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原载《索易·易维IT评论》1999.5.22.) 不打无把握之战 —— 采访方舟子   B:Banly   F:方舟子(fang@xys.org) (方舟子原名方是民,是《新语丝》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任新语丝社 社长。 新语丝社于一九九七年二月正式登记为一非盈利性的社团。但是自一 九九四年二月起,新语丝社即已开始活动。其发行的《新语丝》杂志创刊 于一九九四年二月,是文化性综合刊物,登载文学、艺术、史地、哲学、 科普等方面的原创稿件,不登文摘稿。在中文网络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目前其站点日页读数达到40多万,是最受欢迎的中文文化网站之一。 其网址是:http://www.xys.org/) B:从国内的一些报道中看到,你有时候在加拿大,有时候在美国。 而有的人说你是双博士,也有的人说你刚在修炼博士后的功夫。不如请你 详细介绍一下自己的近况如何? F:之所以会有一些报道认为我在加拿大,我想是因为新语丝最初用 在加拿大的一台服务器发送邮件而导致的误会。其实我从来没有在加拿大 居住过。 我曾经在美国北方靠近加拿大的五大湖区居住了六、七年,当时经常 出入加拿大,不过都是去玩的。 我是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85级的学生,1990年获得了细胞生物学专业 的学士学位(科大是五年制),同年底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 攻读博士。我的学士学位论文是在北京的中国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做的, 1989-1990年年间在北京住了大半年,有时在文章中也会提到自己在北京 的生活,以至有的报道误以为我是中国科大北京研究生院毕业的,我并没 有那么老:-)。 1995年底我获得了博士学位,刚好不多不少用了五年的时间,在我这 个领域,算是比较快的;而我在1993年起就开始上网了,可见上网也并没 有影响我的学业。1996年初我到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做第一个博士后, 1997年5月到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院(这是跟冷泉港分子 生物学实验室齐名的生物学研究机构,发现DNA双螺旋的克里克长期担任 其院长)做第二个博士后。从研究生到现在,我的专业都是分子遗传学, 研究的是基因的表达和转录问题。1998年九、十月间我回了一趟国,是我 出国后第一次回国,感触很深,最大的感触是自己的专业对目前的中国没 什么用处。回到美国后,请假在家写书。 1997年我曾经在香港出版过一本科普小册子《进化新解说》(香港天 地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计划把它扩充成全面论述进化论的大部头著作在 国内出版,详细介绍进化论的历史、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驳斥目前在 国内颇有市场的各式各样的神创论。另外还计划写一本有关分子生物学的 历史和现状的科普著作和一本从艺术的角度评论美国电影的图书。完成这 些写作计划后,是回去继续从事生物学研究还是留在家中写别的书,还没 有决定。 B:很少看到你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能否透露一下? F:其实我在一些诗和散文中都透露过的,比较含蓄就是了。我觉得 感情生活是很个人的事,没必要大肆宣扬让天下人都觉得自己特幸福或特 痛苦。我可以说的是,我目前并没有在几年内建立家庭的打算,也许一直 独身下去也说不定的,除非突然碰到一位“非她不娶,非我不嫁”的人。 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几年前我曾经写道:“是来自心灵深处最深沉的呼 唤,是不顾一切相依相守的渴望,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想念,是千年一 次不可再现的感觉。没有爱,从来没有。”听上去象天真的中学生,我把 这归咎于小时候读了太多的童话所受的毒害:-)。 B:《新语丝》作为最成功的网络文化站点之一,你每天对网站直接 的建设维护大概花了多少时间? F:直接的建设维护,象查看log、增加新资料、更新网页、解答读者 问题,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对新加的资料,不管是读者寄来的还是自 己找来的,如果篇幅不是太长,在加入之前我都会看一遍,改正错字、略 加排版,这比较花时间,不过也相当于阅读,对自己也很有好处的。我持 续上网的时间是晚上十二点到凌晨四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 都跟新语丝有点关系吧。 B:新语丝做为一个大型的网站,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文件都采用TXT文 本格式? F: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994年2月《新语丝》杂志创刊的 时候,还没有Web,是通过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发行的,当然只能用文本文 件。1995年5月新语丝电子文库建立时,Web应该已经很流行了,但是线上 中文阅读仍很成问题,电子文库就只是一个FTP存档点,供下载取阅或打 印,所以也只能用文本文件。新语丝网站是到1996年10月才建起来的,那 时候文库已经有了大量的收藏,如果再一一另外做html版本,既费时间又 占空间。既然文本文件并不影响线上阅读,直到现在也还有许多人用FTP 方式取阅新语丝,文本格式也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文本格式的缺点是没法加插图和链接,不过新语丝既然以提供文字阅 读为主,纯文本已经够用了。