舟子有资格被称为研究转基因作物生 态安全的专家。 许凯那篇报道有没有错误,我没有一个字一个字核查,但我相信他引述薛教授的 话不是自己瞎编的(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事实际研究的专家写出的东西,坐在电脑 前面搜搜资料的方舟子轻易敲出“错误百出、混淆视听”8个字就给抹掉了,这 种勇气我是佩服的),这段话有充分科学依据,我看到了更多专业资料的佐证。 方舟子有所不知(或者他一根筋的脑袋死活不能接受,一个科学名词可能有两种 乃至多种译法,还会有狭义或广义用法),gene flow一般译作“基因流”或 “基因流动”,但大陆学者也常用“基因漂移”或“基因漂流”指称这个词,表 达的是同样的意思。有心人可以搜索一下,在国内的有关论文中“基因漂移”或 “基因漂流”的用法比比皆是,随手举一例: 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卢 宝荣教授的论文《全球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后果的最新研究动态》中(发表于 《生物多样性》杂志2003年第11卷第2期)写道:“转基因逃逸(transgene escape)是指外源转基因通过天然杂交(或异交)渗入到作物的非转基因品种或 其野生近缘种(包括杂草种类)的现象。通常转基因的逃逸是由花粉流或种子传 播介导的基因漂移(gene flow)来实现的。作物-作物之间的基因漂移将导致转 基因向非转基因作物逃逸,而作物-野生近缘种之间的基因漂移会造成转基因向 野生种的逃逸。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的天然杂种与非转基因作物的不断回交, 也可能造成外源转基因向栽培作物扩散。作物-作物之间的基因漂移会造成非转 基因作物品种的“ 混杂”,从而影响非转基因品种的纯度,进一步影响种子的 贸易,对于作物的“ 有机”或“ 绿色”产品,转基因的混杂存在是绝对不能允 许的。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近缘种(包括杂草种类)进行天然杂交而产生的中间 杂种可以进一步与野生近缘种回交而产生基因渗入(introgression),而将转 基因扩散到野生近缘种的种群中将导致不可预测的生态后果。” 我故意放出长一点的引文,给诸位看看。对那种故作客观、割裂引用你的原文来 断章取义进行争论(攻击)的做法,我深恶之。偏偏许多人容易上当。 上述引文的前几句与许凯报道中引用的薛达元的话几乎相同。后面的部分通过进 一步阐释,明确指出转基因的扩散“将导致不可预测的生态后果”,这正是转基 因作物推广将带来的目前无法控制的风险之一。这段话也不是中国几位专家随便 说说的,而是来自2003年1月在荷兰举办的“ 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后果” 国际大会。该大会云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德国、法国、荷兰、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30 多个国家的200多位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 者。 在《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中,方舟子写道:“(转基因)有的风险难以控制, 但是并非不可承受,如转基因作物对传统作物造成所谓“基因污染”,即使真出 现了,不过是在传统作物原有几万个基因中多出了一两个,并没有使其遗传发生 根本改变,不是什么灾难。”一派智珠在握的大将风度啊。 看看真正的专家的判断吧:“由于许多农作物如油菜、甜菜、玉米、水稻、小麦、 马铃薯、向日葵和各类蔬菜以及花卉、牧草和树种植物与野生近缘种有较近的亲 缘关系,这些植物中的外源转基因通过天然杂交和基因漂移而逃逸到环境是迟早 要发生的,特别是在栽培作物和其野生近缘种具有共同分布的区域,转基因逃逸 到野生种群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转基因逃逸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后果应该加 强研究力度,对以下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生态后果的评估及相关研究领 域应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不同的转基因性状对野生近缘种生态适合度的改变不是在短短几代就能实 现的,而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表现出这种改变。同时,通过对外来入侵 种的生态研究发现,某一外来种入侵能力从引进到爆发有一段相当长的“ 滞后” 时期,因此必须引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对转基因逃逸的生态后果进行评估。目 前的描述性、观察性研究远不能满足生态后果评估的需求,应该进行实验型的研 究和建立生态实验模型来对转基因逃逸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进行长期的模拟研 究。”(卢宝荣《全球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后果的最新研究动态》) 你看,研究越多的人越小心。 至于那个gene drift,我看到台湾有译为“基因漂流”、香港有“基因漂变”的, 国内似乎尚无统一译法。这个术语的意思是指种群内的某些等位基因可能随着一 代代繁殖而逐渐流失,它是生物进化的机制之一,在讨论转基因生物安全时可能 不常用到这个术语;gene flow也是生物进化的一种机制,这个术语在英语文献 中其实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gene flow,就是薛达元和卢宝荣教授等专 家提到的“基因漂移”的含义,仅指gene在同种或亲缘种中的流动,这是一种代 际间的基因垂直转移,通过繁殖行为将基因转移到后代中;广义的gene flow,包 括了垂直基因转移和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水平基因转 移最核心的特征是它不是通过繁殖行为进行,可能跨物种发生。