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青年报》“数字青年”周刊1999.8.16.) 在网上咬文嚼字 --网站评点之十五 ·方舟子· 大约因为汉语字典、词典查检起来不方便,或者是因为国人的“马虎” 习性,总之,我的印象是,国人大抵都不太喜欢查字典、词典。许多人家 甚至连一本象样的汉语词典都没有。平时这么马马虎虎也就算了,要咬文 嚼字指正别人的用词错误,却连词典也不去查,只靠自己想当然,则未免 太草率了。最近在《中华读书报》上发生的一场“浮浅”争论,就完全是 由于查与不查汉语词典而起。 事情的起因是,王乾荣在1999年6月2日的《中华读书报》上发表《不 全是‘无可无不可’》一文批评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时说:“初看到 ‘浮浅’一词,以为是排错或作者笔误,后见它一再出现,方知乃是作者 是‘创造’……”这显然是因为王先生懒得去查汉语词典,才把“浮浅” 当成了余先生的创造,所以肖文苑在1999年7月21日发表《文字不好“咬”》, 指正说:“王先生的意思是明白的,不过说‘浮浅’一词是余先生的‘创 造’,却不准确。《现代汉语词典》就收‘浮浅’一词,与‘肤浅’义同。” 至此总该还余秋雨清白了,然而王先生还不服气,又在1999年8月4日发表 《平静地“咬文嚼字”》,为自己辩解,理由有三:一,“仅《现汉》将 ‘竭泽而渔’作‘竭泽而鱼’,即可说明它并非百分之百正确。”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汉语词典》有别的错误,就说明“浮浅”也错。二, “‘浮’,就在表面,何来深浅?”这话问得甚无道理,“浮”和“浅” 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在表面的意思,同义反复本来就是汉语的一种构词 法,否则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浅薄”也不妥,因为“‘浅’就在 表面,何来厚薄”?三,“很多词典是不收‘浮浅’这个莫名其妙的词的。” 这也不成其为理由,有的词典不收“浮浅”这个词,未必就是因为认为它 莫名其妙,而是有别的原因,比如,觉得此词太“浮浅”,不必收。我查 了《辞海》(1989年版),未收“浮浅”一词,但在解释时却用到了它, “浮泛:浮浅,不切实。”可见《辞海》不收它,是因为觉得太常见,属 于人人都应该掌握的。大陆如此,台湾又如何呢?我查了台湾教育部重编 修订本《国语辞典》,也收了“浮浅”一词,而且解释得颇为详细: 【浮浅】 注音一式:ㄈㄨ/ ㄑ┃ㄢ∨ 注音二式:fúchiǎn 相似词:肤浅、浅薄、浅显 相反词:深刻、深入、深远 解释:浅薄而不够深入。《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赞曰》: “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 可见“浮浅”一词,乃是古已有之,要说是谁“创造”的,也是《汉书》 造出来的。象这样,有注音,有相似词(同义、近义词)、相反词(反义词), 有解释,更有出处,如果《现代汉语词典》也这么编,王先生恐怕就无话可 说了。可惜目前大陆出版的中型汉语词典,还没有可以跟《国语辞典(重编 修订本)》相比的。 说了这么多,跟“网站评点”有什么关系呢?这部词典,我是在网上查 到的。事实上,这部辞典的现在这个版本一开始就跟网络结下不解之缘,其 网络版比印刷版更早推出。《国语辞典》原来是三十年代出版的,现在看来 自然非常简陋。在1981年台湾的教育部对它进行了重编,虽然较原编本精善 许多,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八十年代末又开始对它进行修订,1993年7月 起,修订本国语辞典分段透过台湾学术网路向全世界公开,征求各界意见。 1994年2月网路版全部完成。一直到1996年才发行了印刷版。 但是网络版仍然有胜过印刷版之处,不仅是免费的,而且可以用各种各 样的方式进行检索,可以查词条,也可以从注释查相关的词;可以精确地检 索,也可以模糊地检索;可以从词的第一个字查,也可以从词的最后一个字 查(也就是可当韵书用),甚至可以用词的中间某字、音调来查,这些显然 都是印刷版所无法做到的。 它的收词量非常大,共收了十六万条。收词范围也很广,包括中古以后 仍常见于今日的文学语词、宋元以后的口语语词、晚清的小说语词、民初至 三十年代的小说语词、海峡对岸语词、台湾地区的语词、现代流行词汇、常 见的专科词汇、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等,可适用于不同的需要,不仅对普 通读者,对语文专家学者也很有用途。 这部辞典有十九个附录,都非常实用。除了一般汉语词典会附的《中 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度 量衡单位换算表》,还有一些是其他汉语词典不附的,比如《中英略语表》、 《常见缩语表》、《似义词索引表》、《反义词索引表》、《常见大陆地区 语词对照表》、《西文译名索引表》、《常用叠词型形容词》、《常用题辞 表》、《亲朋称呼表》、《亲属关系简表及附图》等,对学习汉语乃至日常 生活都非常有用处。 但是,对于大陆的读者,这部辞典用起来却颇感不便。它用的是大五码 繁体字,又是用注音字母排列,而注音字母对绝大多数的大陆读者,无异于 天书。对词的注音虽然也用了拉丁化的“注音二式”,但与汉语拼音毕竟也 有区别(最近台湾决定也采用汉语拼音,而放弃别的汉语拉丁化方案,但愿 《国语辞典》以后也能如此)。它的收词、注释,也不可避免地有“台湾特 色”。经过了五十年的分离,海峡两岸的用语已经有了许多差别,虽然《国 语辞典》也顾及到了“海峡对岸”,但毕竟是以台湾地区为主的。 所以,问题就成了:大陆的教育部或社科院的语言所能不能在《现代汉 语词典》的基础上,重编一本类似《国语辞典》这样的多用途现代汉语词典? 这样的词典编撰、印刷必然旷日持久,能不能象《国语辞典》那样首先在网 络上供免费使用? 《国语辞典》在网络上供免费使用,乃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网上 也能有一部反应大陆特色的语文词典,那就更为美满。如果能利用网络的资 源,也可培养国人查词典的习惯,“浮浅”似的笔战也就不会发生了。 网站: 《国语辞典》:http://www.edu.tw/clc/dict/ 19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