新语丝文库首先是一个资料库,资料的文本 还是越纯越好,便于别人加工、利用。电子文库的祖师爷“古腾堡工程” 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到现在也只提供纯文本文件。其他中文电子文库用 的是html,如果我要用他们的东西,下载后还需进行改造去掉html tag, 反而不方便。 我们在1997年,曾经试验过另外发行一个高文本版的《新语丝》杂志, 杂志的文章可以单篇取阅,并加上题图、插图、相关链接等。但只试验了 一年就放弃了,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读者仍然习惯看纯文本的《新语丝》 杂志,看高文本的相比之下显得很少。从读者的反馈看,大部分人都是把 整期《新语丝》下载甚至打印出来,全文仔细阅读的。在这种情况下,纯 文本就比高文本合适了。 B:国内今年出现了大量Mailing lists电子刊物,作为中文Mailing list的先行者之一,你觉得就影响力而言,Web和Mailing list哪个更有 优势? F:应该说各有优势吧。Web如果知名度高,取阅人数当然要多得多; 但是mailing list如果是允许讨论的,则便于编者和读者以及读者之间的 相互交流,管理得好,可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不过这种讨论型的 mailing list都不可能很大,一旦人数上千,就很难管好。海外的电子刊 物都从主要靠mailing list发送转成了由Web取阅。通过Web阅读《新语丝》 的人数一直在上升,而订阅《新语丝》杂志的mailinglist(不是讨论型 的“新语丝之友”mailing list)的人数则一直在下降,新订阅的以国内 网友为主。mailing list电子刊物之所以会在国内风行,我想主要有两个 原因:一、由于上网费用高、网络连接速度慢等原因,从mailing list阅 读刊物要比从Web阅读方便、合算,在海外则倒了过来;二、国内网友大 部分都是网络新手,对订阅mailing list有新鲜感,觉得免费的东西不订 白不订。海外的网友则都不喜欢送上门的东西,而愿意自己去找。我本人 就没有订阅任何一种电子刊物,都是到它们的网页去看的。 B:有没有关注过国内网络的发展?觉得哪个国内的网站是你最喜欢的? F:我在1997-1998年间曾经在几个国内大学BBS上活动过一段时间, 主要是引发有关网络版权的讨论,时间不长。1998年起海外到国内的网络 速度提高了许多,就把注意力转到了国内网站。总的感觉是国内网站的建 设都还很浮躁,急于求成,互相抄袭得很厉害,很少见到别具一格、脚踏 实地的朴实的站点。不过这应是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目前还没有特别喜 欢的国内网站。我看得最多的国内网站是光明日报的网站,主要是因为《 光明日报》和《中华读书报》较合我的口味。 B:如果有商业投资机构想收购《新语丝》,你会开出什么样的价码? F:新语丝是在美国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性机构,不可能被商业机构收 购,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B:近来你发表的一些史论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有没有想过在 这个领域做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F:写点历史介绍或史论文章,只是业余爱好,学术研究是谈不上的。 不过我倒是一直想过要在这方面做点开拓工作。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曾经 提出史家“三才”说,认为治史应该学、才、识兼备,也就是具有史料的 收集、表达和分析三方面的能力。在“学”也就是史料的收集方面,业余 爱好者自然无法跟专业研究者相比。但我自以为有点文学才能,逻辑分析 推理能力也较强,又受过了这么多年的科学训练,思维比较慎密,所以在 “才”、“识”方面,反倒有些优势。看目前的中国历史介绍文章,或者 过于枯燥、专业,或者属于随意发挥的戏说、演义,我想,能不能把文学 表达、科学思维和历史研究融合在一起,在客观的历史叙说中,既有科学 的严密分析,又有文学的生动激情呢? B:很多人都知道你是“好战份子”,你自己也自称“有教无类”, 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进行常识的普及,在那么丰富的网络论 战经历当中,你有没有过失败或者犯错的时候呢? F:要让我承认失败或犯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不打无把握之 战,不感情冲动,所以在较正式的辩论中不太可能犯错。当然,在网上张 贴了那么多东西,发言了那么多次,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随口出点小错误 是难免的,象几年前我把李敖说成胡适的学生(应是学生的学生)、把铝 硅酸盐说成硅酸铝,直到最近有人贴我的大字报时,还把这些当成我不学 无术的罪状列出来。但我的对手几年来反反复复说个没完的也不过这几 条小错误(有的“罪状”是以讹传讹,并不成立),也可见我的出错率之 低了。 B:你作为一名诗人,却很长时间没有发表新作了。为什么呢? F:几年前我曾经这么说过:“诗是属于年轻的热烈奔放的生命的, 年龄的增长意味着诗才无可避免的丧失”“象杜甫、歌德那样几十年如一 日奋笔不已、愈老弥精的孤例毕竟只是大诗人的专利。我曾经对诗友们开 过玩笑:一个真正的诗人,三十岁之后若不自杀,便该绝笔。”现在过了 三十,既然不想自杀,绝笔还是很容易的:-)。当然也难保哪一天不会聊 发少年狂,又热烈奔放起来。 B:你愿意“克隆”一个小方舟子出来吗?为什么? F:在分子生物学家看来,克隆人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除了基因差 不多完全相同,其他方面未必相同,由于生长环境不可能重复,也就不可 能有真正的复制,其相似程度,还不如孪生兄弟。如果有人愿意克隆小方 舟子,只要不需要我来培养,就由他去吧:-)。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