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08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三) 内容: 方舟子说:“人们当心转基因作物会与杂草发生基因交流,不仅仅是指 这种由于杂交导致的基因流动,也指以病毒做为载体导致的跨物种的水平基因转 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后者是近十几年来才引起生物学界注意的遗 传现象,刘县书对此一无所知,以为是奇谈怪论,还好意思以“学病毒的”的自 居,是什么年代学的病毒?” 可笑的是,方舟子凭什么断定我对“水平基因转移”一无所知呢?我又何尝称为 “奇谈怪论”?先看看我在青年话题论坛上帖子的原文:“再说一遍,转基因技 术通常是将远缘的外源基因人为地导入某一生物体,使其表达,然后获得新的原 来此物种不可能具有的性状--比如将苏云金杆菌的一种毒蛋白基因导入水稻,使 水稻能像那种细菌一样产生毒蛋白,又比如将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奶牛,使牛奶 中产出人胰岛素。在自然界的遗传变异事件中,不可能轻易发生这种事情,否则 就不会有相对稳定的物种形态了,这是生物学最基本的常识(为什么?如果深入 追问下去也是很有意思的科学命题。)。我倒不是说永远和绝对不发生这种事, 沈树的原文也不是如此表述(比如某些病毒的感染过程与转基因操作就有类似处, 但还是有质的区别--病毒基因利用宿主的复制系统来复制自己,是不稳定的、不 可遗传的,而且这个过程绝非好事……” 正如方舟子所言,水平基因转移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现象。最开始是在细菌之间 发现的,后来有人发现细菌和它的甲虫宿主之间似乎也可能发生基因转移,但尚 未得到完全证实,人们怀疑共生在植物上的微生物和宿主植物间、人体和肠道内 的共生细菌间,也可能会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关于水平基因转移,据我的阅读和 理解,有三个要点可以把握: 一,目前看,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有某种关系的微生物之间,对某些微生物的演 化影响较大(请看一个定义: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or lateral gene transfer),简言之就是分类关系遥远的物种之间可以互换遗传物 质的现象,一般多存在于原核生物之间,彼此可通过质粒转化、接合和转导来进 行。);就转基因作物和其他品种或杂草间发生的基因流动而言,目前专家主要 肯定谈到的还是垂直基因转移方式(即狭义的gene flow). 二,这种现象很隐蔽,并不常见(较通常的垂直基因转移大为稀有),发生的时 间跨度绝非如转基因技术操作那么迅速--如果常见和显著的话,也就不会在近年 才被发现了,物种的形态也就没法保持相对稳定了(细菌也有相对稳定的种类形 态),其实它的发生机制和后果尚未研究清楚,有的可能与病毒和细菌侵染过程 类似; 三,这种现象被发现后,正有许多科学家和环保学者用它来说明转基因技术未知 的风险--方舟子倒知道这事!?可在谈论转基因技术风险时怎么不说说?!(在 《别怕》和《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中不提这个词)倒在欲衬托我无知、强调转 基因的自然属性时振振有词说出来了! 有反对转基因技术者担心的正是携带转基因的动植物,可能作为宿主,将它们携 带的转基因水平转移给共生的微生物,然后又通过微生物传播给更多其他个体和 物种(在微生物之间还可能重新组合,生出新的变数),因此可能带来的复杂的 后果,方舟子研究过吗?敢胸有成竹说“没什么大不了”?没人研究清楚,这种 风险就不存在吗? 关于水平基因转移,我觉得自己的认识还很不够,我随时准备更新头脑,欢迎方 舟子先生有以教我,特别是在这种基因转移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影响方面,如果 有什么新材料,欢迎向大家公布--不过请你完整地理解和传达。你应该水平比我 高,看文献应该也比我方便。 顺带着说说那个英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人体实验。解读这个实验结果与水平基因 转移可能有点关系。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09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四) 内容: ▲2.方舟子在《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中写道:“实际上,我是不是基 因方面的专家,并不重要,因为我并非在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是当了 主流科学界的传声筒而已,而这只要读得懂专业文献就够了。沈树虽然引用了论 文,但是显然没有读过或读不懂这些论文。如沈树文章中提到,2002年英国做过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体实验---让12名健康志愿者和7名手术切除部分 结肠的志愿者,食用含转基因大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食品。结果提示:“在 部分志愿者体内,有极小量的肠道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这个介绍是很不准 确和有误导性的,很可能是从反转基因的宣传材料抄来的。真实的结果是:在健 康人排出的粪便中,找不到任何转基因大豆的DNA(它们全被消化了),他们的 肠道细菌内也不含转基因大豆的DNA。在结肠被切除的人排出的废物中,有3.7% 的转基因大豆的DNA保留了下来,7名病人中有3人的肠道细菌体内发现了转基因 大豆的DNA。而且,让这些人服用普通大豆,也能在排泄物中发现同样含量的大 豆 DNA。转基因DNA并不特殊。