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青年报》“数字青年”周刊1999.11.15.。 “数字青年”可从以下网址取阅: http://www.cyd.com.cn/szqn/home/GB/default.htm 网上购物:先学会如何送货上门 --网站评点之二十三 ·方舟子· 不久前由某家公司举办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基本上是一个炒作 的闹剧。据说,为了利用这次测试打出品牌,国内突然间冒出了许多网络 零售店,而一等测试结束,又纷纷关门大吉。这是我这次回国,一位被某大 报称为“著名IT评论员”的网友亲口告诉我的,想必不假。然而,即使是这 些临时应景拼凑起来的网络零售店,在该生存测试中也没有派上多大的用场。 从参加者的叙述看,他们主要还是通过请求网友给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所 以,如果说这次“测试”还有什么意义的话,它测的并不是测试者所希望测 到的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而是受测试者的网上交际能力。 网络虚拟零售业是必须以现实零售服务为基础的。在中国现实零售服务 质量及其低下、送货上门还是一件新鲜事的条件下,中国网络虚拟零售业的 情形如何,其实是不必通过什么测试也可想而知的。在中国生活的人,只要 不是弱智,对此不会不知道。之所以还会有那么多人踊跃参加生存测试,不 过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准备饿三天肚子赚三千块钱而已。 有些商品是适合于在网上销售的,比如图书、音像制品、电器,在网上 卖得最红火。而那些价廉、利低、易腐败的日常用品,并不适合于在网上 销售。不幸人类的生存,依赖的恰恰是这类日常用品。而当中国网络销售业 还近于零,连那些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也还未真正在网上风行的时候,却要 测试起日常用品的商务来,对中国的电子商务,无异于拔苗助长。 如果有快速、发达的发送服务,那么是什么样的商品都可以在网上销售 的,包括那些价廉、利低、易腐败的日常用品。这方面,美国就有成功的 例子,比如“流线”(Streamline)公司。这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公司专门 为客户送日常用品上门,创建于1993年,当时当然是只能通过电话、传真接 受订购。1997年7月,“流线”建立了网站,开始接受网络订购;到现在, 70%的订购来自网络。“流线”最开始只为波士顿地区的客户服务,目前在 波士顿地区已有2500名客户,每个客户一年订购额达五千美元。今年他们从 一家全国性零售连锁店Nordstrom获得了一笔2千3百万美元的投资,开始在 全美各地设立分店,第二家分店于今年六月在华盛顿开张。 “流线”成功的秘诀,与一家成功的现实零售店并没有什么差别,无非 也是价格低廉、质量保证和服务周到。“流线”每月收取的手续费用不过三 十美元,为客户每周送货一次,不再收取别的费用,包括不接受小费。他们 销售的货物定价又可以跟超级市场的竞争,这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了。在每天 晚上十一点以前收到的订货,第二天下午六点以前保证送到。那些易腐败的 商品,比如水果、肉类,在发送以前都经过了仔细的检查。事实上,其食品 检查人员用手挑选、转动、检验每一个苹果。如果客户对哪批货不满意,可 以无条件地退货要求退款,而无须提供任何理由。送货人员也不是简单地把 货放在客户的家门口。“流线”为其客户免费提供了冰箱和货架,放在客户 的车库或储藏室内,送货人员通过密码锁可以进入,把易腐败的食品放进冰 箱,其他的则放在货架上。即使客户当周没有订货,送货人员也会按时上门 看需不需要别的服务,比如加添纯净水、拿走需要干洗的衣服之类。“流线” 有时也会给其客户一点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人感到不是在跟冷冰冰的虚拟商 店、而是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比如今年一月美国基本邮资涨了一美分, “流线”就给其客户免费送去了一批一美分的邮票。 对在美国生活的人来说,见到这样周到的服务,并不感到有什么值得惊 讶之处,甚至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安德森(Anderson)咨询公司的预 测,到2007年,将会有8%到12%的美国人能享受到类似“流线”的服务。 “流线”公司的雄心壮志,则是争取能为一百万个美国家庭服务,让年销售 额达到60亿美元。 对在中国生活的人来说,要指望网上零售业能够真正地展开,就应该向 别人取经,先从踏踏实实地建立周到的网下配套服务开始。热热闹闹的炒作, 不过是于事无补乃至效果适得其反的闹剧。 网站: “流线”公司:www.streamline.com 199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