所以这项实验只是表明,在非常特别的情况下 (结肠被切除),有很小的一部分食物的DNA有可能被肠道细菌吸收。由于人体 不可能吸收外源DNA,所以这项实验并没有说明转基因食品在任何情况下会有害 健康。” ◆将自己的正确性建立在自称为“主流科学界的传声筒”上,是可疑的。什么叫 “主流科学界”?决策者和消费者要不要听听所谓“非主流科学界”的声音呢? 在科学界什么时候开始由人数多少决定对错了?起码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原来还 有科学家对转基因安全抱有不同的观点,只是方舟子称之为“非主流”,因此不 屑一提。 方舟子说我的引述可能是从“反转基因的宣传材料”抄来的,“反转基因”、 “反科学”、“反革命”,听着这么耳熟,呵呵,他的引述是从science上抄来 的吗?但他的理解能力简直让我绝望,看看是谁在貌似准确地误导读者吧。  沈树的文章(《质疑》)中提到这个实验结果,就是要说明大豆中的转基因可 能会进入人体肠道内的共生细菌,比如如果大豆中含某种转入的抗虫毒蛋白基因, 它可能进入肠道细菌,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它在肠道细菌中会表达吗?表达产 物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对肠道细菌生态有什么影响?转基因会不会通过水平基因 转移进入人体?对人体可能会有什么长远影响?以我一个生物学学士的水平,对 这个实验结果(只是很初步的实验)可以提出如此丰富的问题,值得关心转基因 安全者继续深入研究,可不知道方舟子博士怎么就看到沈树没提到一般大豆的基 因也会进入肠道细菌--一般大豆基因我们确实比较放心,可以不提,因为我们已 经吃了几千年大豆,没出过什么问题。 这个初步的实验也不是要证明转基因食物一定对人体健康有害,它还不足以证明, 只不过提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这本身就很重要。沈树的原文也明确指 出,我们不是要用这个实验立即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真正读读原文吧: “也许国内的专家和期刊还不够有说服力。2002年,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 杂志曾报道: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可以进入人体 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英国食品标准协会为此做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 体实验---让12名健康志愿者和7名手术切除部分结肠的志愿者,食用含转基因大 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食品。结果提示:在部分志愿者体内,有极小量的肠道 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当然,仍有科学家肯定地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转基因的漂移对人有 副作用’。   在此,本人无意证明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一定对环境或人体有害,我只 不过希望说明,关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科学界尚无定论---像这样的 问题,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神圣的科学真理共同体。”(引自《质疑》)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11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五) 内容: ▲3. 方舟子:“刘县书说:‘其一,其实真正出来关注和参与那些辩 论的专家甚少,一般读者不容易看出方舟子言论中细节的对错、科学的硬伤;其 二,有 这种可能性,他选取的证据是真实、‘科学’的,但你并不知道被他省略的另外 的‘科学’事实,’ 其一,是说我的言论中有只有专家才能看出的科学的硬伤,那么能看出这一点的 刘县书,自然是专家了。其二,是说我有意对读者隐瞒了不利的事实,这实际上 也是在造假。如果刘县书真能够证明我有硬伤、是在知假打假,何不具体地指出 来,偏要做这种诛心之论? 刘县书说:‘单看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行为,你能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单 看光的衍射、偏振等现象,你能证明光是一种波。’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刘县书的科学素质有多高。他像许多文科生一样,喜欢充满 自信地拿光的‘波粒二像性’说事,却根本没有理解‘波粒二像性’。他不知道,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行为同样属于‘波’的现象(牛顿用粒子来解释这些 现象是错误的)。证明光是粒子的是别的现象。” ◆上面几段话中非关科学的内容,我都懒得解释,其实那是我在论坛上回应别的 网友对方舟子的评论而说的。 ttt555网友写道:“在科学问题的讨论上,恐怕不能因‘态度’来决定是否喜欢 或讨厌谁。我也看过很多骂方舟子的帖子,注意到,尽管骂者甚多,但基本上没 有一个人能指出方的文章中的科学或资料的硬伤,这说明方还是比较严谨的。在 科学认识和讨论上,态度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关键是事实,对吧。方把极多骂他 的的帖子也贴到他的网站上,这也证明他还是有些气度的,至少是相信自己有充 分根据。” 因此我回帖说:“ttt555网友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方舟子的言论很少被人指 出科学事实错误,无论如何,这一点值得他的辩论对手学习。但有两点需要考虑, 其一,其实真正出来关注和参与那些辩论的专家甚少,一般读者不容易看出方舟 子言论中细节的对错、科学的硬伤;其二,有这种可能性,他选取的证据是真实、 “科学”的,但你并不知道被他省略的另外的“科学”事实,在自然科学上,有 时亦如在社会科学中,如果你有选择地抽样或对事实稍作一点点加工,就能证明 任何一个结论。比如,单看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行为,你能证明光是一种 粒子;单看光的衍射、偏振等现象,你能证明光是一种波。 ‘在科学上,不能以态度取人’,这句话,要看怎么理解。从言论自由的角度, 无论在哪个领域,也不应以态度取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以态度取 人;从所谓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意义上,方舟子很多文章的写作“态度”确实 有问题,他对不符合他的科学原则和科学形象的材料的处理办法,有悖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 我说“一般读者不容易看出方舟子言论中细节的对错、科学的硬伤”,是的,我 看出来了,那是因为我是一个足够仔细、聪明、学过点生物学的读者,我说过了, 我从未自居转基因专家。至于方舟子如何“忽略”一些他不喜欢的科学事实,上 面我已经举了一些例子。我也没说方舟子每篇文章都如此,我又没一篇篇核查过, 看我的原帖就知道,我先肯定了方舟子以往少被人指出科学事实错误这一点值得 对手学习(是不是真的很少科学事实错误,我没有仔细调查,但我愿意先从“疑 罪从无” 出发来设定),我只不过指出可能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这不是诛 心之论,只是平等审视,不过没有对方舟子盲目崇拜而已。 那句关于光的话,方舟子的评论简直让我发笑——在什么问题上都这么喜欢炫耀 自己懂得多的人,真是很可爱,上大学时我们宿舍里就曾有一位,我喜欢他。据 我有限的物理学知识,关于光的性质认识,物理学界至今还在不断深化和变化,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当然并不能真的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因为物理学早就 认为光不是一种粒子了!我随手举的那个例子,无非是说明科学史上曾经发生过 这种事情,有人用光的反射等现象来“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包括牛顿),后来 当然证明他们是错的!我举例要说明的是,科学事实也可以被组织得出不同的结 论,对同样的事实还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科学上常有争论!这是正常的,这些 不同观点并非一种是科学的、另一种就是“反科学”的那么简单。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12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六) 内容: ▲4.方舟子写道:“‘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刘兵’这句肉麻得让人要把 隔夜饭都吐出来的名言就出自刘县书一篇吹捧刘兵的文章《一枚科学硬币的闪光 --〈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 刘县书说:‘抽掉科学内容,方舟子的写作水准和思想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 力),我觉得在及格线以上,如果满分是100分,我会给他打70分左右。他的毛 病是简单二分,缺乏自我质疑。’另外,在刘老师如此充满自信地对我、对别人 下一个又一个的鉴定、打分的时候,是否很富有‘自我质疑’?” ◆最后回应一下这两段。 给方舟子打分,那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是回应其他网友对他的批评的。我没觉得 方舟子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堪,毕竟人家在美国读过博士嘛,不少科普文章写得还 是清楚的,所以给他打70分。这个评分方舟子和其他读者完全可以异议。我没觉 得自己一定对,只是一种综合印象。打分最好结合具体文章,比如在《别怕》、 《如何看待》、《答刘县书批评》三篇文章中,我给《如何看待》的分最高, 《别怕》得分最低,这三篇我看不及格。 我没有对别人一个又一个鉴定、打分(方舟子是说刘兵吗?我没给他打分)。文 章写出来公开发表,就可能要被人打分,方舟子也差不多是个公众人物了,应该 锻炼锻炼自己被评论时的心理素质。我也没有对方舟子进行全面研读评论的写作 计划,不过确实陆续读过他的不少东西,有我这样用心的读者,方舟子应该高兴 吧。我原来对方舟子肯定比否定多,从青年话题论坛上的相关贴子应该能正确领 会此意,我在指出方舟子关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文章的缺陷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其 思维方法缺陷,并无恶意,是抱着一位读者给作者提提意见、促其反思的心态。 方的答复,让我更加印证了以前的印象。以前我对方舟子的文章并没有细抠过, 但看来整体的印象往往也是有某种道理的。对文章文字乃至事物的理解,将零件 拆下来、指着一个个的螺丝进行反驳,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途径,更不能成为惟一 的方法,有些人喜欢拆卸文章和事实,然后组装成自己想要寻找和证明的答案, 听来振振有词,其实离真相更远--这个道理我怀疑有些人能否明白或接受。当 然,我提醒自己也要警惕犯这种错误。 我的那篇文章《一枚科学硬币的闪光》,我在后面贴出来,感兴趣者自己读读, 看是不是肉麻的吹捧文章。我以为,这是我试着写的另类书评,其实对书的内容 没有评断,而是对那本书的作者刘兵做了一些生动、微妙的印象速写。文中写道: “俗话说: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刘兵”,明显是一种戏仿和夸张修辞,方舟子 及某些人无法正确理解,倒也不奇怪。我怀疑,那种认为不批判即为吹捧、对科 学技术提出些质疑即为反科学的只有一根筋的头脑,可能永远无法领略汉语言的 丰富性和多样性,他们这辈子也写不出这样微妙有趣的文章来(请允许我自我膨 胀一下下:)。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14 标题: 说说方舟子如何断章取义、筛选事实(七) 内容: 不过,我一直还是认为方舟子很不错(这他妈的是我的一贯看法,前后 矛盾吗?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不要简单理解矛盾。唉, 给人上课真累)。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揭露许多学术腐败不端,我很赞赏,这件 事包括很多网友的参与,他的一些科普文章也很有价值。当然,揭丑和促进公众 理解科学不是方舟子一个人的事业,更不代表方舟子是真理化身,希望他正常对 待别人平等的审视和评论。 声明:严格来说,我对方舟子的所有评论仅适用于我仔细阅读过的范围,请他人 不要无限推广、上纲上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舟子在《如何看待转基因 技术》中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我的态度(在沈树《质疑》的原文中你可以读 到)。讨论一切现实问题都应记得这个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述文字中我 若犯了什么错误,欢迎方家指教。 特别声明:这场争论与他在中国青年报开专栏一事完全无关。我当编辑时,也曾 邀请方舟子给本报撰稿,现在欢迎读者关注他的“一言堂”专栏。我们的报纸很 好看,尤其是冰点周刊,呵呵。 tnnd,本来只想简单说说,一下说了这么多,不过这还算是简单的,拿完全的证 据说话,太累人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把这些看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误解的世界。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4:20 标题: 刘兵:一枚科学硬币的闪光 内容: 刘兵:一枚科学硬币的闪光 刘县书 我怀疑中国所有搞科学图书出版的人,都认识刘兵。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印象,他的很多朋友都有这种感觉。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的《科学大师传记丛书》是刘兵主编的;江西教育出版社的 《三思文库》“科学家传记系列”和“科学史经典系列”由他主持;翻开《保护 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刘兵主编”字样映入眼帘;我知道吉林人民出 版社的科学编辑和他是很熟的,该社“绿色经典”等多套丛书与刘兵有着或明或 暗的瓜葛,前几天一套“大美译丛”刚寄至我的案头,赫然正是“刘兵主编”; 在天津某出版社新书《与孩子共享自然》的发布会上,责任编辑一个劲儿地感谢 刘兵牵线搭桥之功;这个夏天,福建教育出版社邀请一班著书人和“线人”开会, 回头我们便看到刘兵在武夷山间的留影,而手边刚刚拜读完的《触摸科学:刘兵 学术自选集》,正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传媒的科学图书评论编辑大概也没有不知道刘兵的。在《中华读书报》《中国图 书商报》《科学时报》上读到刘兵的文章毫不奇怪,去年元旦刘兵应邀做上海某 电视台嘉宾,据说是谈千禧年话题,那次让我小小地吃了一惊。 俗话说: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刘兵。此“科学”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 社会学、科学与艺术、科学教育与普及、科学幻想、环境伦理、生态女性主义, 等等。科学史是刘兵的本行,而作为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理事之一,在其 自选集中出现环境方面的论述文章自然顺理成章;最近又有传言某妇女组织刚将 他网罗帐下,我猜想这是刘兵对生态女性主义持续关注的合理结局…… 那么,刘兵何许人也? 请看简历:刘兵,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毕业于中国 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主讲教授,上海 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学术委员、兼职教授…… 不知为什么,从数年前认识刘兵起,我便一直没把他当成威严的“教授”,但他 确实是教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教授,从这份简历中你是看不出来的。 镜头切入北京大学承泽园,北大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所在地,2000年10月27日下 午,河北科技出版社《鸟瞰科学》丛书座谈会。 一个近乎蓬头垢面、脸色暗黑的中年男子出现了,细心的女学生注意到此人脸上 大概从来不抹油,出门前也不梳头发的,但他就那么感觉良好、兴致勃勃地在人 群中侃侃而谈,很多人跟他打招呼,他一一机敏地应答,最后他与几位老先生一 起并排落坐。发言开始了,头几位教授纷纷称赞丛书很好,出版社不怕亏本做了 好事,教授们并为此类高品味图书的发行出谋划策,主意包括向自己的学生推荐、 争取列入参考书籍等等。主持人说:请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发言。黑面男子开口了: 我不认为这套丛书就一定不赚钱,据我所知,其实近年来国内高级科普或曰科学 文化方面的著作已经出了不少,而且一批出版社有心、也有财力做这方面的选题, 各方面做好了是能够赚钱的——市场需求其实不小,出版社倒苦于不知如何寻找 这一领域真正高质量的著作。我不会要求或暗示让学生去买某一套书,我认为一 本好书不需要强行推销或搭售…… 后来不知为何在教授间还发生了点争执,听到黑面男子笑着大声道:我只不过指 出它们是两种风格的书,我的原则是不说违心的话!我还记得刘兵教授在发言中 引用了一则收费厕所的比喻,大意是现在能够自己(学者?)掏钱买书号出书, 总比写了出不了好,好比在大街上尿急,有一家收费厕所,虽然收点钱,总比找 不着厕所强。 会议中间刘兵教授出来透气,一个皮肤白净、似乎比刘年纪稍小的男子走过来, 颇语重心长、甚至是有点痛心地数落道:这几年你的精力太分散了,你再没拿出 一篇像样的科学史论文!太可惜了,你搀和在科学哲学里头能作出什么呢?我希 望你回过头来……此人名唤袁江洋,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者,刚才在会上 呼吁国内应大量引进国外科学史经典著作。 刘兵一边听着袁的数落,一边若有所思。待袁离去,刘教授情绪似乎有点低落, 我试探着问:我想你有自己的通盘考虑? 刘教授冲我点了点头。 我不清楚刘兵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社会工作方面到底是如何通盘考虑和分配的, 但我以为他分出精力做的某些事很有意义,另外,我相信刘兵并非耐不住寂寞坐 不住冷板凳的人。编书译书、为报纸撰稿、上电视谈话、参与社会团体,很难说 做这些事他得到什么失去多少,有人说他得不偿失,或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但这 些事总需要有人来做,高品味的人不去,便有低水平者占踞.似乎出版传媒界的 朋友见到刘兵都很开心,没有一点痛心的样子。是不是他们在“谋害”刘兵呢? 也许吧,但研究科学与社会的教授本人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快乐与灵感,谁能估 量? 这个不修边幅的教授本是精力充沛、兴趣多样的古道热肠。别人办展览忙不开时 这个教授也兼做搬运工,也许他的注意力从不在颜面衣着上费神,但他总能记得 你的电话号码和自己的承诺。在人们谈话的每一个方向他好像总能提供新空气, 其貌不扬的刘兵在聚会中往往自然地成为中心。 刘兵就是这么一个人,《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就是这么一本书:它很杂, 从科学史、女性主义到对声子的哲学讨论、“文革”中《自然辩证法杂志》的内 容分析,从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到科学家传记、随笔、书话;它很入世,不难读, 不那么学术化,就像教授本人一样坦率、敏捷、没架子。杂是否便不精呢?敏捷 是否便浅薄呢?硬币是否有一面闪光便必然有不那么光彩的另一面? 那要你自己看了。 (《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刘兵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9.30元) 作者: 刘县书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5-01-25 14:25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这是《质疑〈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的完整版(一) 内容: 写的时候并未考虑如何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后来给编辑看了,编辑建议 按照报社惯例,删改后用笔名发表。我本来坚持用真名,但编辑认为用笔名,隐 去本报记者身份,更显示平等讨论的氛围--加上“本报记者”几个字好像代表报 社,用笔名、不加本报记者,只是代表个人看法,编辑的处理也非常公平。 后来我在论坛上实名发表了一些对方舟子回应文章及其文风的评论,也纯属个人 看法。 我以为中青论坛是开放、平等的公众论坛,其实方舟子大可直接在我的贴子后面 驳斥我,谁都看得到。特此说明。 ◆转基因食品争议中的专业知识与常识 刘县书 读罢方舟子的《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中国青年报》12月15日11版,以 下简称《别》文),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别》文的由头是一篇题为《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的报道 (《南方周末》12月9日1版)。《别》文作者认为该报道“把支持转基因技术的 分子生物学家全都妖魔化为利欲熏心之徒”,我看不出这一点,相反,至少在报 道中我看到了反对者和支持者双方的说法,而且,为转基因作物辩护的科学家的 说法听上去很有力--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贾士荣(他研制的一个转基因 水稻品种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反驳说:“我想请教那些反对者,他如何回答几 十年以后的事情?科学在现有的水平上认为是安全的,就是安全的。科学是动态 的,说不清几十年后的事情。但如果以后出现了问题,科学会解决它。” 显然,方舟子与这些科学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别》文写道:“我们并没有见到 转基因食品的反对者有什么证据来支持他们对安全性的质疑……反对者只能采用 ‘现在证明是安全的并不能说明将来就没有问题’这种狡辩。” 我们还是先从证据和事实谈起吧。现有的“科学”已经确定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是 安全的吗?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安全性的质疑,真的毫无科学证据、纯属“制造 恐慌、煽动仇恨”的阴谋吗? 需要澄清的是,所谓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并不仅仅限于这种食品吃进人 肚里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对安全性应该从研制、种植、生产到食用、排泄的全 过程进行评价研究,它的影响所及不仅仅与食用者有关。 随便上网搜索一下,你就能发现大量有关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可能有害环境或人体 的报道。当然,这些报道有时并不可靠,它们也没有得出结论说:转基因作物和 食品一定对健康或环境有害,它们提示的只是一种不应忽视的可能性--这是当前 许多质疑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者的共同态度,他们不像某些科学家和方舟子那样斩 钉截铁。 好了,我已经听到方舟子反唇相讥的声音:讨论转基因这样的科学问题,非专业 传媒的消息何足为凭?拿论文来说话啊。 请读者原谅,我要引用一点论文了。在《生命科学研究》2004年第8卷第4期的 《转Bt基因(注:指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与生态安全 评价》中,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雨芳写道: “钱迎倩等……认为转基因植物释放到农田生态系统后潜在的危险包括:增加杀 虫剂的使用、产生新的农田杂草、转基因植物自身变为杂草、产生新的病毒、产 生新的作物害虫及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几个方面。” “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棉花对非目标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 “瓢虫捕食以转基因马铃薯为饲料的蚜虫后出现生殖力及存活问题”。 “转基因作物的残留物及其在生长过程中和种植过后作物根系本身会对土壤中的 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产生影响。转Bt基因作物残留物及生活植物会增加土壤中 crylA(b)的含量,如在13个转Bt玉米品种的分泌液中含crylA(b)杀虫蛋白,这些 毒素能在土壤中累积。”(《别》文还嘲笑土壤学家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发言, 其实,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确与土壤有关。) “王忠华等的研究则表明,用洒过转Bt水稻‘克螟稻’生米粉的桑叶喂养家蚕, 家蚕体重、熟蚕数、结茧数、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且熟蚕整齐度明 显迟于对照。樊龙江的研究则认为……Bt水稻在我国南方养蚕地区推广将可能对 家蚕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声音看来在国内的农业专家和生物学家中并不算稀有。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 术学院植物保护系朱廷恒等也在最近的《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上有文章谈到, “对转入病毒来源基因序列可能引起生态风险值得注意”,潜在的风险包括“可 能引起更严重的复合病害”、“转基因和其它入侵病毒可能发生重组而产生新病 毒和病毒病”等。 当然,“目前这些担忧尚无直接的实验证据”,这些论文的作者也不在“国家农 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名单之列。这个负责审查转基因生物产品安全性 的委员会由58位专家及官员组成,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圈内人士占38席, 其中多位专家有转基因水稻研究项目在身,而从事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及生物安 全研究的专家只有5人,从事食品安全的专家更只有两名。 也许国内的专家和期刊还不够有说服力?2002年,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 杂志曾报道: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发现,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可以进入人体 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英国食品标准协会为此做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 体实验--让12名健康志愿者和7名手术切除部分结肠的志愿者,食用含转基因大 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食品。结果提示:在部分志愿者体内,有极小量的肠道 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当然,仍有科学家肯定地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转基因的漂移对人有副作 用”。 在此,本人无意证明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一定对环境或人体有害,我只不过 希望说明,关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科学界尚无定论--在像这样的问题 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神圣的科学真理共同体。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加拿大皇家学会、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科学 组织都曾发表报告,指出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健康风险(可能导致 儿童过敏等),我并不希望引导你产生什么“恐慌”或“仇恨”,其实,关于转 基因食品安全性也有大量正面研究结果的报道和论文,限于篇幅,本文无法一一 列举。 我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专家(方舟子也不是),但我想提出一个大家都可以讨论 的问题: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一种可能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新东西问世了, 这时,作为外行的公众能做些什么?作为内行的专家应做些什么呢?因为转基因 食品或纳米技术产品有害的证据不足,科学家(和企业)便拥有鼓吹推广的正当 性吗?因为不懂专业知识,公众便失去话语权和选择权吗? 回答有些问题需要专业知识,而有些问题其实只需要常识。 作者: 刘县书 日期: 2005-01-25 15:04 标题: 《质疑〈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的完整版(二) 内容: 比如,区分转基因水稻与传统的杂交水稻概念大约是需要点专业知识的。 转基因作物转入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比如将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 转入水稻制成抗虫水稻,将某种鱼的抗冻基因转入西红柿制成抗冻西红柿,这种 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尺度内是极少自然发生的。而传统的杂交育种是通过生物自身 的繁殖行为,筛选利用同种或近亲种之间的基因排列组合,这种育种行为其实是 对大自然的模仿。 作为生物学博士的方舟子其实应该明白,转基因技术是空前的非凡的发明,它让 人类的行为开始有了造物主的意味,水稻杂交转移的哪怕千百个基因,能与转基 因水稻中转入的哪怕一小段细菌DNA简单类比吗? 到底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对环境和人体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机理是什么?专 业知识告诉我们,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研究。 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是,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同样是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会有不同 的说法、语气和重音。比如,有反对者说,那些转基因水稻的支持者正急于让自 己的转基因品种上市,也有支持者说,某些反对转基因水稻的专家背后正是拥有 杂交水稻品种的公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可能影响他的言行,这是人性 和常识,不是妖魔化。 因此,如果一个议题与你的权益相关,你就应当积极参与,你有权参与,即使这 一议题高度专业。谁也无权独占舆论,科学家也不行。 这倒不是说外行不需要向内行请教。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壁垒越来越高的当代 世界,每个人都不得不仰赖某些方面的专家意见,科学尤其成为一种威权,但科 学家有义务和责任接受质疑、说服公众,形成一种对科学威权进行平衡的社会机 制,必定是有益的。那些认为外行不可理喻、争议妨碍科学发展的想法和做法, 才最值得警惕。 在对科学家的采访中,在某些人的文章中,总听到看到这样的说词:对,是有一 些不利的报告和动物实验,但没有得到确认,没发现实际受害案例,目前的检测 说明是安全的……因此,因此他们的意思是这时提出质疑便是耸人听闻、不负责 任,便会断送新技术新产品的前途。 在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上,我们有一种“疑罪从无”的说法,意思是,如果缺乏 足够的证据便应当视为无罪--在中国,确立这种原则是一大进步,因为人的生命 尊严是最高价值,可能让任何一个人的生命无端遭受伤害和侮辱的法制应当摒弃。 那么,在对待一种新技术产品时,我们也需要遵守“疑罪从无”的原则吗?我认 为恰恰相反,对待闯入我们生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不妨持“疑罪从有”的态度 来质疑,对可疑之处穷追不舍,因此促进它们的改善,防范它们可能对人的生命 和幸福可能带来的伤害--对技术产品“疑罪从有”,同样出于生命高于一切的常 识。 “每年有那么多人因饥荒而死、因使用农药中毒,就不是对生命的伤害吗?转基 因作物能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作物产量,不正是造福人类、尊重生命吗?”有人 说。 我欣赏这种辩护的角度,请拿出充分的科学证据来说服公众吧。据我所知,像绿 色和平这样的环保组织一直在“蛊惑人心”说,将推广转基因作物与解决非洲饥 荒扭在一起纯属天方夜谭,他们还说,转基因作物并不能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 解决污染的更好方案是生态农业。我想,公众应该乐意听到科学家其他不同的说 法。 但我很不欣赏转基因水稻专家贾士荣这样的回答,他举例说,转基因作物就像当 年的汽车,立法禁止汽车是愚蠢的,也不可能阻挡汽车发展的步伐。 汽车出现的时代人们曾经犯过许多错误,有许多未曾预料的事情后来发生了,许 多生命已经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大量自然界从未有过的化学品仍然在源源不断 进入我们的生活--大多数都未经我们允许,未经环境影响和健康影响评价,难道 科学家和公众不能吸取教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吗? 是的,有关汽车的争议并未“扼杀”汽车的发展,它只不过让今天的汽车越来越 清洁、安全。同理,如果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真的被“扼杀”了,那一定不是民间 质疑惹的祸。 (XYS200501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